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膀胱经穴图一(图缺)(六十三穴)
足太阳膀胱经穴图二(图缺)
足太阳膀胱经穴图三(图缺)
膀胱经诸穴歌
足太阳,六十三。睛明攒竹,诣曲差五处之乡,承光通天,见络却玉枕之行,天柱高兮大杼抵,风门开兮肺俞当,厥阴心膈之俞,肝胆脾胃之脏,三焦肾兮大肠小肠,膀胱俞兮中膂白环,自从大杼至此,去脊中寸半之旁。又有上次中下四 ,在腰四空以相将。会阳居尻尾之侧,始了背中二行,仍上肩胛而下,附分二椎之旁,三椎魄户,四椎膏肓,神堂噫嘻兮鬲关,魂门兮阳纲,意舍兮胃仓,肓门志室,秩边胞肓,承扶浮与委阳,殷门委中而合阳,承筋承山到飞扬,附阳昆仑到仆参,申脉金门,探京骨之场,束骨通谷,抵至阴小指之旁。
膀胱经穴分寸歌
足太阳兮膀胱经,目内 角始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曲差发际上五分,五处发止一寸是,承光发上二寸半,通天络 玉枕穴,相去寸五调匀看,玉枕夹脑一寸三,入发二寸枕骨现。天柱项后发际中,大筋外廉陷中献。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俞五椎之下论,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大肠十六之下推,小肠十八膀十九,中膂内俞二十椎,白环廿一椎下当,以上诸穴可排之,更有上次中下 ,一二三四腰空好,会阳阴尾尻骨旁。背部二行诸穴了,又从脊上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噫嘻膈关七,第九魂门阳纲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仓穴已分,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廿秩边,背部三行诸穴匀。又从臀下阴文取,承扶居于陷中主,浮 扶下方六分,委阳扶下寸六数,殷门扶下六寸长, 中外廉两筋乡,委中膝骨约纹里,此下三寸寻合阳,承筋脚跟上七寸,穴在 肠之中央,承山 下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辅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后跟陷中央,仆参亦在踝骨下,申脉踝下五分张,金门申脉下一寸,京骨外侧骨际量,束骨本节后陷中,通谷节前陷中强,至阴却在小指侧,太阳之穴始周详。(计六十三穴,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
- 一、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
- 二、医经录要
- (一)《灵枢·经脉》篇
- (二)《灵枢·本输》篇
- (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 (四)《灵枢·小针解》
- (五)《灵枢·营气》篇
- (六)《灵枢·营卫生会》篇
- (七)《素问·离合真邪论》篇
- (八)《素问·刺要论》篇
- (九)《素问·刺齐论》篇
- (十)《素问·刺禁论》篇
- (十一)《素问·刺志论》篇
- (十二)《素问·针解》篇
- (十三)《难经》录要
- 三、骨度尺寸图说(图缺)
- (一)周身骨部名目
- (二)骨度
- 四、经脉孔穴起止图说
- 经络次序
- 十二经脉起止歌
- 周身经络总诀(有小序)
- 五、周身孔穴总图(图缺)
- 六、十二经孔穴图及歌括
- (一)手太阴肺经穴图及歌括
-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图及歌括
- (三)足阳明胃经穴图及歌括
- (四)足太阴脾经穴图及歌括
- (五)手少阴心经穴图及歌括
-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图及歌括
-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图及歌括
- (八)足少阴肾经穴图及歌括
-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穴图及歌括
-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图及歌括
-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图及歌括
-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图及歌括
- 七、奇经八脉孔穴图说及歌括
- (一)奇经八脉总说
- (二)奇经八脉总歌
- (三)任脉穴图(图缺)(二十四穴)
- (四)任脉穴歌
- (五)督脉穴图(图缺)(二十七穴)
- (六)督脉穴歌
- (七)冲脉穴图(图缺)(十一穴)
- (八)冲脉穴歌
- (九)阳跷脉穴图(图缺)(十一穴)
- (十)阳跷脉穴歌
- (十一)阴跷脉穴图(图缺)(三穴)
- (十二)阴跷脉穴歌
- (十三)阳维脉穴图(图缺)(十七穴)
- (十四)阳维脉穴歌
- (十五)阴维脉穴图(图缺)(七穴)
- (十六)阴维脉穴歌
- (十七)带脉穴图(图缺)(六穴)
- (十八)带脉穴歌
- 八、针法秘传
- (一)注解标幽赋
- (二)禁针穴歌
- (三)禁灸穴歌
- (四)古针法歌
- (五)古穴法歌、论晕针吸针解救法
- (六)今世所传之针法
- 宏纲陈氏补泻针法
- 三才法
- 候气法
- 近世针家十四法
- 通关过节等十六法
- 九、十二经四肢各穴分经主治病症(此即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各穴之主治也)
- (一)手太阴肺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 (二)手阳明大肠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八穴)
- (三)手少阴心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 (四)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及臂凡一十六穴)
- (五)手厥阴心主脉(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六穴〕
- (六)手少阳三焦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四穴)
- (七)足厥阴肝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 (八)足少阳胆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八穴)
- (九)足太阴脾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 (十)足阳明胃经(左右及股凡三十穴)
- (十一)足少阴肾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穴)
- (十二)足太阳膀胱经(左右足凡三十六穴)
- 十、头面偃伏正侧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 (一)偃伏头部中行(凡一十穴)
- (二)偃伏头部第二行(左右凡一十四穴)
- (三)偃伏头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 (四)侧头部(左右凡二十六穴)
- (七)正面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穴)
- (八)正面部第四行(左右凡八穴)
- (九)侧面部(左右凡一十六穴)
- 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 (一)肩膊部(左右凡二十六穴)
- (二)背部中行(凡一十三穴)
- (三)背部第二行(左右凡四十四穴)
- (四)背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八穴)
- 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 (一)侧颈项部(左右凡一十八穴)
- (二)膺部中行(凡七穴)
- (三)膺部第二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 (四)膺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 (五)膺部第四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 (六)侧腋部(左右凡八穴)
- 十三、腹部及侧胁各经穴主治病症
- (一)腹部中行(凡一十五穴)
- (二)腹部第二行(左右凡二十二穴)
- (三)腹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四穴)
- (四)腹部第四行(左右凡一十四穴)
- (五)侧胁部(左右凡一十二穴)
- 十四、或问
- 十五、针验摘录
- (一)头风
- (二)阳痿
- (三)中风
- (四)臂痛
- (五)手麻
- (六)盲肠炎
- (七)中风
- (八)肠癖
- (九)脚面毒瘀
- (十)肩背痛
- (十一)胸痛
- (十二)子宫岩
- (十三)肾不纳气
- (十四)臂痛
- (十五)心痒
- (十六)腰痛
- (十七)膈食
- (十八)胃病
- (十九)蛇蛊
- (二十)干血
- (二十一)死脉
- (二十二)小肠气
- (二十三)齿痛
- (二十四)腰痛
- 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