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是气血调和。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又云。肾名胞门子户。尺中肾脉也。尺中之脉。按之不绝者。妊娠之脉也。三部浮沉正等。按之无断绝者。有娠也。又左手沉实为男。右手浮大为女。左右俱沉实。生二男。左右俱浮大。生二女。又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左右俱大产二子。又左右两尺脉皆浮。为产二男。不尔女作男生。俱沉为产二女。不尔男作女生。又左手尺脉浮大者男。右手尺脉沉细者女。又得太阴脉为男。得太阳脉为女。太阴脉沉。太阳脉浮。欲知男女。背面行。夫自后呼之左回首是男。左回首是女。又看上阃时。夫从后急呼之。左回首是男。右回首是女。妇人妊娠左首乳房有核。是男。右首乳房有核。是女。
妊娠一月。名曰始形。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毋食腥辛之物。是谓才贞。足厥阴养之。足厥阴者。肝之脉也。肝主血。一月之时。血流涩如不出。故足厥阴养之。足厥阴穴右足大指歧间白肉际处。
妊娠二月。名曰始膏。毋食腥辛之物居必静处。男子勿劳。百节皆痛。是谓始藏也。足少阳养之。足少阳者。胆之脉也。主于精。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里。故足少阳养之。足少阳穴在足小指间本节后跗骨上一寸陷中者是。
妊娠三月始胎。当此之时。血不流。形像始化。手心主养之。手心主者。脉中精神。内属于心。无悲哀思虑惊动。手心主穴在掌后横纹是。诊其妊娠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
妊娠四月之时。始受水精。以成血脉。其实宜稻粳。其羹宜鱼雁。是谓盛荣。以通耳目而行经络。洗浴远避寒暑。是手少阳养之。手少阳者。三焦之脉也。内属于腑。四月之时。儿六腑顺成。故手少阳养之。手少阳穴。在手小指间。本节后二寸是也。诊其妊娠四月。欲知男女。左脉疾为男。右脉疾为女。左右俱疾为生二女。当此之时。慎勿泻之。必致产后之殃何谓也。是手少阳三焦之脉。内属于三焦。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卧必晏起。洗浣衣服。深其屋室。浓其衣裳。朝吸天光。
以避寒殃。其食宜稻麦。其羹宜牛羊。和以茱萸。调以五味。是谓养气。以定五脏者也。一本云。宜食鱼鳖。足太阴养之。足太阴脾之脉主四季。五月之时。儿四肢皆成。故足太阴养之。足太阴穴在足内踝上三寸也。诊其妊娠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又其脉数者。必血怀。脉紧者必胞阻。脉迟者必腹满喘。脉浮者必水怀为肿。
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欲微劳。无得静处。出游于野。数观走犬。及视走马。宜食惊鸟猛兽之肉。是谓变腠膂筋。以养其爪。以牢其背膂。足阳明养之。足阳明胃之脉。
主其口目。六月之时。儿口目皆成。故足阳明养之。足阳明穴在太冲上二寸者是也。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体。劳躬摇支。无使定止。动作屈伸。居处必燥。饮食避寒。
常宜食稻粳。以密腠理。是谓养骨牢齿者也。手太阴养之。手太阴肺脉主皮毛。七月之时。儿皮毛已成。故手太阴养之。手太阴穴。在手大指本节后。白肉际陷中。诊其妊娠七月。脉实大牢强者生。沉细者死。怀躯七月而不可知。时时衄而转筋者。此为躯衄。时嚏而动者非躯也怀躯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胎必损而堕。此非时孤浆陨下故也。
