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云∶多食韭,神昏目暗。多食葱,神昏发落,虚气上冲。多食莱菔动气。多食芥菜,昏目动风发气。又云∶虚人食笋多致疾。浙人食匏瓜多吐泻。马齿苋叶大者,妊妇食之堕胎,此类不可胜数,寻常菜蔬亦足为患。其它可知,养生家所以必慎食物也。
石门赵屏山明经宗藩自宁波旋里,过绍兴,访友于郡城,一仆家在城外,乞假归省,途中买鳝鱼至家,使其妻烹之,适其邻人来视,遂留共食,食毕皆口渴腹痛叫号,移时而死,其身化为血水,仅存发骨,识者谓误食斜耕而然,赵次日俟仆不至,遣人往问,始知其故,遂终身不食鳝。余按∶鳝身尾皆圆,斜耕身尾皆扁,口有二须,可以此为辨。然鳝有昂头出水二三寸者,为它物所变,其毒亦能杀人,养生家宜慎用之。
山谷产菌,种类不一,食之有中毒者,往往杀人,盖蛇虺毒瓦斯所蕴也。咸丰五年六月初三日,乌程县施家桥吴如玉之母,山中采菌甚多,族人吴聚昌之妻乞而分之,炒熟以佐夜饭,有子媳与女同食之,二更后,呕吐腹痛,至天明四肢抖缩,肉跳齿咬,四人同时殒命,如玉之母,亦食之而死,鸡食吐出之物,顷刻即毙,剖视腹中,只有硬肝,余皆腐成毒汁。夫山人食菌,本为常事,麦熟及寒露时,菌甚多,味极美,苏州有熬成油者,预为持斋过夏之需,取其鲜也。今吴姓家食菌而死者五人,可谓奇惨。乌程杨毅亭封翁炳谦,特为作记刊传以示戒。言若必欲食之,须用银器同煮,(须久置待冷试验),银有青黑色者,断不可食,如中其毒,饮以粪汁可解,又地浆水亦可解毒,其法于墙阴地掘二三尺深,以水倾入搅匀,取上面澄清水冷冻饮料之。(按∶《东林山志》云∶五月雨水浸淫之时,蕈生于山谷、惟淡红色、黄色者无毒可食,寒露生者,色白名寒露蕈,亦无毒可食,其大红者、黑者有毒杀人,人或中之,食粪汁可解。又《卫生录》云∶蕈上有毛,下面光而无纹者,及仰卷赤色者,或色黑及煮不熟者,并不可食。《物理小识》云∶以灯心和蕈煮,或以银簪淬之,灯心与簪黑色者即有毒。)《清异录》云∶湖湘习为毒药以中人,其法取大蛇毙之,浓用茅草盖掩,几旬则生菌,菌发根自蛇骨出,候肥盛采之,令干捣末,糁酒食茶汤中,遇者无不赴泉壤,世人号为“休休”。观此则菌之生自蕴毒者,往往有之,服食家可不慎欤?
- 卷一
- 医范
- 医鉴
- 慎疾
- 保生
- 慎药
- 求医
- 诊法
- 脉
- 用药
- 卷二
- 古人
- 今人
- 古书
- 今书
- 卷三
- 形体
- 中风
- 伤寒
- 阴证阳证
- 暑
- 暑风
- 霍乱转筋(俗称吊脚痧)
- 热
- 热入心胞
- 疫
- 痧
- 疟
- 三阴疟
- 痢
- 泻
- 疝
- 咳嗽
- 噎
- 吐
- 头痛
- 胁痛
- 腹痛
- 肝病
- 七情
- 不寐
- 卷四
- 吐血
- 诸血
- 汗
- 疸
- 肿
- 消
- 伤食
- 邪祟
- 疠
- 耳
- 目
- 喉
- 舌
- 齿
- 腿
- 杂病
- 妇科
- 胎产
- 乳
- 卷五
- 幼科
- 痘
- 疳
- 外科
- 疔
- 针灸
- 药品
- 食忌
- 酒
- 鸦片烟
- 杂方
- 质正
- 跋
- 补编
- 弁言
- 医范
- 医宗四大家
- 何书田
- 张梦庐
- 《赤水玄珠》
- 《难经经释》
- 《医学源流论》
- 选案
- 《续名医类案》
- 学医宜慎
- 录方
- 干霍乱治法
- 苦参子治休息痢
- 蜈蚣入腹
- 青腿牙疳方
- 目疾秘方
- 治疮秘方
- 汤火伤方
- 巴鲫膏
- 五圣丹
- 沈妪传方
- 许秀山传方
- 家传单方
- 禁咒治病法
- 油污衣方
- 宜忌
- 食忌
- 药忌
- 饧
- 常食之物
- 饥饿解
- 博物
- 麒麟
- 麈角解
- 鼠
- 猴经
- 鲥鱼
- 蠼
- 苍耳子虫
- 孑孓虫
- 槟榔
- 李
- 火浣布、凤首木、火油
- 自然气化
- 须发早白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