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者。藏也。两旁五十四穴(并二十三单穴。共七十七穴)。出甲乙经。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水也(一名地冲。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足少阴脉之所出也。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于然谷。然谷者。火也(一名龙渊。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足少阴脉之所留也。为荣。春三月宜灸之)。注于太溪。太溪者。土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中。足少阴脉之所注也。为俞。夏三月宜灸之)。行于复溜。复溜者。金也(一名伏白。一名昌阳。在足踝上二寸陷者中。足少阳脉之所行也。为经)。入于阴谷。阴谷者。水也(在膝内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得之。足少阴脉之所入也。为合。秋三月宜灸之)。
涌泉(一名地冲。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灸三壮。主腰痛。大便难。小腹中痛。小便不利。甄权云。在脚心底宛宛中。白肉际是。主热中。少气厥寒。灸之热去。头痛烦心。心痛不嗜食。咳而短气。喉痹身热痛。脊胁相引。匆匆善忘。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阴痹腹胀。头项痛。眼眩。男子如蛊。女子如阻。身体腰背如解。不欲食。丈夫颓疝阴跳痛。篡中不得溺。腹 胁下支满。癃闭。阴痿。后时少泄。四肢不举。实则身头痛。
汗不出。目KT KT 然无可见。怒欲杀人。暴痛引膑下节。时有热气。筋挛膝痛不可屈伸。狂如新发。衄不食。喘呼。少腹痛。引嗌足厥痛。肩背颈痛头眩。妇人无子。咽中痛。不可内食转筋。风入腹中侠脐急。胸胁支满。衄不止。五指端尽痛。足不得践地。癫疾。喑不能言)。
然谷(一名龙渊。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灸三壮。主不嗜食。心如悬。哀而善怒。嗌内肿。心惕惕然恐。如人将捕之。多涎出。喘逆少气。呼吸不足以息。心痛如刺。厥心痛。与背相引。善螈 如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厥心痛。如锥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胸中寒。脉代时不至。上重下轻。足不能安地。小腹胀上抢心。胸胁支满。咳唾有血。喉痹。癃疝石水。女子不子。阴暴出。淋漏。男子精溢胫酸。不能久立。寒热。消渴。黄瘅。足一寒一热。乱纵烦满。小儿脐风。口不开。善惊。痿厥。癫疾。洞泄)。
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中。灸三壮。主疟。咳逆心闷。不得卧。呕甚热多寒少。欲闭户而处。寒足厥。足热肾胀。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少腹热。嗌中痛。腹胀内肿。涎下厥心痛。如锥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霍乱吐泄不自知。消瘅。善噫。气走咽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尿黄。大便难。嗌中肿痛。唾血。口中热如胶。胞中有大疝瘕积。与阴相引如痛苦穴泄上下出 。胸中满痛。乳肿溃痈。咳逆上气。喉咽喝有声。厥气上支)。
大钟(在足跟后冲中。足少阴络。灸三壮。主实则闭癃。凄凄腰脊痛宛转。目循然嗜卧。口中热。虚则腰痛。寒厥。烦心。闷喘。少气不足以息。腹满。大便难。时上走胸中鸣胀满。口舌干。口中吸吸善惊。咽中痛不可以内食。善怒惊恐不乐。咳喉中鸣。咳唾血。大肠结)。
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灸三壮。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
