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厥者,手足寒冷,甚于四逆也。节庵曰、邪在表则手足热,邪在半表半里则手足温,邪在阴经则手足逆冷。然自热致温,自温至冷,此传经之邪也,轻则四逆散,重则承气汤。若乃直中阴经之邪,初得病便手足厥冷,轻则理中汤,重则四逆汤。阳厥初有头痛身疼,发热恶寒,喜冷便秘,谵语,露手扬衣,发渴,脉沈数者,承气汤。阴厥初无头疼身热,惟怕寒战栗,倦卧欲眠,下利清谷,引衣自盖,脉沈迟者,四逆汤。按四逆散方用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皆寒冷之物,而治四逆之疾,是知传经之邪,非虚寒症也,故忌用温热之剂。今将传经、直中两症,分作阴厥、阳厥,则四逆与厥判然分明矣。
目录
- 卷之一
- 要书说
- 六经图
- 足太阳膀胱经手小肠
- 足阳明胃经手大肠
- 足卲阳胆经手三焦
- 足太阴脾经手肺
- 足少阴肾经手心
- 足厥阴肝经手心胞
- 伤寒纲领
- 伤寒论
- 伤寒标本
- 表里虚实
- 发表之药用温攻里之药用寒温里之药用热论
- 十六种治法
- 一 伤寒
- 二 伤风
- 三 伤寒见风
- 四 伤风见寒
- 五 湿
- 六 湿温
- 七 风温
- 八 冬温温毒
- 九 中暍
- 十 温病
- 十一 热病
- 十二 晚发
- 十三 痉病
- 十四 温疟
- 十五 时行
- 十六 寒疫
- 温热论从种福堂本补入
- 瘟疫附
- 瘟疫附
- 甘露消毒丹
- 神犀丹
- 类伤寒四症
- 痰症
- 伤食
- 虚烦
- 脚气
- 添加类伤寒四症
- 疮毒
- 瘀血
- 劳发
- 痘疹
- 伤寒治例三十七条
- 表症
- 里症
- 表里俱见症
- 无表里症
- 阳症
- 阴症
- 阳毒
- 阴毒
- 卷之二
- 伤寒诸证论
- 发热
- 恶寒
- 背恶寒
- 恶风
- 寒热
- 似疟
- 潮热
- 自汗
- 盗汗
- 头汗
- 手足汗
- 无汗
- 头痛
- 身体痛
- 痛
- 头眩
- 头重
- 咽痛
- 咽痒
- 身痒
- 耳聋
- 胸满
- 心下满附结胸痞气脏结
- 腹满
- 少腹满
- 腹痛
- 烦
- 虚烦
- 烦躁
- 不得眠
- 欲寐
- 澳□
- 拘急
- 舌胎
- 血附少阴
- 吐血
- 哕附噫气
- 呃逆
- 咳嗽
- 喘
- 呕吐附干呕
- 悸
- 振
- 战栗
- 短气
- 渴附舌干口燥
- 发黄
- 发狂
- 如狂
- 惊狂
- 阴躁
- 发斑
- 霍乱
- 郑声
- 言严语
- 动气
- 瘈瘲
- 郁冒
- 自利
- 不大便
- 小便自利
- 小便不利
- 小便难
- 小便数
- 四逆附厥
- 畜血
- 遗溺
- 摇头
- 怫郁
- 藏厥
- 除中
- 不仁
- 直视
- 筋惕肉目闰
- 热入血室
- 吐虫尤
- 狐惑
- 漱水不下咽
- 饥不欲食
- 过经不解
- 百合病
- 坏病
- 劳复
- 易病
- 发颐
- 厥
- 疝
- 卷之三
- 阴虚论
- 肠澼下血
- 治脾肾要知燥润得宜
- 经论要旨
- 因形气以定诊之说
- 脉贵提纲之说
- 阴阳相乖相伏
- 脉无根有两说
- 经脉直指
- 妇人脉
- 辨胎脉
- 伤寒不治症
- 附:诸方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