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和心静息。无使气极。是谓密腠理而光泽颜色。手阳明养之。手阳明者大肠脉。大肠主九窍。八月之时。儿九窍皆成。故手阳明养之。手阳明穴。
在大指本节后。宛宛中是。诊其妊娠八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
妊娠九月。以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节。莫不毕备。饮醴食甘。缓带自持而待之。
时谓养毛发。多才力。足少阴养之。足少阴者肾之脉。肾主续缕。九月之时。儿脉续缕皆成。故足少阴养之。足少阴穴在足内踝后。微近下前动脉是也。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
纳天地于丹田。故使关节人神咸备。然可预修滑胎方法也。
一论妇人经水不行。已经三月者。尺脉不止。则是胎也。
验胎散
川芎为末。每服一钱。空心艾叶煎汤调下。觉腹内微动。则有胎也。若服后一日不动。
非胎。必是经闭。
一治妇人经水过月不来。难明有无胎孕。
艾醋汤
用好醋炒艾。服半盏后。腹中翻大痛。是有孕。不为痛。是无孕。
一论妇人经水不行。身无病似病。脉滑大而六脉俱匀。乃是孕妇之脉也。精神如故。恶闻食气或但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清水。此名恶阻。切勿作病寒治之。宜服此药。如觉恶心呕吐。加丁香、生姜煎。
保生汤
人参(二钱) 白术(五钱) 橘红(五钱) 香附子(五钱) 乌药(五钱) 甘草(一钱)
每锉一两。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水煎五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或为末。姜汤调亦可。
一论恶阻。谓妇人有孕。恶心阻其饮食也。宜服
养胃汤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陈皮 藿香 砂仁 神曲(炒) 半夏(汤泡透切片用杏仁炒过不伤胎气) 香附(炒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生姜三片。枣二枚。
一妇人有孕。呕吐不止。予用二陈汤。半夏姜汁炒用一半。甘草用一半。生姜七片。煎服立止。
一妇人妊孕三月。其经月来三五次。但不多。饮食如故。此血盛有余。儿大能饮自不来矣。后果然也。
一论子烦。谓妊娠烦躁。而闷乱心神也。宜进
竹叶汤
白茯苓(去皮一钱) 防风(去芦一钱) 麦门冬(去心) 黄芩(各一钱半)
上锉一剂。竹叶五片。水煎。温服。
一论子痫。谓妊娠痰涎潮涌。目吊口噤。不省人事也。
羚羊散
当归(酒洗) 川芎 防风 独活 白茯苓(去皮) 五加皮 薏苡仁 酸枣仁(炒) 杏仁(去皮) 木香 甘草 羚羊角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温服。
一论儿在腹中哭。用多年空房下鼠穴中土一块。令孕妇噙之。即止。
一论子悬。谓妊娠心胃连痛。兼治胎气不和。心腹胀满疼痛。或临产惊恐气结。连日不下。及胎前一切诸疾。悉宜此方加减治之。
紫苏和气饮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人参 紫苏 陈皮 大腹皮 甘草
