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寒热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戴思恭 明 801字
疟证不一。其名亦殊。初得之。病热正炽。一二发间。未宜遽截。不问寒热多少。且用清脾饮。草果饮。或二陈汤。加草果半钱。或生料平胃散。加草果半钱。前胡半钱。亦有非疟非劳等疾。而自成寒热。乃是痰饮为之。不可不审。去痰行饮。则愈。
初发之际。风寒在表。虽寒热过后。而身体常自疼。常自畏风。宜草果饮。或养胃汤。每服加川芎草果各半钱。热少者。进取微汗寒多者宜快脾汤。或养胃汤。每服加草果半钱。服药后寒仍多者。养胃汤。每服加熟附官桂各半钱。独寒者尤宜。不效。则七枣汤。热多者。宜驱疟饮。或参苏饮。每服加草果半钱。大热不除。宜小柴胡汤。渴甚。则佐以五苓散。入辰砂少许。独热无寒。宜小柴胡汤。热虽剧不甚渴者。于本方加桂四分。热多而脾气怯者。柴朴汤。寒热俱等者。常服。宜如上项二陈汤。平胃散。加料之法。发日进柴胡桂姜汤。候可截则截之。有独热。用清脾饮效者。内烦增参作一钱重。然恐非特可治独热也。食疟。乃是饮食伤脾得之。
或疟已成。而犹不忌口。或寒热正作时。吃食。其人噫气吞酸。胸膈不利。宜生料平胃散。每服加草果半钱。砂仁半钱。仍佐以红丸子。七香散。
暑疟。其人面垢口渴。虽热已退后。无事之时。亦常有汗。宜养胃汤一帖。香薷饮一帖和匀作二服。渴甚。汗出多者。加味香薷饮。间进辰砂五苓散。不问未发。其人呕吐痰食俱出宜多进二陈汤。每服草果加之半钱。又恐伏暑蕴结为痰。宜消暑丸。更于暑疟中求之。有四五发已后。应诸证。并可截疟丹。未愈再进。
久疟。经年累月。名曰疟母。又名劳疟。不宜十分攻之。所谓久疟不治者。是也。进四兽饮间山甲丸。疟愈后调理。宜生料平胃散。每服加人参茯苓各半钱。或用四君子汤。加陈皮一钱半。即异功散。
外有伤寒。往来寒热如疟。劳病。往来寒热。亦如疟。谓之如疟。非真疟也。然伤寒寒热如疟。初必恶风寒。发热。头痛体疼。自太阳经而来。劳病寒热如疟。初必五心发烦热。劳倦咳嗽。久乃成寒热。与正疟自不同。诸病皆有寒热。如失血痰饮。 瘕积聚。小肠 气。风寒暑湿。食伤发劳。劳瘵。疮毒。香港脚。已各见本门。其余不能尽举。应有不如发疟之传为寒热者。须问其元有何病。而生寒热。则随病施治。寒热发作有期者。疟也无期者。诸病也。
近世因寒热发作。见其指甲青黑。遂名曰沙。或戛或挑。或灌以油茶。且禁其服药。此病即是南方瘴气。生料平胃散。加草果槟榔。正宜所治。岂有病而无药哉。
- 序
- 卷之一诸中门
- 中风
- 中气
- 中寒
- 中暑
- 中湿
- 中恶
- 厥
- 卷之二诸伤门
- 伤风寒
- 伤暑
- 伤湿
- 伤酒
- 伤食
- 伤食泻
- 卷之三诸气门
- 七气
- 痞塞
- 积聚
- 肿
- 蛊胀
- 香港脚
- 阴气
- 手气
- 小肠气
- 卷之四诸血门
- 鼻衄
- 舌衄
- 肌衄
- 牙宣
- 吐血
- 咯血
- 嗽血
- 小便血
- 破伤血(见疮毒 扑证)
- 大便血(见大小腑门本证)
- 疮毒血(见疮门本证)
- 卷之五诸痛门
- 头痛
- 眼眶骨痛
- 牙痛
- 咽喉痛
- 膈痛(附心瘥)
- 臂痛
- 饮流入臂
- 肩背痛
- 心脾痛
- 胁痛
- 腰痛
- 腹痛
- 卷之六诸嗽门
- 嗽证
- 哮喘
- 呕吐
- 吐血
- 停饮伏痰
- 翻胃
- 不喜食
- 噫气吞酸
- 咳逆
- 卷之七寒热门
- 疟寒热
- 独寒
- 独热
- 潮热
- 卷之八大小腑门
- 小便多
- 淋闭
- 尿血
- 白浊
- 遗精
- 三消
- 大便秘
- 溏泄
- 交肠
- 泻血
- 肠风脏毒
- 痢
- 卷之九虚损门
- 五劳
- 盗汗自汗
- 眩晕
- 虚炎短乏
- 惊季
- 怔忡
- 五痫
- 癫狂
- 不寐
- 卷之十拾遗门
- 渴
- 疸
- 眼
- 耳
- 鼻
- 口舌
- 齿
- 卷之十一疮毒门
- 痈疽疖毒
- 疮癣疥
- 痱
- 痘疥
- 风
- 扑
- 恶虫蛇伤
- 发丹
- 瘰
- 痒
- 卷之十二妇人门
- 经事不调
- 血疼
- 血虚
- 崩中
- 赤白带
- 胎前产后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一
- 汤类
- 寒热门汤类
- 大小腑门汤类
- 虚损门汤类
- 疮毒门汤类
- 妇人门汤类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二
- 饮类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三
- 散类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四
- 丸类、丹类、膏类
- 丸类
- 丹类
- 膏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