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气血则一论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杨士瀛 宋 625字
血气即阴阳也,不论男女长幼均具之。人之有病皆知调气,而血之一字念不到焉。至于调气不愈,加以消痰、逐水,无所不至,其病自如是,皆血之为患,伏于冥冥之中而不可测识矣。假如妇人得病于经水来去之时,固有可验而知者,其若经脉久遏而不行,与夫协热而伤血,变生他证,如之何而见之?况世俗循习,其能以男子之诊为血证乎?夫肝藏血而心主之,动则血运于诸经,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受血则能视,足受血则能步,掌受血则能握,指受血则能摄。故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凡神志昏昏,惊狂冒闷,烦渴呕吐,语短内疼,鼻衄唾红,眼红面赤,骨热肤哄,肠垢尿多,胸满顽痰,谵语多汗,甚至四肢厥冷,懵不知人,不问男子妇人,皆血证耳。据脉验之,挟血者,脉来乍涩乍数,闪灼明灭,或沉细而隐伏也。若夫血与热交攻,则左手寸关按之洪盛。盖心主血,肝藏血,固如是尔。经曰∶血上逆则忘,血下蓄则狂。上焦淤血,小便必难;下焦淤血,小便必自利。血之所在,当以此推。《活人总括》所载小柴胡汤、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皆其要药。血结者,汤剂中入醋为佐,特于此而申言之。然犹有所谓血鳖、气鳖、酒鳖者,又不可不知也。盖平时酷酒,血入于酒,则为酒鳖;平时任气,血凝于气,则为气鳖;虚劳痼冷,败血化生,则为血鳖。摇头掉尾,如虫之行,上侵人之喉,下蚀人之肛,或附于背胁,或隐于胸腹,其大则如鳖,其小则如钱,良可怪也。治法用芜荑炒煎为妙,或生硫黄为末,老酒调下。
二者可以杀其毒。嗣此则以理中汤、沉香降气汤各半,温胃益血,常常服饵,以消胜之。如其不以温和为主,日从事于雷丸、锡灰之剂焉,君子未保其往。(《活人书》云∶伤寒太阳证,衄血者病欲愈。热结膀胱,而血自下者,亦欲愈。以此观之,他病伏热之人,上焦淤血而作吐者,亦其病之有瘳也。虽然血既吐,而自止则可矣。)
- 《仁斋直指》序
- 卷之一总论
- 五脏所主论
- 五脏病证虚实论
- 诸阴诸阳论
- 血营气卫论
- 脉病逆顺论
- 男女气血则一论
- 问病论
- 论《易简方论》
- 附∶原脉论(出《保命集》)
- 附论五篇(出《丹溪心法》)
- 附∶十二经脉歌
- 火湿分治论
- 虚实分治论
- 附∶病机赋
- 卷之二证治提纲
- 得病有因
- 治病当先救急
- 治病如操舟
- 用药中病不必尽剂
- 经常用药自有奇功
- 论肝脾生病
- 病人尺脉洪大
- 水气、肾气、血气、风毒擒纵治法
- 治痢要诀
- 简径治痢
- 姜茶治痢法
- 噤口痢
- 疟痢用常山、罂粟壳
- 治疟要诀
- 发疟呕吐勿用常山
- 疟有水有血
- 疟证寒热有根
- 常山治疟须用大黄为佐
- 寒热似疟
- 吐、汗、下治疟
- 疟后调理
- 退热
- 柴胡退热不及黄芩
- 退热有法
- 小儿风证解热有三
- 滞血发热
- 佐助小柴胡汤
- 肾热用五苓散
- 下后大肠热肿坠重
- 通利大便有法
- 饭后随即大便
- 脾泄、肾泄
- 肾泄
- 大便脱泄白脓
- 脱肛
- 小便不通
- 石淋
- 转胞
- 孕妇胎热似痢
- 下焦蓄血
- 产妇血块筑痛
- 身体血滞作痛
- 身体胸腹隐热、隐疼、拘急、足冷
- 血滞
- 血崩
- 吐血
- 治渴有法
- 酒家有病勿用温药
- 伤寒筋惕肉治法
- 发痉详证
- 胸胁痛引背上,头面两手浮肿
- 肚皮痛
- 胸膛气隔
- 附∶证治赋
- 卷之三诸风
- 风论
- 诸风证治
- 附∶诸贤论
- 附诸方
- 附∶预防中风出《干坤生意》
- 附∶胃风
- 胃风方论
- 附∶伤风
- 伤风方论
- 附诸方
- 附∶破伤风
- 破伤风方论
- 寒
- 中寒方论
- 中寒证治
- 附诸方
- 暑
- 中暑论
- 中暑证治
- 附诸方
- 暑病治例
- 附∶暑风
- 附∶疰夏
- 湿
- 中湿论
- 中湿证治
- 附∶诸贤论
- 附诸方
- 附∶瘟疫
- 瘟疫方论
- 岭南诸病
- 附∶运气证治
- 卷之四风缓(附痿证)
- 风缓方论
- 风缓证治
- 附∶痿证
- 痿证方论
- 历节风
- 历节风方论
- 历节风证治
- 附诸方
- 附∶痹证
- 痹证方论
- 脚气
- 脚气方论
- 脚气证治
- 附诸方
- 脚气治例
- 附∶足跟痛
- 卷之五
- 诸气(附梅核气、积聚、症瘕、痞块)
- 诸气方论
- 诸气证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