徐灵胎《伤寒类方》白头翁汤注云∶凡下重者,皆属于热。按∶《金匮要略》云∶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是则下重不专属于热矣,特热证较多,当察脉证治之,不可执一。阳明主阖,故其病为胃家实。太阴主开,故其病为自利。胃家实者,是胃液燥竭也,故必渴,药用栀、豉、白虎、人参、竹叶、石膏、承气等,以存津为主。自利者,是脾脏寒湿也,故不渴,药用理中、四逆等温中为主。
《伤寒论》桃花汤证,或以为寒,或以为热,或以为寒热不调,或以为先热后寒,持论不一,独沈棣怀《医学三书论》至为详确,备录之。阳病下利,便脓血,协热也。阴病下利,便脓血,下焦不约而里热也。与桃花汤固下散寒,成氏此注深合仲景之旨。盖少阴传经阴病,病于少阴之经,实结于胃,少阴直中之寒证,病在本脏,下焦虚寒失闭藏之职,故用温补以散里寒而固肠胃。《准绳》反以成氏释里寒为非,岂不思热而用固肠收涩之剂,则热何由去耶?吴缓谓此症三阳传来,纯是热病,赤石脂性寒,假干姜以从治之。彼盖见血为热,不知有形之血,必赖无形之气以固之,下焦虚寒不能固血,非温补不能助阳以摄阴,何必阳病热而始便脓血哉?赤石脂性温,丹溪、东垣皆云,然吴缓何据而谓其寒?喻昌颇知仲景救阳之意,而于此条亦以为热证,乃云滑脱即不可用寒药,何以仲景于自下利者,多用黄芩、黄连耶?白头翁又何为耶?其注支离矛盾,学人当细详之。(以HT 按∶下利热多寒少,其辨少阴寒利之法,汪苓友《伤寒辨证广注》言之最悉,附录于此少阴里寒,便脓血,色必黯而不鲜,乃肾受寒湿之邪,水谷之津液为其凝泣,酝酿于肠胃之中,而为脓血,非若火性急速而色鲜明,盖冰气静而腹喜就温,欲得手按之而腹痛乃止。)
目录
- 卷一
- 医范
- 医鉴
- 慎疾
- 保生
- 慎药
- 求医
- 诊法
- 脉
- 用药
- 卷二
- 古人
- 今人
- 古书
- 今书
- 卷三
- 形体
- 中风
- 伤寒
- 阴证阳证
- 暑
- 暑风
- 霍乱转筋(俗称吊脚痧)
- 热
- 热入心胞
- 疫
- 痧
- 疟
- 三阴疟
- 痢
- 泻
- 疝
- 咳嗽
- 噎
- 吐
- 头痛
- 胁痛
- 腹痛
- 肝病
- 七情
- 不寐
- 卷四
- 吐血
- 诸血
- 汗
- 疸
- 肿
- 消
- 伤食
- 邪祟
- 疠
- 耳
- 目
- 喉
- 舌
- 齿
- 腿
- 杂病
- 妇科
- 胎产
- 乳
- 卷五
- 幼科
- 痘
- 疳
- 外科
- 疔
- 针灸
- 药品
- 食忌
- 酒
- 鸦片烟
- 杂方
- 质正
- 跋
- 补编
- 弁言
- 医范
- 医宗四大家
- 何书田
- 张梦庐
- 《赤水玄珠》
- 《难经经释》
- 《医学源流论》
- 选案
- 《续名医类案》
- 学医宜慎
- 录方
- 干霍乱治法
- 苦参子治休息痢
- 蜈蚣入腹
- 青腿牙疳方
- 目疾秘方
- 治疮秘方
- 汤火伤方
- 巴鲫膏
- 五圣丹
- 沈妪传方
- 许秀山传方
- 家传单方
- 禁咒治病法
- 油污衣方
- 宜忌
- 食忌
- 药忌
- 饧
- 常食之物
- 饥饿解
- 博物
- 麒麟
- 麈角解
- 鼠
- 猴经
- 鲥鱼
- 蠼
- 苍耳子虫
- 孑孓虫
- 槟榔
- 李
- 火浣布、凤首木、火油
- 自然气化
- 须发早白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