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水道不行,则形气消索。是水有随气而营运于肤表者,有水火上下之相济者,如气滞而水不行,则为水病痰病矣。防己生于汉中者,破之纹作车辐,茎蔓空通,主通气行水,以防己土之制,故有防已之名,《金匮》方治水病,有防己黄 汤、防己茯苓汤;治痰饮,有木防己汤、防己加茯苓芒硝汤。孙思邈治小便闭涩,有三物木防己汤。盖气运于上,而水能就下也。今相沿为下部之药,缘前人创论于前,后人随文附会尔!杲曰∶防己如险健之人,幸灾乐祸,首为乱阶,若善用之,亦可敌凶突险,此瞑眩之药也,故圣人存而不废。如上焦气分之病,皆不可用,乃下焦血分之药耳!噫,如此议论,不知从何处参出?夫气化而后水行,防己乃行气利水之品,反云上焦气分不可用。《神农本草》分上、中、下三品,以养生补益、延年不老者为上品,治病者次之,毒药为下。防己能营运去病,是运中有补,故本经列于中品之前,奚为存而不废?且气味辛平无毒,奚为瞑眩之药?如此议论,不能枚举,无裨治道,反疑惑后学。予观今世惟卢子田先生,学识渊博,惟宗圣经,独不为前人所愚。
目录
- 序
- 卷上
- 辩血
- 辩气
- 辩两肾
- 辩三焦
- 辩包络
- 辩督脉
- 辩脏腑阴阳
- 辩九窍
- 辩七门
-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夏伤于暑秋必疟
-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 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 《针经》论
- 伤寒书论
- 《金匮要略》论
- 诊法论
- 识脉论
- 音声言语论
- 望色论
- 问因论
- 伤寒传经辩
- 阳证阴证辩
- 阳剧似阴阴剧似阳辩
- 阴证本于阳虚辩
- 邪正虚实辩
- 阳脱阴脱辩
- 病有新故辩
- 饮酒伤脾辩
- 发汗利水辩
- 瘫劳鼓膈为难治之因辩
- 能医伤寒即能医痘疹,能医痘疹即能医痈毒辩
- 乳痈鼠辩
- 能食而肌肉消瘦辩
- 奇恒论
- 利论
- 中风论
- 头痛论
- 心痛论
- 腹痛论
- 消渴论
- 咳嗽论
- 砂证论
- 痘论
- 附∶五类救逆丹
- 附∶百祥丸说
- 附∶玄菟丸
- 疹论
- 附∶治主方
- 胎前论
- 产后论
- 急下论
- 急温论
- 汗下论
- 往来寒热论
- 潮热论
- 《伤寒论》编次辩
- 风伤卫寒伤荣辩
- 医学入门
- 医以力学为先
- 中庸之道
- 杂证论
- 十干化五行论
- 卷下
- 本草纲领论
- 药性形名论
- 草木不凋论
- 四气逆从论
- 大枣
- 栀子
- 枇杷
- 款冬花
- 泽泻
- 芍药
- 牡丹皮
- 栝楼
- 麦芽
- 薯蓣
- 枸杞
- 红花
- 石膏
- 女贞实
- 莲实
- 桑上寄生
- 紫草茸
- 枳实
- 橘皮
- 麦门冬
- 防己
- 附子
- 丹雄鸡
- 黑豕
- 鳞类
- 蚌蛤
- 血余
- 龟板、鹿茸
- 半夏、天花粉
- 百合、紫苏
- 羌活、防风
- 鸡子、金银花、王不留行
- 沙参、人参、黄
- 姜附辩
- 炮制辩
- 畏恶反辩
- 奇偶分两辩
- 寒热补泻兼用辩
- 官料药辩
- 金匮肾气丸论
- 枳术汤论
- 胶艾汤论
- 戊癸合化论
- 太阴阳明论
- 蛔虫
- 跋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