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诸病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杨士瀛 宋 646字
(出《明医杂着》)
□
春秋时月,人感山岚瘴雾毒瓦斯,发寒热,胁膈饱闷,不思饮食。此毒瓦斯从鼻口入内也。
治当清上焦,解内毒,行气降痰,不宜发汗。
黄连(一钱,姜水洗) 升麻 苍术(各一钱半,米泔浸,盐水炒) 黄芩(酒拌,炒)木香 浓朴(姜制) 枳实(麸炒) 半夏(汤泡七次) 桔梗(去芦) 川芎 柴胡 木通(各一钱) 生甘草(七分)
生姜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热服,滓煎四分,继服。
□
寒温不节,汗身脱衣巾,感冒风寒之气,气闭发热头疼,此伤寒类也。但岭南气温,易出汗,故多类疟,重则寒热不退,轻则为疟。南方气升,故岭南人得此病者,猝皆胸满,痰涎壅塞,饮食不进,与北方伤寒只伤表而里自和者不同。治当解表清热,降气行痰。此方用于寒凉时月及虽在温暖时而感冒风寒者。
羌活(一钱半) 苍术(泔浸) 柴胡 黄芩 橘红(去白) 半夏(汤洗) 枳实 甘草(炙) 川芎(各一钱)
生姜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温服,渣煎四分,随服,取汗出止服。
□
瘴疟、时疟,寒热往来。
柴胡 知母(炒) 半夏(汤洗。各一钱半) 苍术(泔洗) 黄芩(酒炒) 干葛 陈皮 川芎(
生姜三大片,乌梅肉二个,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清晨服;滓煎四分,午前服。
疟久者加人参(一钱半)、 当归(一钱);汗多者去苍术,换白术,加酒炒白芍药(各一钱半。)
□
后变成痢疾。疟后之痢从虚治,用补脾胃药。
黄连(炒) 木香 缩砂 黄芩(炒) 橘皮 当归(酒洗。各一钱) 白术(一钱半)白芍药(炒,二钱) 甘草(炙,五分)
生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食前,热服。
□
温暑之月,民病天行瘟疫热病,治宜清热解毒,兼治内外。
枯黄芩(酒炒) 知母(酒炒) 干葛(各一钱) 石膏 白芍药(酒炒) 人参(各一钱半) 黄连(酒炒) 生地黄(酒洗。各五分) 升麻(一钱) 生甘草(七分) 羌活(三钱)
生姜三片,水钟半,煎七分,食前热服,滓煎四分,继服。若胸膈痞满,痰涎壅塞者,加枳
□
时气发热,变为黄病。所谓瘟黄也,宜治内泻湿热。
茵陈 黄连(姜水炒) 山栀仁 白术 白茯苓(去皮) 浓朴(姜水炒) 木通(去皮) 人参(
生姜三大片,水二钟,煎七分,食前温服。渣煎四分,继服。
- 《仁斋直指》序
- 卷之一总论
- 五脏所主论
- 五脏病证虚实论
- 诸阴诸阳论
- 血营气卫论
- 脉病逆顺论
- 男女气血则一论
- 问病论
- 论《易简方论》
- 附∶原脉论(出《保命集》)
- 附论五篇(出《丹溪心法》)
- 附∶十二经脉歌
- 火湿分治论
- 虚实分治论
- 附∶病机赋
- 卷之二证治提纲
- 得病有因
- 治病当先救急
- 治病如操舟
- 用药中病不必尽剂
- 经常用药自有奇功
- 论肝脾生病
- 病人尺脉洪大
- 水气、肾气、血气、风毒擒纵治法
- 治痢要诀
- 简径治痢
- 姜茶治痢法
- 噤口痢
- 疟痢用常山、罂粟壳
- 治疟要诀
- 发疟呕吐勿用常山
- 疟有水有血
- 疟证寒热有根
- 常山治疟须用大黄为佐
- 寒热似疟
- 吐、汗、下治疟
- 疟后调理
- 退热
- 柴胡退热不及黄芩
- 退热有法
- 小儿风证解热有三
- 滞血发热
- 佐助小柴胡汤
- 肾热用五苓散
- 下后大肠热肿坠重
- 通利大便有法
- 饭后随即大便
- 脾泄、肾泄
- 肾泄
- 大便脱泄白脓
- 脱肛
- 小便不通
- 石淋
- 转胞
- 孕妇胎热似痢
- 下焦蓄血
- 产妇血块筑痛
- 身体血滞作痛
- 身体胸腹隐热、隐疼、拘急、足冷
- 血滞
- 血崩
- 吐血
- 治渴有法
- 酒家有病勿用温药
- 伤寒筋惕肉治法
- 发痉详证
- 胸胁痛引背上,头面两手浮肿
- 肚皮痛
- 胸膛气隔
- 附∶证治赋
- 卷之三诸风
- 风论
- 诸风证治
- 附∶诸贤论
- 附诸方
- 附∶预防中风出《干坤生意》
- 附∶胃风
- 胃风方论
- 附∶伤风
- 伤风方论
- 附诸方
- 附∶破伤风
- 破伤风方论
- 寒
- 中寒方论
- 中寒证治
- 附诸方
- 暑
- 中暑论
- 中暑证治
- 附诸方
- 暑病治例
- 附∶暑风
- 附∶疰夏
- 湿
- 中湿论
- 中湿证治
- 附∶诸贤论
- 附诸方
- 附∶瘟疫
- 瘟疫方论
- 岭南诸病
- 附∶运气证治
- 卷之四风缓(附痿证)
- 风缓方论
- 风缓证治
- 附∶痿证
- 痿证方论
- 历节风
- 历节风方论
- 历节风证治
- 附诸方
- 附∶痹证
- 痹证方论
- 脚气
- 脚气方论
- 脚气证治
- 附诸方
- 脚气治例
- 附∶足跟痛
- 卷之五
- 诸气(附梅核气、积聚、症瘕、痞块)
- 诸气方论
- 诸气证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