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饮伏痰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戴思恭 明 574字
饮凡有六。悬溢交痰留伏。痰饮。特六饮之一耳。人病此而止曰痰饮者。盖停既久。未有不为痰。多因气道闭塞。津液不通。譬如沟渠壅遏。积淹停滞。则倒流逆上。瘀浊臭秽。无所不有。若不疏决沟渠。而欲澄治已壅之水。而使之清。无是理也。
凡为喘、为咳、为呕、为泄、为眩、为晕、心嘈、怔忡、惊悸、为寒热、痛肿、为痞膈、为壅闭。或胸胁间辘辘有声。或背心一片常如水冷。皆饮食所致。此即如水之壅。有瘀浊臭秽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并宜苏子降气汤。导痰汤各半帖。和煎。或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木香各半钱。吞五套丸。或以五套丸料。根据分两作饮子煎服。尤好。平居皆无他事。只有痰数口。或清或坚。宜二陈汤小半夏茯苓汤。痰多间进青州白丸子。和来复丹服。来白丸如和以八神来复丹。即名青神丸。此非特治痰饮。尤甚疗喘、嗽、呕、吐逆、翻胃。若服药未效者。二生汤。加木香半钱。若顽涎随气逆上不为药解。当自下部利之宜五膈宽中散。加半夏半钱。吞破饮丸。仍佐以半硫丸。恐大便复秘。饮利不尽。半硫丸当常服。若大便先不因药自利。及老人虚人。当利其小便。宜小半夏茯苓汤。改用赤苓而倍之。或导痰汤。加猪苓半钱。
痰饮晕眩。及成饮厥者。宜别加木香二生汤吞青州白丸子和灵砂丹名青令丹或吞养正丹半硫丸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疼。两手软痹。医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导痰汤。加木香姜黄各半钱。
病痰饮而变生诸证。不当为诸证牵掣。妄言作名。且以治饮为先。饮消则诸证自愈。有卒然昏闷。口眼 斜。似中而实非中。四肢战曳。身如浮云。似虚而实非虚。皆痰饮所为也。又有肾虚寒。不能摄水。致邪水溢上。故作痰饮。宜八味丸。
- 序
- 卷之一诸中门
- 中风
- 中气
- 中寒
- 中暑
- 中湿
- 中恶
- 厥
- 卷之二诸伤门
- 伤风寒
- 伤暑
- 伤湿
- 伤酒
- 伤食
- 伤食泻
- 卷之三诸气门
- 七气
- 痞塞
- 积聚
- 肿
- 蛊胀
- 香港脚
- 阴气
- 手气
- 小肠气
- 卷之四诸血门
- 鼻衄
- 舌衄
- 肌衄
- 牙宣
- 吐血
- 咯血
- 嗽血
- 小便血
- 破伤血(见疮毒 扑证)
- 大便血(见大小腑门本证)
- 疮毒血(见疮门本证)
- 卷之五诸痛门
- 头痛
- 眼眶骨痛
- 牙痛
- 咽喉痛
- 膈痛(附心瘥)
- 臂痛
- 饮流入臂
- 肩背痛
- 心脾痛
- 胁痛
- 腰痛
- 腹痛
- 卷之六诸嗽门
- 嗽证
- 哮喘
- 呕吐
- 吐血
- 停饮伏痰
- 翻胃
- 不喜食
- 噫气吞酸
- 咳逆
- 卷之七寒热门
- 疟寒热
- 独寒
- 独热
- 潮热
- 卷之八大小腑门
- 小便多
- 淋闭
- 尿血
- 白浊
- 遗精
- 三消
- 大便秘
- 溏泄
- 交肠
- 泻血
- 肠风脏毒
- 痢
- 卷之九虚损门
- 五劳
- 盗汗自汗
- 眩晕
- 虚炎短乏
- 惊季
- 怔忡
- 五痫
- 癫狂
- 不寐
- 卷之十拾遗门
- 渴
- 疸
- 眼
- 耳
- 鼻
- 口舌
- 齿
- 卷之十一疮毒门
- 痈疽疖毒
- 疮癣疥
- 痱
- 痘疥
- 风
- 扑
- 恶虫蛇伤
- 发丹
- 瘰
- 痒
- 卷之十二妇人门
- 经事不调
- 血疼
- 血虚
- 崩中
- 赤白带
- 胎前产后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一
- 汤类
- 寒热门汤类
- 大小腑门汤类
- 虚损门汤类
- 疮毒门汤类
- 妇人门汤类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二
- 饮类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三
- 散类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四
- 丸类、丹类、膏类
- 丸类
- 丹类
- 膏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