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者胃素不健,体质不强,表里津液不足,非盛夏则皮肤无汗,至严冬则小便颇多,故平素即大便干燥。忽患伤寒,余诊其发热恶寒,头痛肢痛,项背腰臀,均觉痛楚,两目带红,而唇齿干燥。予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服如桂枝汤法。一剂而缓汗解,再以小量之小承气汤,微和其里,便通即愈。
友人杨达奎教授,胃纳不甚强健,故体质不强。周身皮肤,干燥不泽。平素颇喜品茗,虽每日饮多,而小便亦多,故其津液显然呈不足之象。非至盛夏之时,则皮肤无汗。一至严冬之际,则小便更多。此所以肌肤索泽,而为大便干燥之因也。
在1949年冬月下旬,忽患伤寒。始则啬啬恶寒,及四肢手足关节,均觉酸楚。而独皮处无汗,气息微喘,而微有恶心。经余诊之,断为正伤寒之候。杨君闻之,以为必用麻黄汤方,盖向知余治伤寒而喜用经方也。
余曰:“以君之证,麻黄汤在所必用。以君之体质,素来津液不足,麻黄总嫌太峻,盖不能大发其汗也。余有一法,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服如桂枝汤法。即服药后,俟微有汗意之时,再饮热粥一小碗,使微汗缓缓外透。不可令如水淋漓,如此则病必除矣。”
杨君然之,其夫人秦碧筠亲为煎药。如法服后,约半小时,果然微汗出矣,头面胸腹及四肢,均感微湿,而周身疼痛已较松。乃将预先煮好之热稀粥,以汤瓢与之。
服粥后,微汗时间更为延长,先后约三小时,而寒热渐退,身疼立瘳。晚间续服第二煎,其病爽然若失。
次日复诊,见其体温复常,毫无所苦,惟舌苔微腻。询其大便,因素来大肠津液不足,必隔二三日一解。今前后计之,已五日未解。按其腹部,脘口尚和,惟按其脐下少腹,微有硬痛耳。再为之处以小承气汤,量亦较少。令其煎服之后,只求大便一通,即停后服,目的在微和其胃肠,而不在大攻也。迨一服之后,大便果下燥黑之粪球数枚,夹以溏粘之半流动物,而表里均和而痊矣。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川桂枝二钱五分 京赤芍一钱五分 生麻黄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五分 杏仁泥三钱 生姜三片 红枣五枚
小承气汤方
锦纹军二钱 川厚朴二钱 炒枳实二钱五分
- 伤风
- 伤风转少阳证
- 伤风转结胸证
- 伤风汗多阳虚证
- 伤寒
- 夏令伤寒证(一)
- 夏令伤寒证(二)
- 冬令伤寒证
- 冬令伤寒液少证
- 湿温
- 湿温化燥证
- 产后湿温化燥证
- 湿温肠出血证
- 湿温夹食重证
- 热病
- 热病夹食重证
- 热病神昏发厥证
- 阳明热病传少阳证
- 热病阳明经证
- 热病发癍疹证
- 小儿热病剧呕证
- 妇人产后热病(一)
- 妇人产后热病(二)
- 温病
- 秋温恶候叠见证
- 秋温昏谵腹满证
- 秋温外热中寒证
- 春温痰火发狂证
- 妇人春温狐惑病证
- 食中
- 老年夜眠食中证
- 青年饮冰食中证
- 腹痛
- 寒结腹痛证(一)
- 寒结腹痛证(二)
- 气滞腹痛证
- 水臌
- 重笃水臌证
- 慢性水臌证
- 奔豚
- 妇人产后奔豚证
- 青年体弱奔豚证
- 百合病(劳工百合病证)
- 久疟(乱型久疟证)
- 哕病
- 气郁食滞哕证
- 痰滞结实哕证
- 头风
- 儿童头风重证
- 青年头风重证
- 痉病
- 儿童食积痉病
- 妇人惊恐痉病
- 恶寒(阳虚恶寒证)
- 善饥(急性善饥证)
- 麻疹
- 麻疹夹食重证
- 麻疹热厥险证
- 麻疹喘促险证
- 痘疮
- 痘疮实热险证
- 痘疮虚寒险证
- 漏经
- 多年漏经证
- 产后漏血证
- 阴 挺
- 疔痈
- 疔疮走黄险证
- 项疽及诸痈证
- 肝 痈
- 肠痈(肠痈化脓证)
- 诊余漫话
- 药用寒温补泻,当察患者体质
- 用中西二法调治肾脏性水肿
- 论湿温治法
- 湿温原发证方治举要
- 论“痈疔百效丸”
- 蝉衣酒治破伤风之来历
- 百会疽之治
- 瘰疬方治述略
- 余无言年谱
- 后记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