后取太溪。大指间动脉。皆先补之。目痛引脊。少腹偏痛。呕螈 。视昏。嗜卧。 惊。善悲不乐。如堕汗不出。面尘墨色。饥不欲食。卒疝。少腹痛。病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阴暴起疝。女子不下月水。妇人淋沥。阴挺出。四肢淫泺。心闷暴疟。及诸淋。目中赤痛。
偏枯不得行。大风默默。不知所痛。视如见金星。尿黄。少腹热。咽干痹)。
水泉(足少阴 。去太溪下一寸。在内踝下。灸五壮。主月经不来而多闭。心下痛。目KT KT 不可远视)。
复溜(一名伏白。一名昌阳。在足内踝上二寸陷者中。灸五壮。主腰痛引脊内廉嗌干。腹 痛。坐而欲起。目KT KT 善忘。多言。疟热。少气。足 寒。不能自温。腹 切痛引心。心如悬。阴厥。脚 后廉急不可前却。血淋肠 。便脓血。足趺上痛。舌卷不能言。喜笑足痿不收履。溺青赤白黄黑。青取井。赤取荣。黄取俞。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泄后重。腹痛如淋状。在仆必有所扶持。及大气涎出。鼻孔中痛。腹中雷鸣。骨寒热无所安。汗出不休。心风四肢肿。气在横骨。风逆四肢肿。乳难)。
交信(穴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廉筋骨间。足阴跷之 。灸三壮。主气癃颓疝。阴急。股枢 内廉痛)。
筑宾(在足内踝上 分中。灸五壮。主大疝。绝子。狂癫疾。呕吐)。
阴谷(在膝内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灸三壮主舌纵涎下。烦闷狂痹。脊内廉痛。溺难。阴痿不用。少腹急。引阴及脚内廉痛。妇人漏血。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男子如蛊。女子如阻。寒热。腹偏肿)。
俞府(在巨骨下去璇玑旁各二寸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卧而取之。灸五壮主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
中(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卧而取之。灸五壮。主咳逆上气。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得安)。
神藏(在 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满咳逆。喘不得息。呕吐烦满。不得饮食)。
灵墟(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痛。引膺不得息。闷乱烦满。不得饮食)。
神封(在灵墟下一寸六分陷者中。灸五壮。主胸胁支满。不得息。咳逆。乳痈。洒淅恶寒)。
步郎(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膈逆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
幽门(一名上门。在巨阙傍半寸陷者中。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胸胁背相引痛心下溷溷。呕吐多唾。饮食不下。善哕支满。积不能食。数咳善忘。泄有脓血。呕沫吐涎少腹坚喜睡。女子心痛。逆气善吐。食饮不下)。
通谷(在幽门下一寸陷者中。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失欠口 僻不端。食饮善呕不得言。一云舌下肿。难以言。舌纵 唳不端)。
阴都(一名食宫。在通谷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身寒热 疟。心满气逆)。
石关(在阴都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 。脊强。口不能开。多唾大便难。妇人子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
商曲(在石关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腹中积聚。时切痛)。
