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即升丹,一切溃疡皆可通用,拔毒提脓最为应验。凡寻常之证,得此已足。但湿疮有水无脓及顽证恶腐不脱,或起缸口,或黑腐粘韧,久溃败疡,则别有应用药末,非此可愈。
凡溃疡近口近目处弗用,乳头、脐中、阴 、下疳弗用。
水银 火硝 枯矾(各一两)
先将硝、矾研细入锅底按平(用小铁锅),中作凹形,坐入水银,拣一平口浑圆瓷海碗覆之?
,听碗中微有声息,知硝矾自溶,看碗口无黄紫气飞出,方不走炉(一见碗口出烟,汞已外泄?
一?
炉?
(最好要隔一宿,)开看,碗中满粘鲜红一片,而锅底只有白色药底,最为佳候。
碗中之药,面上一层,轻浮如粉,先用鸡翎扫下别贮。此药性薄,只有轻证可用。扫尽浮药,则碗上更有粘住一层。以粘住一层,以刀刮取,浓者成片。此药力量较足,可治大毒重证。入油钵细细研之,极细乃可用。药色以鲜红如朱,明艳如赤霞者,最为火候得中。若不及则色黄,且有淡黄色,即市肆中之所谓黄升药,力量最薄不可用,且火候未到,汞性未化,多见空气,则星星可辨,仍是水银。以之掺入溃烂之处,为祸甚矣。若火候太过,则其色焦紫或如酱色,亦不可用。间有满碗如晕,一圈鲜红,一圈深黄,一圈青紫,圈圈异色者,则炉火之作用,古人所谓药炉中自有神妙不测之理,确是不可多见者,实在功效亦同。如偶遇之,可各色扫开,分别贮之,以资博物。总之颜色以鲜红明艳为第一,亦偶有晦滞者,是为坏药。若上火时有烟腾出,则其汞已走,碗中可以一毫不存,不可不慎。炭要预先拣取有声如铜者,方可合用,劣炭不可用。火候不佳药力不及,功用必有不逮。市肆中有炼成者,尝试用之,病者皆嫌作痛,而自制者则不痛,此必有故。俗谓陈久不痛,新炼者则痛,殊不尽然。颐尝以新炼之丹试用,亦未作痛。但研必极细,用此只用新棉花蘸此药末,轻轻弹上薄贴,只见薄薄深黄色已足,如多用之则大痛矣。门外人见之,必谓吝惜药末不肯重用,而不知此丹力量甚浓,必不可多乎。
炼丹时炉中所余白色炉底,亦可研细,和入疥疮奇痒药中。但枯矾收湿止痒,重用作痛,宜稍稍用之。
□
治疔疮初起一粒,形如粟米,顶白无根,初觉顽木或则微痒,最是恶证。势必肿散腐开,其毒甚炽,非三仙所能治,则需此散。先用针当头点破半分许,稍稍见血乃用此药少许掺于疮头上,以清凉薄贴盖之。一日再换,能束肿提脓,并能提出腐肉一块,其韧异常,俗谓之疔头。此腐一脱,大证皆平,是神丹也。脑疽、发背及其他顽疮,苟有坚韧或粘如筋,或黑而臭,牵连好肉,镊之不去,皆可以此散轻轻掺在恶肉上,亦能速之使脱。但必预护新肌,弗沾此药。
斑蝥(七枚,糯米拌炒黄,去米弗用。此米大毒,宜埋土中) 全蝎(漂淡土拌炒干,三枚) 玄参(炒松弗焦,三钱) 爪儿血竭(研细,去粗硬块,三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取净末) 上梅?