上锉剂。生姜五片。葱白五寸。水煎。温服。腹痛。加香附、木香。咳嗽。加枳壳、桑白皮热加黄芩。呕吐。加砂仁。泄泻。加白术去芦炒。白茯苓去皮。感冒。加羌活、麻黄。
伤食。加山楂、香附。气恼。加香附、乌药。
一论子肿。谓妊娠七八月前后。面目虚浮。肢体肿满也。宜
茯苓汤
当归 川芎 白芍(炒) 熟地黄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 泽泻 条芩 栀子(炒) 浓朴(姜炒) 甘草 麦门冬(去心)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一论子气。谓妊娠自三月成胎以后。两足自脚面渐肿腿膝以来。行步艰难。以至喘闷。
似水气之状。至于脚指间有黄水出者。谓之子气。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洗清略炒) 陈皮 香附(炒) 乌药 木瓜 甘草
上锉。生姜煎服。加苍术、紫苏。尤妙。
一论子淋。谓妊娠小便涩痛频数也。宜后方。
子淋散
麦门冬(去心) 赤茯苓 大腹皮 木通 甘草
上锉。淡竹叶十片。水煎。空心服。
一论转胞。谓妊娠卒不得小便也。因胎长逼近于胞。胞为所逼而侧。令人数溲。胞即膀胱也然子淋与转胞相类。但小便频数。点滴而痛谓子淋。频数出少而不痛。为转胞。间有微痛终是与淋不同。并宜五苓散加炒阿胶。又宜冬葵散。治孕妇转胞。小便不通。及男子小便不通。皆效。
冬葵散
冬葵子(五钱) 山栀子(五钱炒研) 木通(三钱) 滑石(五钱研此药滑胎临月可用六七月以前不可用)
上锉一剂。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外以冬葵子、滑石、栀子为末。田螺肉捣膏。或生姜汁调膏。贴脐下。立通。
一妊娠转胞。不得小便者。用八物汤加半夏、陈皮。名曰三合汤。服之探吐。以升提其气。上窍利而下窍自开也。
一论胎漏下。谓妊娠有胎而血漏下。属气血虚而有热也。
芎归汤
当归尾 川芎(各五钱)
上锉一剂。好酒煎。入童便一盏同服。一服立止如神。
胶艾四物汤 治症同前。
当归(酒洗一钱) 川芎(八分) 白芍(酒炒一钱) 怀熟地黄(酒蒸二钱) 条芩(一钱五分)白术(去芦炒二钱) 砂仁(炒一钱) 香附(炒一钱) 艾叶(少许) 真阿胶(炒成珠八分)
粳米一撮。水煎服。一方。加炒蒲黄一钱。陈皮七分。杜仲盐水炒一钱。续断一钱。甘草炒四分。去艾叶不用。只用水煎服。
一治胎动出血。产门痛。黄连为末。酒调二钱。日三服。
一论胎动。谓妊娠因事跌仆。子死腹中。恶露妄下。疼痛不已。口噤欲死。因用此药探之。
若子死腹中。立便逐下。若腹痛即止。子母俱安。又治临产难。生胞衣不下。及产后血晕。
不省人事。状似中风。血崩恶露不止。腹中血刺疼痛。血滞浮肿。血入心经。语言颠倒。如见鬼神。血风相搏。身热头痛。似疟非疟。一切胎前产后。野狼狈垂死等症。并皆治之。宜
佛手散
当归(酒洗一两) 川芎(七钱)
上锉一剂。水煎将熟。再入酒煎。温服。如口噤。撬开灌之。如人行五里许。再灌之。
便醒立产。如胎漏下血不止。以酒煎。入童便一盏。温服。
一方。治胎气动。用鲤鱼一个。水煮熟。并汤食。立效。
一因事胎动不安。动撞不已。及下血欲堕者。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加条芩、阿胶、砂仁、白芷、桑寄生。
一论安胎。谓安胎有二。有因病而胎动者。但疗母病。其胎自安。有胎不应。妄触母病但安胎气。母病自瘥。
一论孕成之后。觉气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间作痛。或饮食不美。或胎动。及五六个月常服数剂甚妙。
安胎饮