肓俞(在商曲下一寸、直胫傍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心大坚。大肠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
中注(在肓俞下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小腹有热。大便难)。
四满(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脐下积。疝瘕。胞中有血。肠 泄切痛。振寒。大腹石水。肾痛)。
气穴(一名胞门。一名子户。在四满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三壮。主月水不通。奔气上下。引腰脊痛)。
大赫(一名阴维。一名阴关。在气穴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女子赤淫。男子精溢。阴上缩)。
横骨(一名下极。在大赫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少腹满。小便难阴下纵。身中痛)。
鸠尾(一名尾翳。一名 。在胸前蔽骨下五分。任脉之别。不可灸刺。一云灸五壮主心中寒。胀满不得息。息贲时唾血。血瘀。热病胸中痛。不得卧。心痛不可按。善哕。心疝太息。面赤心背相引而痛。数噫喘息。胸满咳呕。腹痛皮瘙痒。喉痹食不下。甄权云。宜针不宜灸)。
巨阙(在鸠尾下一寸。任脉气所发。灸五壮。主心痛不可按。烦心。热病胸中澹澹。腹满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满。螈 。病心疝满。不得息。息贲时唾血。心腹胀满。心噫烦热善呕。膈中不通利。霍乱。狂妄言怒恐。恶火善骂詈。狐疝惊悸少气。胸胁支满。螈引少腹痛。短气烦乱。呕吐心胀)。
上脘(在巨阙下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足阳明手太阴任脉之会。灸五壮。主寒中伤饱。食饮不化。腹 胀。心腹痛。胸胁支满。脉虚则生百病。甄权云。主心风。惊悸不能食心下有膈。呕血。目眩。头悬眩痛。身热汗不出。心痛有三虫。多涎。不得反侧。腹中满暴痛汗出)。
中脘(一名太仓。在上脘下一寸。手太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灸七壮。主腹胀不通。心痛。胃胀。霍乱吐泄不自知。先取太溪。后取太仓之原。溢饮。胁下坚痛。腹胀不通寒中伤饱。食饮不化。头热鼽血。目黄振寒。善噫。烦满膈呕。伤忧损思。气积。 。甄权云。主因读书得贲豚气。积聚。腹中胀暴满。心痛。身热。难以俯仰。冲疝。暴死不知人心腹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中热。喜涎出。是蛇咬也。鼻闻焦臭。大便难。小腹有热。尿赤黄。病温汗不出。有血溢水)。
建里(在中脘下一寸。灸五壮。主心痛上抢心。不欲食。支满。甄权云。主腹胀逆气上。并霍乱)。
下脘(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阴任脉之会。灸五壮。主食饮不化。入腹还出。六府之气。谷食不转。甄权云。主小便赤。腹坚硬也)。
水分(在下脘下一寸。任脉气所发。灸五壮。主 。脊强里急。腹中拘急痛。甄权云。主水病腹肿)。
脐中(灸三壮。主水。腹大脐平。腹无理。不治。绝子。灸令人有子。脐疝绕脐痛。胸肿不得息。甄权云。主水肿。鼓胀。肠鸣。状如雷声。时上冲心。日灸七壮。至四百壮罢)。
阴交(一名少关。一名横户。在脐下一寸。任脉阴冲之会。灸五壮。主水胀水气行皮中。甄权云。穴在阴茎下附底宛宛中。主惊不得眠。善断水气上下五藏游气也。阴疝引睾。女子手脚拘挛。腹满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贲豚上 腹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
气海(一名脖 。一名下肓。在脐下一寸半。任脉气所发。灸五壮。主少腹疝。卧善惊。甄权云。主下热。小便赤。气痛。状如刀搅)。