各为细末,和匀密藏。
此方加重斑蝥、全蝎各三倍,另为一料,治代指初起,肿痛无头。用药一二分贴于痛处,以膏盖之,轻者可退,重者提出速成,可不化大。咽喉痛者,以此药少许,贴于颈外相近痛处,上以膏盖。一周时揭去,皮有水泡,银簪挑破泄去毒水,喉痛即瘥。近有刊送咽喉异功散者,即是此方,其应神速。
□
(此药名各处通行,然药各不同。此则朱氏家传,大有经验者也。)
治大证顽毒,三仙丹不能治。与拔疔散功相近,而提取脓水,威而不猛。大约腐肉不脱,利于拔疔,并无恶肉,而脓水频仍,经久不愈则宜此丹。
全蝎(制同上方七枚) 蜈蚣(炙大者七条) 蜘蛛(炙大者七个) 甲片(炙七片) 白僵蚕(炙七条)?霜(净者五钱)
各为极细末,和匀瓷瓶密贮。每用少许掺疮口上,以薄贴盖之。凡虚寒疡患,溃久不敛及溃后阳虚,恶腐不脱者,亦掺此丹,功在三仙丹之上。
□
治溃疡毒盛,非三仙丹所能提毒化腐者。
露蜂房(有子者佳,瓦上 炭) 蝉蜕 蜈蚣(各二钱,炒炭) 全壁虎(十枚炒炭) 三仙丹(五钱) 明腰黄(四钱) 元寸(五分)
研细和匀,用如上法。
【方解】 此亦上方之变法,大毒顽证,必以此二方为主,始能有效。但黑虎丹利于虚寒之证,湿热病忌之,此方则阳发亦可用,二方微有分别。
□
治疔毒及脑疽、背疽、腹皮大痈,溃后脓多或腐肉不脱。此药提脓拔毒,能去恶腐,而不痛不猛,最为王道,且收捷效。
三仙大红升丹(须自炼者为佳,二两) 天仙子(六两,研极细) 五虎拔毒丹(一两) 上梅片(三钱)
各研极细,和匀密贮。临用挹尽脓水,须以一百倍石炭酸淋洗净,棉纸挹干。以此末子细细掺遍疮口,以膏盖之,一日两换,吸尽脓腐,不伤好肉,不觉痛苦,最为稳妥,而收奇效,真是神丹。
【方解】 广东药市有所谓天仙子者,其形小圆而扁,其色深黄,光泽滑润,一得水湿痛苦。惟疔疮脓多及脑疽、背疮、腹皮痈等大证,腐化已剧,脓水甚多者,以此提脓吸毒,去腐极易,并不苦痛。考《本草纲目》有莨菪子,一名天仙子,而所载形色性情,实非此药。或粤省所独有,未入《本草》之物。颐用之有年,恃为利器。爰合以三仙丹数味配为一种末子,专治大毒大腐,是新方之适宜于实用者,即以粤东之名名是方,以旌其功,允足当佳名而无愧色。
□
三仙丹提毒化腐,性颇和平,不独脓毒未清恶腐不脱者赖以化毒去腐,即至脓水净尽,新肌盎然,亦可稍稍用之,即以生肌收口。但金石之性,藉炉火升炼而成,功最捷而吸力亦富,全在研之极细,掺之极匀。若扑药太重,即能作痛。恒有病家知是神丹,索药自掺,往往不知分量,用之太多,反以贻害。又不容靳而不予,致贻吝惜之讥。乃为汇集中正和平之品,俾与三仙并行不悖。既有提脓拔毒之效,复无多用当痛之虞。是亦无法之法,命名“集仙”,以志其实。
大红三仙升丹(一两) 明净腰黄(二两) 生漂牡蛎粉(一两) 飞净生石膏(四两) 广丹(一两) 飞滑石(三两)
各为细末,和匀听用,掺入疮口,不妨略多,持以赠人,庶可听其自用。
□
治疮疡久溃,流水不已,不能收口者。
生青龙齿 麒麟竭 明腰黄 炙龟板(各一两) 红升丹 海碘仿(各五钱)
各自研极细,和匀,加大梅片五钱密贮。
【方解】 海碘仿西名沃度仿漠,乃西药外疡通用之药,色黄而气恶,有奇臭,俗名黄?
肌收口,计日呈功。
□
治大疡溃后,脓毒渐衰,以此搜净余毒,即以生新。
明腰黄(五钱) 上血竭(四钱) 真轻粉(二钱) 炒东丹(二钱) 漂牡蛎粉(六钱) 红升丹(二钱) 元寸(四分) 梅冰(一钱)
各研极细,和匀听用。
□
治秃疮、疥疮、湿注游风,搔痒水多者,皆效。先洗净而用之。
蛇床子(炒研一斤) 烟胶(八两) 白明矾 枯矾(各一两) 大枫子仁(半斤,白者) 硫黄(二两) 铜绿(一两) 雄黄(五两) 川椒(一两,去目)
以上各为细末,另研枫子仁,渐渐以诸药末和之,研极匀,每一两加樟冰二钱。痒疮成片者麻油调,干痒者干擦之。每日洗净然后敷此。
□
下疳等证,不能用三仙丹者,此方能拔毒而不痛。
上炉甘石(最细腻者 ,黄连汤淬三四次,拣净研细水飞漂二两) 上血竭(五钱) 海螵蛸(去背五钱) 真轻粉(四钱) 乌芋粉(二两) 漂牡蛎粉(一两)各研极细,和匀密贮。
□
治下疳,消毒退肿,长肉生肌。