当归身(酒洗一钱) 川芎(八分) 白芍(酒炒一钱) 条芩(一钱五分) 白术(去芦炒二钱) 砂仁(微炒二钱) 陈皮(一钱) 苏梗(八分) 甘草(四分) 熟地黄(酒蒸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如下血不止。加蒲黄炒。阿胶炒。各一钱。腹痛。加香附醋炒、枳壳麸炒各一钱。
一论半产。谓妇人怀孕。气血虚弱。不能荣养。以致数月而堕也。
芎归补中汤
黄 (蜜水炒) 人参 白术(去芦炒) 当归 川芎 白芍(炒) 干姜(炒) 阿胶(炒)五味子 木香 杜仲(姜汁炒) 甘草(炙)
水煎。温服。
一论阳施阴化。胎孕乃成。血气虚乏。不足荣养。其胎则堕。又有劳恐伤情。内火便动亦能堕胎。火能消物。造化自然。予见一妇。但有孕及至三个月左右必堕。诊其脉。左手大而无力。重按则涩。知其血少。以其壮年。只补中气。使血自荣。时正初夏。教以浓煎白术汤下黄芩末一钱。与数十剂。得全而生一子也。盖孕至三月上属相火。所以易堕。
安胎丸 妊娠宜常服之。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条芩(各一两) 白术(去芦炒一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汤任下。空心日服。养血清热之剂也瘦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素惯半产者。皆宜服此。以清其源而后无患也。
一妇人小产。常服此以保胎孕十月完足。胡莲肉去心四两。砂仁炒二两。共为末。每服二三匙。米饮调下。日服二三次。
一论妇人惯常小产。久而不蓄者可服。过七个月不必服。
千金保孕丹
当归(酒洗一两) 熟地黄(酒蒸一两) 人参(一两五钱) 白术(去芦炒四两) 条芩(一两) 陈皮(一两) 香附子(童便浸一两) 续断(酒浸一两五钱) 杜仲(盐酒炒一两半)
上为细末。糯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下。
一方。去人参。加砂仁、川芎、阿胶、艾叶、益母草。枣肉为丸。
一论妇人曾经小产。今有孕。预先培补为妙。大凡妇人堕胎。只是奇经废弛。冲任带脉受亏而然。宜服此汤大有益。
加味八珍汤
黄 (二钱) 白术(去芦一钱) 甘草(炙三分) 防风(七分) 熟地黄(酒洗一钱) 川芎(七分) 白芍(酒炒一钱) 人参(二钱) 知母(一钱) 当归(酒洗一钱) 山药(一钱) 益智仁(研八分) 升麻(四分) 黄柏(酒浸炒一钱)
以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一治妇人每怀胎至三四月必堕。不肯服药。用四五年老母鸡煮汤。入红壳小黄米。煮粥食之。不数日胎竟固全。至月满而生。
一论妊娠身居富贵。口餍甘肥。忧乐不常。食物不节。既饱便卧。致令胎胞肥浓。根蒂坚牢行动艰难。因致临产。必是难生。八月可服此药。日进二服。补其血而顺其气。使子易生而胎易落也。又治小产瘀血腹痛。及胎衣不下。
保生无忧散
当归 川芎 白芍(各七分) 乳香(一分) 枳壳(一钱二分炒) 木香 甘草(各五分)血余(四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一治胎肥壅隘。动止艰辛。临月服之。缩胎易产。
瘦胎散
枳壳(五钱) 香附子(三钱) 甘草(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百沸汤调服。
一论妊娠至八九个月。服数剂甚好。令易产。腹亦少痛。
达生散
当归身(酒洗) 白术(去油芦炒各一钱) 白芍(酒炒) 人参 陈皮 紫苏 大腹皮(洗各一钱) 甘草(炙三分) 或加砂仁五分。
枳壳麸炒八分。尤妙。