石门(一名利机。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任脉气所发。灸三壮。女子禁不可灸。主脐疝绕脐痛。三焦胀水。腹大及水气行皮中。心腹中卒痛。而汗不出气癃。小便黄。气满。虚则遗溺身寒。热吐逆。溺难。腹满疝积。乳余疾。绝子阴痒。贲豚上腹。腹痛口强。不能言。茎肿先引腰。后引少腹。腰 少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甄权云。主妇人因产恶露不止)。
关元(一名次门。在脐下三寸。任脉足三阴之会。灸七壮。主寒热石水。痛引胁下。腹胀头眩痛。身尽热。气癃。尿黄。甄权云。主小便处状如散灰色。转胞不得尿。少腹满。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贲豚寒热入少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腰背脐痛。下引阴 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癫暴痛。少腹大热。身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解 不收。名曰体解。女子绝子。衄血。在内不下)。
中极(一名气原。一名玉泉。在脐下四寸。任脉足三阴之会。灸三壮。主女子禁中央腹热痛。妇人子门不端。少腹苦寒。阴痒及痛。经闭不痛。乳余疾。绝子。内不足。贲豚上抢心。甚则不能息。匆匆少气。尸厥。心烦痛。饥不能食。善寒中。腹胀引 而痛。少腹与脊相控暴痛。时窘之后。经闭不通。小腹不利。丈夫失精)。
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灸三壮主膀胱小便难。脚曲。转胞不得尿。妇人赤白淫。阴中干痛。恶合阴阳。水胀满。尿涩。癫疝常呕沫)。
会阴(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间。任脉别络。侠督脉波脉之会。灸三壮主痹。小便难。窍中热。实则腹皮痛。虚则痒瘙。痔与阴相通者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
不得大小便。女子血不通。男子阴端寒。上冲心中狠狠)。
廉泉(一名本池。在颔下结喉上舌。本阴维任脉之会。灸三壮。主舌下肿。难以言。舌纵涎出。咳逆少气。喘息呕沫。禁断上气窘屈胸满)。
天突(一名五户。在颈结喉下五寸中央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灸三壮。主咳逆上气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侠青绛脉气。颈有大气。喉痹。咽中干急。不能息。喉中鸣翕翕。寒热颈肿。肩痛胸满。腹皮热衄。气哽心痛。陷疹。头痛面皮赤热。身肉尽不仁)。
璇玑(在天突下一寸中央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头取之。灸五壮。主胸满痛。喉痹咽痈。水浆不下)。
华盖(在璇玑下一寸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痛引胸中。咳逆上气。喘不能言)。
紫宫(在华盖下六分陷者中。任脉所气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痹痛骨疼。饮食不下。呕逆上气。烦心)。
玉堂(一名玉英。在紫宫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灸五壮。主胸中满。不得息。胁痛骨疼。喘逆上气。呕吐烦心)。
膻中(一名元儿。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痹。心痛烦满。咳逆唾脓。上气喘不得息。不能言)。
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灸三壮。主胸胁支满。膈寒。饮食不下。呕吐食下还出)。
- 卷一
- 明堂灸经序
- 铜人针灸经序
- 太平圣惠方针经序
- 流注针经序
- 常山阎明广序
- 燕山牛良 序
- 资生经序
- 赵编序
- 大德丁未阆中郡蒲登辰序
- 流注指微针赋
- 针经标幽赋
- 流注通玄指要赋
- 九针论
- 灸刺论
- 卷二
- 论针之名
- 论三阳三阴经脉
- 论虚实补泻
- 论下针分寸
- 气血问答
- 经脉统论
- 骨度统论
- 离合真邪说
- 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
