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气证治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杨士瀛 宋 546字
和剂七气汤 治七气所伤,痰涎结聚,心腹刺痛,不能饮食。
半夏(制,焙,五两) 人参 辣桂(去粗皮。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大盏,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食前服。
和剂治中汤(方见脾胃门。)
沉香降气汤 治阴阳交滞,心腹胀满,留饮停酸,积冷诸证。
沉香(一两二钱) 缩砂仁(三两) 甘草( ,二两半) 香附(炒,净,一斤)
上末。每一钱,盐一点,沸汤点下。
大沉香丸 治一切冷气攻心,腹刺痛,胸膈噎塞,妇人血气刺痛,并宜服之。(方见心气类
三因七气汤 证治如前,有热者可用此。
半夏(五两) 茯苓(四两) 浓朴(制,三两) 紫苏叶(二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二枚,煎六分,不时服。
易简二陈汤(方见痰涎门。)
枳壳散(方见香港脚门。)治证同前,加南木香煎服。
和剂流气饮调营卫,利三焦,行痞滞,消肿胀。
橘红 青皮 紫苏叶 浓朴(制) 香附(炒,净) 甘草(炙。各四两) 木通(二两) 大腹皮 丁皮 槟榔 辣桂 木香 草果仁 蓬莪术(煨) 藿香叶(各一两半) 麦门冬 人参 白术 木瓜 赤茯苓 石菖蒲 白芷 半夏(制) 枳壳(制。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四片,枣二枚,煎服。(余见水肿门。)
指迷七气汤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
青皮 陈皮 桔梗 蓬莪术 辣桂 藿香 益智仁(各一两) 香附(一两半) 甘草(炙,三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四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时服。
顺气木香散 治冷证肿胀泄泻。
良姜 干姜(炮) 茴香(炒) 缩砂仁 辣桂 橘红 浓朴(姜汁炙,焙) 甘草( )苍术(炒) 丁皮 桔梗(各等分)
上末。每二钱半,姜、枣煎,食前服。
三和散 和畅三焦,治痞胀浮肿。
大腹皮(炒) 紫苏茎叶 沉香 宣木瓜(切,焙) 羌活(各一两) 白术 川芎 木香甘草(炒) 陈橘皮(去白) 槟榔(湿纸煨。各三分)
- 《仁斋直指》序
- 卷之一总论
- 五脏所主论
- 五脏病证虚实论
- 诸阴诸阳论
- 血营气卫论
- 脉病逆顺论
- 男女气血则一论
- 问病论
- 论《易简方论》
- 附∶原脉论(出《保命集》)
- 附论五篇(出《丹溪心法》)
- 附∶十二经脉歌
- 火湿分治论
- 虚实分治论
- 附∶病机赋
- 卷之二证治提纲
- 得病有因
- 治病当先救急
- 治病如操舟
- 用药中病不必尽剂
- 经常用药自有奇功
- 论肝脾生病
- 病人尺脉洪大
- 水气、肾气、血气、风毒擒纵治法
- 治痢要诀
- 简径治痢
- 姜茶治痢法
- 噤口痢
- 疟痢用常山、罂粟壳
- 治疟要诀
- 发疟呕吐勿用常山
- 疟有水有血
- 疟证寒热有根
- 常山治疟须用大黄为佐
- 寒热似疟
- 吐、汗、下治疟
- 疟后调理
- 退热
- 柴胡退热不及黄芩
- 退热有法
- 小儿风证解热有三
- 滞血发热
- 佐助小柴胡汤
- 肾热用五苓散
- 下后大肠热肿坠重
- 通利大便有法
- 饭后随即大便
- 脾泄、肾泄
- 肾泄
- 大便脱泄白脓
- 脱肛
- 小便不通
- 石淋
- 转胞
- 孕妇胎热似痢
- 下焦蓄血
- 产妇血块筑痛
- 身体血滞作痛
- 身体胸腹隐热、隐疼、拘急、足冷
- 血滞
- 血崩
- 吐血
- 治渴有法
- 酒家有病勿用温药
- 伤寒筋惕肉治法
- 发痉详证
- 胸胁痛引背上,头面两手浮肿
- 肚皮痛
- 胸膛气隔
- 附∶证治赋
- 卷之三诸风
- 风论
- 诸风证治
- 附∶诸贤论
- 附诸方
- 附∶预防中风出《干坤生意》
- 附∶胃风
- 胃风方论
- 附∶伤风
- 伤风方论
- 附诸方
- 附∶破伤风
- 破伤风方论
- 寒
- 中寒方论
- 中寒证治
- 附诸方
- 暑
- 中暑论
- 中暑证治
- 附诸方
- 暑病治例
- 附∶暑风
- 附∶疰夏
- 湿
- 中湿论
- 中湿证治
- 附∶诸贤论
- 附诸方
- 附∶瘟疫
- 瘟疫方论
- 岭南诸病
- 附∶运气证治
- 卷之四风缓(附痿证)
- 风缓方论
- 风缓证治
- 附∶痿证
- 痿证方论
- 历节风
- 历节风方论
- 历节风证治
- 附诸方
- 附∶痹证
- 痹证方论
- 脚气
- 脚气方论
- 脚气证治
- 附诸方
- 脚气治例
- 附∶足跟痛
- 卷之五
- 诸气(附梅核气、积聚、症瘕、痞块)
- 诸气方论
- 诸气证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