上锉一剂。葱五根。水煎服。如胎肥气喘。加黄杨脑七个。此黄杨树梢儿也。(此物能瘦胎倍当归、加地黄。性急多怒。加柴胡。有热。加黄芩。食少。加砂仁、神曲。渴。加麦门冬。食多易饥。加黄杨脑。有痰。加半夏姜汤泡切片。香油炒黄芩。胎动。加木香。
一论妇人妊娠至七八月间。服此胎气敛束。令人易产。凡世之患产难者。多由内热灼其胎液以致临产之时。干涩而难。或脾气怯弱。不能运化精微。而令胞液不足。亦难产之道也。
故用白术、茯苓。益其脾气。而培万物之母。用黄芩清其胎中之热。兼泻其火。而存胞液。
用陈皮者。取其辛利能流动中气。化其肥甘。使胎气不滞。儿身不肥耳。此束胎之义也。
束胎丸
茯苓(七钱五分) 陈皮(三两) 黄芩(夏一两春秋七钱冬五钱) 白术(二两)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一治妇人胎痛。
当归 川芎 条芩 阿胶(酒炒) 香附(炒) 元胡索水煎。温服。
一治孕妇心痛。
元胡索(五钱) 当归(一钱) 乳香(五分) 甘草(七分)
上锉。水煎。温服。
一治孕妇腹痛。或胎动不安。
砂仁(炒一两) 条芩(炒紫黑一两半) 白术(去芦炒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紫苏汤调下。
一治孕妇腰痛。状不可忍。补骨脂不拘多少。瓦上炒令香熟。为细末。嚼核桃半个。空心。温酒调下二钱。
一治孕妇偶因所触。或堕高伤折。致胎动不安。腹中痛不可忍者。砂仁不拘多少。熨斗内盛慢火。炒令熟透。去皮。捣碎为末。每服二钱。用热酒调下。须臾。觉腹中胎动极热。即胎已安。神效。
一治妊娠大便闭涩艰难。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枳壳 黄连
上锉。水煎。温服。
一论妊娠下痢赤白。腹中疼痛。
当归(五分) 白芍(一钱) 白术(五分) 白茯苓(五分) 泽泻(五分) 木香(三分) 槟榔(三分) 黄连(五分) 黄芩(五分) 甘草(三分)
上锉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空心。温服。如白痢腹痛甚。恐有寒也。去黄连。
加干姜炒二分。
一治妊娠腹痛下痢。脓血不止。
黄连(八分) 浓朴(姜炒) 阿胶(炒) 当归(各六分) 艾叶 黄柏 干姜(炒五分)
上为末。空心。米饮下方寸匕。日三服。
一论妊娠泄泻。肠鸣腹痛。手足厥逆。
人参 白术(炒) 炮姜 甘草(炙) 加肉蔻、砂仁。
上锉。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空心。温服。
一论孕妇疟疾。寒热相半。并产后疟疾。
当归 川芎 白芍 青皮 陈皮 半夏 白茯苓 槟榔 草果 良姜 紫苏 干葛 甘草上用姜、枣煎。临发日服。
一论孕妇咳嗽。用贝母麸炒。研为末。砂糖拌匀。丸如鸡头实大。口含化效。
一论妊娠忽然口噤吐沫。不省人事。言语错乱。
三合汤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黄 陈皮 白茯苓(去皮)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麦门冬(去心) 竹茹 石菖蒲 甘草 半夏(姜泡香油炒)
上锉。生姜水煎服。
一论妊娠风寒咳嗽。痰喘满闷。
百合 贝母 紫菀 白芍 前胡 赤茯苓 桔梗 甘草生姜五片。煎服。
一论妊娠不语。非病也。闻有此者。不须服药。临产日期。但服四物汤之类。产后便语一论妊娠怀鬼胎。如抱一瓮。经脉云。设令宫中人。若寡妇无夫。常夜梦寐。交通邪气或怀似胎。而成 瘕之疾。急当治下。宜用。
斩鬼丹
吴茱萸 川乌头 秦艽 柴胡 白僵蚕(炒) 巴戟(去心)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温酒送下。出恶物即愈。