- 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络经直说
- 络说
- 络穴说
- 络穴辨
- 交经辨
- 窦太师针灸法流注八穴
- 八穴交会
- 定八穴所在
- 论补泻说
- 论邪入皮毛经络风冷热灸法
- 诸病在阴在阳并用针药论
- 诸阳受气于四肢诸阴受气于五脏论
- 六节藏象论
- 诸经贯舌并取廉泉辨
- 辨陷下则灸
- 论五脏六腑治证
- 灸刺禁忌论
- 奇经八脉论
- 热病灸刺法论
- 针经直说
- 窦汉卿针经气血问答
- 卷三
- 九针式
- 煮针法
- 折量取穴法
- 点穴法
- 孔穴相去法
- 点灸法
- 穴名同异
- 制熟艾法
- 艾炷大小法
- 点灸火法
- 下火法
- 定灸多少法
- 用火法
- 定发际法
- 论壮数多少法
- 用针呼吸法
- 针灸须药
- 审方书
- 候天色法
- 用针略例
- 灸例
- 补泻法
- 灸用火善恶补泻法
- 迎随补泻法
- 真言补泻手法
- 素问泻必用方补必用圆法
- 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法
- 生成数法
- 手指补泻法
- 呼吸补泻法
- 夫妇配合
- 经络取原法
- 王海藏拔原法
- 经络俞穴配合法
- 十二经是动所生之病
- 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
- 古法流注
- 四季人神不宜灸
- 逐日人神歌诀
- 十二支人神所在诸法
- 每月血支
- 避人神等法
- 旁通十二经络流注孔穴(图缺)
- 人神所在不宜针灸
- 十二部人神不宜灸
- 十二时忌不宜灸
- 每月忌日不宜针灸出血
- 十二部年人神不宜灸
- 九部旁通人神不宜灸(图缺)
- 新忌旁通不宜灸
- 针禁忌法
- 针忌
- 灸禁忌法
- 甲乙经灸禁穴
- 杂忌法
- 天医取师疗病吉日
- 针灸吉日
- 十干日不治病
- 十干日不针灸
- 推行年医法
- 求岁天医法
- 求月天医法
- 推避病法
- 推治病法
- 唤师法
- 释运气定日下血气法
- 释流注逐日时开穴法
- 释流注十二经所属法
- 释流注十二经动脉原穴所在法
- 十二经配十二支
- 十二经配合
- 论九针孔穴应候诀
-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
- 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
- 五脏六腑变化流注出入旁通法
- 误伤禁穴救针法
- 骨空穴法
- 洁古刺诸痛法
- 治灸疮不发法
- 淋洗灸疮法
- 贴灸疮法
- 忌食物法
- 卷四
- 总论
- 流注经络井荣说
- 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
- 手太阴肺之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少阴肾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厥阴肝经
- 卷五
- 井荣俞经合部分
- 十二经脉各至本时刚柔相配内行注穴
- 五子元建日时歌
- 五藏六府井荣俞经合
- 甲日 甲与己合
- 乙日 乙与庚合
- 丙日 丙与辛合
- 丁日 丁与壬合
- 戊日 戊与癸合
- 己日 甲与己合
- 庚日 庚与乙合
- 辛日 丙与辛合
- 壬日 丁与壬合
- 三焦与包络合为表里
- 心主与三焦为表里
- 癸日 戊与癸合
- 十二经流注五脏六腑明堂
- 肺
- 大肠
- 肝
- 胆
- 脾
- 胃
- 心
- 小肠
- 心包
- 肾
- 膀胱
- 三焦
- 卷六
- 穴
- 卷七
- 穴
- 卷八
- 穴
- 灸膏肓穴法
- 量同身寸法第一
- 正坐伸臂法第二
- 揣骨定穴高下法第三
- 定穴相去远近法第四
- 钩股按穴取平法第五
- 参验求穴法第六
- 坐点坐灸法第七
- 石用之取穴别法第八
- 叶潘等取穴别法第九
- 灸讫补养法第十
- 明堂应验小儿灸穴
- 全婴方灸法
- 卷九
- 诸风
- 中风
- 中风不语
- 偏风
- 风劳
- 风痉
- 风眩
- 风痹
- 风痫
- 癫痫
- 癫疾
- 惊痫
- 风癫狂
- 癫邪
- 癫痫螈
- 风疹
- 历节风
- 卷十
- 伤寒
- 伤寒头痛
- 伤寒寒热
- 寒热
- 伤寒热气
- 身寒痹
