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浑身走注疼痛,皆为气滞血凝,有痰勿作痰治,只行气行血,而痛自除。用人参、甘草补其气,川芎、归身行其血。无汗加麻黄;有汗加肉桂;痛加乌药、香附、木香;胀加羌活;
胸膈不宽加苏梗;大便秘多加芎、归;脾胃虚弱加脾胃药。加减虽有不同,无能外乎气血,气血周流,痛从何来?
如两手脉浮大,气血皆虚,血凝气滞,浑身肿痛者,十全大补汤加羌活、防风,通经活络;倘自汗胀痛,阳气不营于表,表极虚者,补中益气汤加附子;如六脉有力,浑身胀痛,气血凝滞者,定痛散加减,或四制香附散。
定痛散
紫苏 青皮 乌药 浓朴 藿香 苍术 白芷 赤芍(各八分) 肉桂 吴茱萸 小茴(
葱、姜煎,热服。
痛在腰,加山药、破故纸、牛膝、芍药各五分;痛在胃脘,加山楂,香附、槟榔、五灵脂
香附散
香附(盐酒便醋四分制之) 乌药共细末,酒下四五分。
验案
一女患虚证五年,右手臂痛二月有余,胁痛、腹痛、腰痛、遍身疼痛,俱牵心痛欲死,气血壅滞,四物汤合和中丸不愈。此肾不纳气也,用山萸、泽泻各五分,丹皮、肉桂、茯苓各七分,山药、人参、附子各一钱,熟地二钱,沉香汁三匙。三帖效,二十帖全愈。
一女年三十,尝有气痛,走注遍身,后生产之后一日,腹痛不食,遍身俱痛,诸药不效,恶寒发热,诊脉洪大有力。方用沉香、木香、良姜、甘草、延胡、乌药、没药为末,酒服三日愈。
一人周身疼痛,面色淡黄。盖人身四肢十二节,三百六十空窍,全赖阳气流行,阴血濡润,然后运动无滞;阳气一亏,则阴血成痹,或涩,或空,或滞,诸痛生矣。则痛处虽多,而其根则一。一者,脾胃有伤也。脾胃者,气血之原也。只在理脾起胃,而使气血流行。如保元加葛根、山药,或稍用羌活、苏梗以通行之可也。身痛,古人责之肝气实,然肝之实由肺之虚;肺之虚,由脾之亏也。可用温肺汤以补脾肺。
目录
- 吴序
- 卷一
- 阴阳脏腑
- 亢害承制
- 卷二
- 望色切脉
- 辨证施治
- 卷三
- 二十六字符机
- 理
- 固
- 润
- 涩
- 通
- 塞
- 清
- 扬
- 逆
- 从
- 求
- 责
- 缓
- 峻
- 探
- 兼
- 候
- 夺
- 寒
- 热
- 补
- 泻
- 提
- 越
- 应
- 验
- 卷四
- 用药权衡
- 炮制心法
- 卷五
- 古经解
- 卷五
- 古方解
- 十全大补汤・八珍汤
- 归脾汤
- 补中益气汤
- 四君子汤
- 四物汤
- 温肺汤
- 保元汤
- 古今名方录要
- 附∶新方数则
- 卷六
- 寒热
- 辨内外伤
- 内伤
- 外感
- 寒
- 热・暑・燥
- 湿
- 求汗
- 求吐
- 求下
- 卷七
- 虚损
- 劳伤
- 阴虚
- 潮热
- 吐血
- 尿血
- 衄血
- 肠风
- 中风
- 似中风
- 半身不遂
- 痛风
- 疠风
- 鹤膝风
- 癜风(诸风附)
- 破伤风
- 羊癫风
- 大头风
- 卷八
- 痿
- 麻木
- 体强
- 身痛
- 肿
- 胀
- 伤食
- 伤酒
- 胸膈不宽
- 积聚
- 痞块
- 膈
- 嘈杂
- 郁
- 惊骇
- 不眠
- 汗
- 吐
- 自下
- 疟
- 痢
- 卷九
- 火
- 假火
- 疸
- 渴
- 喘
- 咳嗽
- 痰火
- 痰饮
- 痰核
- 心痛
- 腹痛
- 腰痛
- 胸痛
- 胁痛
- 头痛
- 臂痛
- 脚痛
- 疝
- 动气
- 头晕
- 头鸣
- 暴死
- 阳痿
- 遗精(白浊、沥精、遗尿)
- 淋
- 小便不通
- 二便不通
- 卷十
- 耳
- 目
- 牙
- 舌
- 喉口
- 妖媚
- 邪犬
- 卷十妇人杂证
- 经水
- 血崩
- 带下
- 前阴诸证
- 胎前
- 难产
- 卷十小儿杂症
- 发热
- 吐泻
- 惊疳
- 疳疮湿疮
- 湿癣
- 痘疹
- 外科杂证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