一论妊娠 瘕痞块。及二者疑似之间者。久服安养胎气。消散 瘕。调经进食。
消补丸
枳壳 槟榔 黄连 黄柏 黄芩 当归 阿胶(炒) 木香(各一两)
上为末。丸如梧子大。不饱时。温米饮下三十丸。日进二三服。
一论妊娠或时有白浊白带而下。四物汤和二陈汤。加苍术、牡蛎、龙骨等药。
一论妊娠遗尿失禁。
白薇 白芍(酒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调方寸匕。日三服。
一论妊娠痰嗽见红。
当归身 熟地黄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紫菀(各五分) 桑白皮(蜜炙) 杏仁(去皮) 甘草(炙) 桔梗 片芩 五味子 阿胶(炒各一分半)
上锉。加竹茹一团。水煎。临服。入小蓟汁同服。
一妇人每孕不数月而堕。忽又孕三月。患呕吐吞酸。嗳气嘈杂。肠鸣泄泻胃脘疼。
陈皮(一钱) 半夏(炒七分) 白茯苓(一钱) 白术(去芦二钱) 苍术(米泔浸炒黄一钱)川芎(一钱) 神曲(炒五分) 藿香 香附(炒各一钱六分) 甘草(炙四分) 黄连(姜汁炒三分)
上锉。姜、枣煎服。
一治胎孕九个月将产消息。用猪肚一个。根据常法。加葱五味煮熟。食之不尽。再服。勿与别人食之。
一妊娠误服草药。及诸般毒物。白扁豆生去皮。为细末。清米饮调方寸匕。神效。
一妊娠下血。服凉血之药。下血益甚。食少体倦。此脾气虚而不能摄血。以补中益气汤治下血。乃愈。
一治妇人坠胎昏愦。不时吐痰。自用养血化痰之剂。昏愦不知。自汗发搐。痰涎壅出。
以为中风。欲用祛风化痰药。予曰。
此属脾气虚寒所致。遂用十全大补汤去桂。加知母、防风、山药、升麻、黄柏、益智仁一妊娠气喘痰盛。诸药不应。问治于予。询之。云素有白带。始于目下浮。两月余。其面亦然。此阴虚有痰饮也。用六味丸料数剂而愈。
一妊娠每至五月。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足肿。渐至遍身。后及头面。此是脾肺气虚。
朝用补中益气。夕用六君子加苏梗而愈。凡治妊娠。毋泥其月数。但看其病症。审用某药为善。
- 卷一
- 医说
- 五脏六腑脉病虚实
- 肝脏脉病虚实
- 心脏脉病虚实
- 脾脏脉病虚实
- 肺脏脉病虚实
- 肾脏脉病虚实
- 胆经虚实病候
- 小肠虚实病候
- 胃经虚实病候
- 大肠虚实病候
- 膀胱经虚实病候
- 三焦虚实病候
- 五脏补泻主治例
- 十二经络
- 奇经八脉
- 诊脉
- 七表八里总归四脉
- 论五脏见四脉应病诗
- 内因脉
- 外因脉
- 不内不外因脉
- 定死脉形候歌
- 脉辨生死
- 诊杂病生死脉歌
- 诊暴病歌
- 诸脉宜忌生死
- 扁鹊华佗察声色秘诀
- 诊五脏六腑气绝症候
- 脏腑论
- 血气论
- 脾胃论
- 五运六气论
- 五运主病
- 六气为病
- 风类
- 热类
- 湿类
- 火类
- 燥类
- 寒类
- 亢则害承乃制体用说
- 医论
- 卷一本草
- 药论
- 药有五法
- 药性歌括
- 卷二
- 中风
- 中风恶症
- 预防中风
- 伤寒
- 脉歌
- 伤寒总论
- 伤寒金口诀
- 出汗良法
- 伤寒诸方
- 四时感冒
- 中寒
- 瘟疫
- 瘴气
- 中暑
- 中湿
- 火症
- 内伤
- 内外伤辨
- 饮食
- 嗜酒丧身
- 郁症
- 卷三
- 痰饮
- 咳嗽
- 喘急
- 哮吼
- 疟疾
- 痢疾
- 下痢不治症
- 泄泻
- 补遗
- 霍乱
- 呕吐
- 翻胃
- 呃逆
- 嗳气
- 吞酸
- 嘈杂
- 诸气
- 痞满
- 鼓胀
- 水肿
- 补遗
- 积聚
- 五疸
- 卷四
- 补益
- 呼吸静功妙诀
- 老人
- 保生杂志
- 痼冷
- 斑疹
- 发热
- 劳瘵
- 摄养良箴
- 补遗