- 自汗
- 汗不出
- 伤寒无汗
- 伤寒呕哕
- 疟论
- 黄胆
- 卷十一
- 头风
- 头痛
- 脑痛
- 头旋
- 头肿
- 颈项强
- 面肿
- 面痛
- 目痛
- 目上视
- 目泪出
- 目眩
- 目不明
- 目翳膜
- 目赤
- 青盲
- 耳鸣
- 耳痛
- 耳聋
- 耳
- 鼻塞不利
- 鼻有息肉
- 鼻涕出
- 鼻痛
- 鼻衄
- 口缓
- 口喑哑
- 口眼
- 口舌干苦
- 口齿疳疮
- 唇颊肿痛
- 舌强
- 牙痛
- 齿龋
- 齿噤
- 咽喉肿痛
- 咽喉鸣
- 咽喉干
- 喉痹
- 卷十二
- 心气
- 心痛
- 心恍惚
- 心惊悸
- 心喜笑
- 心忧悲
- 心烦闷
- 胆虚
- 叹息
- 嗜卧
- 不卧
- 梦魇
- 腹满
- 胸满
- 腹胀
- 心腹坚大
- 小腹胀满
- 鼓胀
- 水肿
- 脾疼
- 胃痛
- 反胃
- 食不下
- 不能食
- 不嗜食
- 食气
- 食多
- 卷十三
- 虚损
- 肾虚
- 劳瘵
- 梦遗失精
- 消渴
- 咳逆上气
- 少气
- 咳逆
- 贲豚气
- 膀胱气
- 腹痛
- 小腹痛
- 脐痛
- 膺痛
- 胸胁痛
- 膈痛
- 背痛
- 肩背酸痛
- 肩痹痛
- 臂痛
- 腋痛
- 肘痛
- 脚膝痛
- 膝痛
- 腰脚痛
- 腰痛
- 腰脊痛
- 脊痛
- 骨疼
- 腠理痛
- 肠痛
- 卷十四
- 喘
- 咳嗽
- 肺气
- 唾血
- 唾
- 痰涎
- 水饮不消
- 霍乱吐泻
- 霍乱转筋
- 呕吐
- 噫
- 哕
- 积聚
- 积气
- 癖
- 癖
- 疝瘕
- 疝
- 手痹
- 足寒热
- 足杂病
- 四肢厥
- 卷十五
- 香港脚
- 脚弱
- 脚肿
- 足痹
- 泻利
- 溏泄
- 飧泄
- 痢
- 肠鸣
- 脱肛
- 肠风
- 肠
- 痔漏
- 便血
- 淋癃
- 小便难
- 小便五色
- 大便不通
- 大小便不通
- 小便不禁
- 大便不禁
- 转胞
- 阴痿缩
- 阴茎痛
- 阴汗
- 阴肿
- 诸疮肿
- 癣疥
- 发背痈疽
- 瘰
- 疣目
- 蛊毒
- 尸厥中恶
- 虫兽伤
- 卷十六
- 妇人诸疾
- 妇人血气痛
- 血块
- 血崩
- 月事
- 赤白带下
- 难产
- 产后余疾
- 乳痈
- 乳肿痛
- 阴挺出
- 绝孕
- 初生诸疾
- 惊风
- 诸风
- 痫病
- 针灸门
- 疳病
- 呕吐
- 疟
- 泄利
- 目病
- 大小便病
- 病
- 杂病
- 卷十七
- 本草药品畏恶
- 玉石上部
- 玉石中部
- 玉石下部
- 草药上部
- 草药中部
- 草药下部
- 木药上部
- 木药中部
- 木药下部
- 兽上部
- 兽中部
- 兽下部
- 虫鱼上部
- 虫鱼中部
- 虫鱼下部
- 果上部
- 果下部
- 菜上部
- 菜中部
- 米上部
- 米中部
- 药相反歌
- 服诸药禁忌
- 肝脏用药
- 心脏用药
- 脾脏用药
- 肺脏用药
- 肾脏用药
- 治风通用药
- 风眩
- 头面风
- 中风脚弱
- 久风湿痹
- 贼风挛痛
- 风瘙痒
- 伤寒
- 时气
- 热病
- 大热
- 劳热
- 劳复
- 疟病
- 霍乱
- 转筋
- 呕哕
- 大腹水肿
- 肠下利
- 大便不通
- 小便淋
- 小便利
- 溺血
- 消渴
- 黄疸
- 上气咳嗽
- 肺痿
- 呕吐
- 痰饮
- 宿食
- 腹胀满
- 心腹冷痛
- 肠鸣
- 心下满急
- 虚冷气
- 心烦
- 积聚瘕
- 中恶
- 鬼疰
- 尸疰病
- 惊邪
- 惊悸
- 癫痫
- 喉痹病
- 噎病
- 骨鲠
- 齿痛
- 口疮
- 吐唾血
- 鼻衄血
- 鼻壅
- 耳聋
- 鼻肉
- 目赤热痛
- 目肤翳
- 明目
- 通声
- 面
- 发秃落
- 灭瘢
- 金疮
- 折
- 瘀血
- 火灼
- 痈疽
- 恶疮
- 漆疮
- 瘿瘤
- 疮
- 五痔
- 脱肛
- 蜇疮
- 蛇虫
- 寸白
- 虚劳
- 阳萎
- 阴
- 囊湿
- 泄精
- 好眠
- 不得眠
- 腰痛
- 诸疼痛
- 血气
- 崩中
- 月闭
- 无子
- 安胎
- 堕胎
- 难产
- 产后腹痛
- 下乳汁
- 中蛊
- 出汗
- 止汗
- 吐药
- 卷十八·本草药性异名
- 玉石部
- 草部
- 木部
- 人部
- 兽部
- 禽部
- 鱼虫部
- 果部
- 谷部
- 菜部
- 草木类
- 虫类
- 玉石类
- 唐本退十种
- 本经外草类
- 卷十八·直音略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