龙衣(大者两条,纸吹火烧灰) 龙骨(五钱) 鹅管石 海螵蛸( ) 炉甘石(制、飞各四钱) 乌芋粉(一两) 冰片(三钱)
各为极细末和匀,鸡子黄熬油调涂。
□
治恶疮久不收口,及 疮多年不收者。瘰 久溃,非此不效。
壮人头发 猪毛 羊毛 鸡毛 鹅毛(各洗净晒干。鸡毛、鹅毛须去中心硬梗。各净四两)麝香(各一钱)
以上先以三种油入龟板五两,炼二十分钟,再入诸毛灼焦枯,离火片刻,细绢漉净滓,文火再煮,入川占、脑麝,以飞净黄丹六两调成膏,油纸摊贴。可再加三灵丹掺药。此油炼成亦可稍稍入锌氧粉同调,用西法棉花棉纱摊贴治疮口多水无脓者,更佳。
□
痔漏恶疮,顽肉死肌腐不脱者。不去顽肉,不能收口。此方能蚀恶肉而不伤好肉。方见《外科正宗》,但天灵盖无用,而害及枯骨,必非君子之心。朱氏不用,亦未尝无捷效也。
砒霜(一两) 生白矾(二两) 轻粉(四钱) 蟾酥(二钱)
先以信、矾入铁锅,碗盖密, 二炷香冷定,取药细研,另研轻粉、蟾酥,和匀用之。
□
恶疮顽肉,升丹天仙丹所不能化者,以此掺之,化腐不痛,与上方异曲同工,随宜择用巴豆白肉一味烧炭压去油,加元寸同研。
□
疔毒最多 肉高突,其痛异常,塞住疮口反使脓毒不泄,惟此丹能平之如神。方出《毛达可经验集》。
真乌梅肉(炒炭) 大熟地(烧炭)
研细加上梅冰十分之二。
□
走马牙疳外治药,掺之立刻停腐。
大红枣去核,每嵌白信石如豆大,炭火 过,存性。 时起浓烟,须避之。如有未化信石则去之,研细加冰片十分之四,轻掺腐处,不可吞入腹。
□
此西法药,治瘰 不问已溃未溃皆效。
碘片二钱,先用甘油少许同研化,水银软膏五钱,再合碘同研化,加莨菪软膏四钱,凡士林少许,同研匀涂之,上以凉解薄贴覆盖。
□
治汤火伤极效。立能止痛,可免腐溃,极易收功,百试百验。
风化锻石,清水浸之,俟澄清,吹去水面上浮衣净,取清水另贮,每水一杯,加麻油一杯,以筷调之,百匝如糊,即以涂患处。
□
肛疡成管,拔之不易,旧有挂线法,未必有效。朱氏两方,简而极效,非外间所知。
壁虎尾尖,量管之大小剪取一段,插入管中,拔脓收口极速。有尾之五谷虫,漂净炙焙存性,飞面和为条,用之亦佳。
□
治远年 疮神效。
纸锭灰(筛取极细者) 东丹 冰片 猪板油
捣匀摊贴。
□
疥疮湿疮,痒者捷效。
明净硫黄入铁锅,文火熔化,倾入盐卤中凝定取出,再熔再淬,数十次,俟硫色深紫为度。一味研细,熬鸡子黄成油调敷。先须洗涤净,挹干敷药,每日一洗再敷。
- 卷上第一章・外疡总论
- 第一节・论阴证阳证
- 第二节・论肿
- 第三节・论痛
- 第四节・论痒
- 第五节・论酸楚不痛
- 第六节・论顽木不痛
- 第七节・论肿疡辨脓之法
- 第八节・论脓之色泽形质
- 第九节・论溃疡之水
- 第十节・论溃疡之血
- 第十一节・论疡科之外感六淫
- 卷上第二章・外疡脉状
- 第一节・诸脉总论
- 第二节・浮沉之脉
- 第三节・迟数之脉
- 第四节・大小之脉
- 第五节・滑涩之脉
- 第六节・长短之脉
- 第七节・虚实之脉
- 第八节・弦紧革牢之脉
- 第九节・软弱微散之脉
- 第十节・缓脉
- 第十一节・芤脉
- 第十二节・动脉
- 第十三节・伏脉
- 第十四节・促脉
- 第十五节・结代之脉
- 第十六节・上鱼入尺
- 卷上第三章・治疡药剂
- 第一节・总论
- 第二节・论肿疡退消之剂
- 第三节・论肿疡内已成脓之剂
- 第四节・论肿疡行气之剂
- 第五节・论外疡治痰之剂
- 第六节・论外疡清热之剂
- 第七节・论外疡理湿之剂
- 第八节・论外疡温养之剂
- 第九节・论外疡补益之剂
- 第十节・论外疡提脓托毒之剂
- 第十一节・论溃后养胃之剂
- 第十二节・论疡科通用丸散
- 第十三节・论外治之药
- 卷下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 第一节・退毒丸药方
- 第二节・薄贴各方
- 第三节・退毒膏丹
- 第四节・退毒敷药
- 第五节・围毒移毒
- 第六节・化腐搜毒收湿止痒诸方
- 第七节・洗涤诸方
- 第八节・止血诸方
- 第九节・生肌诸方
- 第十节・咽喉口舌诸方
- 第十一节・耳目诸方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