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真阳寄坎中,固根须要药灵通,甘温有益寒无补,我笑丹溪错认功。水中之火,乃先天真一之气,藏于坎中。其气自下而上,与后天胃气相接而生,乃人身之至宝。劳伤过度,损竭真阴,以致精不能生气,气不能安神,使相火妄动飞腾,而现有余之证,非真有余,是因下元不足之故也。火与元气,势不两立,若执丹溪法,降火滋阴,而用黄柏、知母治之,恐其愈投愈损。(王胥山曰∶丹溪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为滋阴降火之妙剂,亦是一法,若以慎斋所言之证,而以丹溪之法治之,大非所宜矣。炳章按∶语甚精奥,然以此诋丹溪则不可,王氏批语甚为的当焉。)若见此证,宜温补于下,而火自归原,病即愈矣。如元气骤脱,相火亦衰,脉微足冷厥逆,各脱阳证,更宜大剂温补,缓则不能救矣。
目录
- 吴序
- 卷一
- 阴阳脏腑
- 亢害承制
- 卷二
- 望色切脉
- 辨证施治
- 卷三
- 二十六字符机
- 理
- 固
- 润
- 涩
- 通
- 塞
- 清
- 扬
- 逆
- 从
- 求
- 责
- 缓
- 峻
- 探
- 兼
- 候
- 夺
- 寒
- 热
- 补
- 泻
- 提
- 越
- 应
- 验
- 卷四
- 用药权衡
- 炮制心法
- 卷五
- 古经解
- 卷五
- 古方解
- 十全大补汤・八珍汤
- 归脾汤
- 补中益气汤
- 四君子汤
- 四物汤
- 温肺汤
- 保元汤
- 古今名方录要
- 附∶新方数则
- 卷六
- 寒热
- 辨内外伤
- 内伤
- 外感
- 寒
- 热・暑・燥
- 湿
- 求汗
- 求吐
- 求下
- 卷七
- 虚损
- 劳伤
- 阴虚
- 潮热
- 吐血
- 尿血
- 衄血
- 肠风
- 中风
- 似中风
- 半身不遂
- 痛风
- 疠风
- 鹤膝风
- 癜风(诸风附)
- 破伤风
- 羊癫风
- 大头风
- 卷八
- 痿
- 麻木
- 体强
- 身痛
- 肿
- 胀
- 伤食
- 伤酒
- 胸膈不宽
- 积聚
- 痞块
- 膈
- 嘈杂
- 郁
- 惊骇
- 不眠
- 汗
- 吐
- 自下
- 疟
- 痢
- 卷九
- 火
- 假火
- 疸
- 渴
- 喘
- 咳嗽
- 痰火
- 痰饮
- 痰核
- 心痛
- 腹痛
- 腰痛
- 胸痛
- 胁痛
- 头痛
- 臂痛
- 脚痛
- 疝
- 动气
- 头晕
- 头鸣
- 暴死
- 阳痿
- 遗精(白浊、沥精、遗尿)
- 淋
- 小便不通
- 二便不通
- 卷十
- 耳
- 目
- 牙
- 舌
- 喉口
- 妖媚
- 邪犬
- 卷十妇人杂证
- 经水
- 血崩
- 带下
- 前阴诸证
- 胎前
- 难产
- 卷十小儿杂症
- 发热
- 吐泻
- 惊疳
- 疳疮湿疮
- 湿癣
- 痘疹
- 外科杂证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