- 吐血
- 补遗
- 衄血
- 咳血
- 咯血
- 呕血
- 唾血
- 便血
- 溺血
- 恶热
- 恶寒
- 汗症
- 卷五
- 眩晕
- 麻木
- 癫狂
- 痫症
- 健忘
- 惊悸
- 怔忡
- 虚烦
- 不寐
- 厥症
- 心胃痛
- 腹痛
- 腰痛
- 补遗
- 胁痛
- 臂痛
- 肩背痛
- 痛风
- 香港脚
- 疝
- 痿
- 消渴
- 病
- 二歌
- 浊症
- 补遗
- 遗精
- 诸淋
- 补遗
- 关格
- 遗溺
- 小便闭
- 大便闭
- 二便闭
- 痔漏
- 补遗
- 体气
- 脱肛
- 诸虫
- 九虫形状
- 卷六
- 头痛
- 须发
- 面病
- 耳病
- 鼻病
- 口舌
- 茧唇
- 牙齿
- 眼目
- 喉痹
- 补遗
- 结核
- 补遗
- 瘿瘤
- 肺痈
- 肺痿
- 心漏
- 卷七
- 妇科总论
- 调经诸方
- 断产方
- 经闭
- 崩漏
- 带下
- 虚劳
- 求嗣
- 妊娠
- 妊娠伤寒治法
- 产育
- 产后
- 小产
- 乳病
- 补遗
- 乳岩
- 通乳
- 断乳
- 妇人通治
- 妇人杂病
- 茄病
- 卷八
- 儿科总论
- 小儿形色论
- 入门审候歌
- 观形察色面目图(缺)
- 观面部
- 手指脉纹式
- 虎口三关脉纹图
- 脉指歌
- 小儿脉理
- 小儿脉歌
- 小儿五脏主病脉歌
- 小儿死症真诀
- 小儿死候形症
- 看儿眼法
- 相儿命短长法
- 急惊
- 慢惊
- 慢脾
- 诸疳
- 积癖
- 热症
- 感冒
- 出痘疹屡验绝妙
- 脾胃
- 伤食
- 吐泻
- 吐泻不治症
- 痢疾
- 痢疾不治症
- 疟疾
- 痰喘
- 咳嗽
- 发痧
- 通治
- 小儿五宜
- 洗儿法
- 断脐法
- 变蒸论
- 初生杂症论
- 胎热
- 胎寒
- 胎肥
- 胎怯
- 胎黄
- 胎惊
- 锁肚
- 不乳
- 撮口
- 噤风
- 脐风
- 客忤
- 不尿
- 夜啼
- 中恶
- 天吊
- 鹅口
- 口疮
- 重舌
- 木舌
- 弄舌
- 牙疳
- 吃泥土
- 丹毒、赤游
- 喉痹、乳蛾
- 眼疾
- 耳疾
- 鼻疮
- 头疮
- 脐疮
- 虫痛
- 尾骨痛
- 阴肿疝气
- 盘肠气痛
- 脱肛
- 遗尿
- 尿浊
- 便血
- 下淋
- 吐血、衄血
- 大小便闭
- 水肿
- 黄胆
- 汗症
- 解颅
- 鹤节
- 行迟
- 语迟
- 齿迟
- 诸迟
- 龟胸
- 龟背
- 滞颐
- 囟陷
- 囟填
- 手拳
- 脚拳
- 痘疮
- 视痘颜色轻重之法
- 痘症辨疑赋
- 神断秘诀
- 预解胎毒免痘
- 乡邻出痘预防禁方
- 看耳后筋纹断法
- 纸捻照法
- 初起发热治法
- 出痘治法
- 看痘不治法
- 看痘轻重歌
- 起胀治法
- 贯脓治法
- 收靥治法
- 痘后余毒
- 补遗
- 疹
- 补遗
- 卷九·外科诸症
- 痈疽
- 审症虚实诀
- 杂忌须知
- 用药治法
- 附骨疽
- 臀痈
- 肠痈
- 囊痈
- 悬痈
- 瘰
- 疔疮
- 便毒
- 下疳
- 杨梅疮
- 疥疮
- 癣疮
- 秃疮
- 癜风
- 疠风
- 疮
- 诸疮
- 膏药
- 贴诸肿毒疔疮发背治诸病法列于后
- 杖疮
- 折伤
- 破伤风
- 汤火
- 虫兽
- 卷十
- 单品杂治
- 食盐治验
- 香油治验
- 生姜治验
- 葱白治验
- 萝卜治验
- 大蒜治验
- 苦参治验
- 百草霜治验
- 杂方
- 歌曰
- 通治
- 金疮
- 齿伤
- 中毒
- 补遗
- 骨鲠
- 邪祟
- 承祖灸鬼法
- 论祟脉
- 补遗
- 五绝
- 井冢
- 蛊毒
- 救荒辟谷
- 灸法
- 定例
- 取穴法
- 灸诸病法
- 灸诸疮法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