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象木(肝于五行象木),与胆合为腑(胆为清净之腑)。其经足厥阴(厥阴肝脉),与足少阳为表里(少阳,胆脉也,脏阴腑阳,故为表里)。其脉弦(弦,肝脉之大形也)其相冬三月(冬水王木相),王春三月,废夏三月(夏火王木废),囚季夏六月(季夏土王木囚),死秋三月(秋金王木死)。其王日甲乙,王时平旦、日出(并木也)。其困日戊己,困时食时、日(并土也),其死日庚辛,死时晡时、日入(并金也)。其神魂(肝之所藏者魂),其主色,其养筋(肝气所养者筋),其候目(肝候出目,故肝实则目赤),其声呼,其色青,其臭臊(《月令》云:其臭膻)。其液泣(泣出肝),其味酸,其宜苦(苦,火味也),其恶辛(辛,金味)。肝俞在背第九椎,募在期门(直两乳下二肋端);胆俞在背第十椎,募在日月。(穴在期门下五分)上新撰。(并出《素问》诸经。昔人撰集,或混杂相涉,烦而难了,今抄事要分别五脏各为一部)
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起于夜半,肝家王(冬至者,岁终之节。甲子日者,阴阳更始之数也。少阳,胆也,胆者,木也,生于水,故起夜半;其气常微少,故言少阳。云夜半子者,水也)。肝者,东方木(肝与胆为脏腑,故王东方,应木行也)。万物始生,其气来软而弱,宽而虚(春少阳气,温和软弱,故万物日生焉)。故脉为弦(肝气养于筋。故其脉弦,强亦法木体强也)。软即不可发汗,弱即不可下。宽者开,开者通,通者利,故名曰宽而虚(言少阳始起尚软弱,入荣卫腠理开通,发即汗出不止;不可下,下之而泄利不禁。故言宽虚、通利也)。春以胃气为本,不可犯也。(胃者,土也,万物禀土而生,胃亦养五脏,故肝王以胃气为本也。不可犯者,不可伤也)上四时经。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曰: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濡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黄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黄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忘当作怒)。忽忽眩冒而癫疾;不及则令人胸胁痛引背,下则两胁满。黄帝曰:善。
肝脉来濡弱招招,如揭竿末梢,曰平(《巢源》云:绰绰如按琴瑟之弦,如揭长竿曰平)。春以胃气为本。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肝脉来急而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巢源》云:赜赜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有胃而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肝藏血,血舍魂。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敢正当人(不精不敢正当人,一作其精不守,令人阴缩),阴缩而筋挛,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春肝木王,其脉弦细而长,名曰平脉也。反得浮涩而短者(《千金》云:微涩而短),是肺之乘肝,金之克木,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一本云:日、月、年数至三,忌庚辛)。反得洪大而散者(《千金》云:浮大而洪),是心之乘肝,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肝,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肝,土之陵木,为微邪,虽病即瘥。
肝脉来濯濯如倚竿,如琴瑟之弦,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至,脱精;五至,死;六至,命尽。足厥阴脉也。
肝脉急甚,为恶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缓甚为善呕;微缓为水瘕痹;大甚为内痈,善呕衄;微大,为肝痹,缩,咳引少腹;小甚为多饮;微小为消瘅;滑甚为颓疝;微滑为遗溺;涩甚为淡饮;微涩为螈挛筋。
足厥阴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故脉弗营则筋缩急,筋缩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肝死脏,浮之脉弱,按之中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 序
- 卷一
- 脉形状指下秘决第一(二十四种)
- 平脉早晏法第二
- 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
-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
-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
- 持脉轻重法第六
- 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
-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
-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 平虚实第十
- 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一
- 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
- 迟疾短长杂脉法第十三
- 平人得病所起第十四
- 诊病将瘥难已脉第十五
- 卷二
- 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
- 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
-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 平奇经八脉病第四
- 卷三
- 肝胆部第一
- 心小肠部第二
- 脾胃部第三
- 肺大肠部第四
- 肾膀胱部第五
- 卷四
- 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
- 平杂病脉第二
-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三
- 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 诊损至脉第五
-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
- 诊百病死生诀第七
-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八
- 卷五
- 张仲景论脉第一
- 扁鹊阴阳脉法第二
- 扁鹊脉法第三
-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四
-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
- 卷六
- 肝足厥阴经病证第一
- 胆足少阳经病证第二
- 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
-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
-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 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
- 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
-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第八
- 肾足少阴经病证第九
- 膀胱足太阳经病证第十
-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第十一
- 卷七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一
- 病可发汗证第二
- 病发汗以后证第三
- 病不可吐证第四
- 病可吐证第五
- 病不可下证第六
- 病可下证第七
- 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
- 病可温证第九
- 病不可灸证第十
- 病可灸证第十一
- 病不可刺证第十二
- 病可刺证第十三
- 病不可水证第十四
- 病可水证第十五
- 病不可火证第十六
- 病可火证第十七
- 热病阴阳交并少阴厥逆阴阳竭尽生死证第十八
- 重实重虚阴阳相附生死证第十九
- 热病生死期日证第二十
- 热病十逆死证第二十一
- 热病五脏气绝死日证第二十二
- 热病至脉死日证第二十三
- 热病脉损日死证第二十四
- 卷八
- 平卒尸厥脉证第一
- 平湿脉证第二
- 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第三
- 平霍乱转筋脉证第四
- 平中风历节脉证第五
- 平血痹虚劳脉证第六
- 平消渴小便利淋脉证第七
- 平水气黄汗气分脉证第八
- 平黄胆寒热疟脉证第九
- 平胸痹心痛短气贲豚脉证第十
- 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
- 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
- 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
- 平呕吐哕下利脉证第十四
- 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淡饮脉证第十五
- 平痈肿肠痈金疮侵淫脉证第十六
- 卷九
- 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
-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
- 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三
- 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第四
- 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第五
- 平咽中如有炙腐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第六
- 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第七
- 平妇人病生死证第八
- 平小儿杂病证第九
- 卷十
- 上足三阳脉
- 上足三阴脉
- 上阳跷阴跷带脉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