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浮而缓者。易治。弦急。按之而不鼓者。难治。脉急。或促或微。皆可治。脉代者危右关脉弦者。木乘土位。难治。发呃者。气逆上冲而作声也。一名呃逆。因气逆奔急上行作呃发声。有数者不同。不可不辨。有胃虚膈热者。宜桔皮竹茹汤。有胃虚寒者。宜丁香柿蒂汤。有肾气虚损。阴火上冲者。宜六味地黄丸。有中气不足者。脉虚数。气不相续而发呃者。宜补中益气汤加生姜、炒黄柏以降虚火。或少加附子。服之立愈。有阳明内实。失下而发呃者。宜六一顺气汤下之。有渴而饮水太过。成水结胸而又发呃者。宜小陷胸汤。或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治水寒相搏发呃。大妙。有传经伤寒热症。误用姜、桂等药料。

助起火邪。痰火相搏而呃逆者。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及竹沥之类治之。

一论呃逆。因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呃逆者。

橘皮竹茹汤

陈皮(去白三分) 人参(二钱) 甘草(一钱炙) 竹茹(一钱) 柿蒂(一钱) 丁香(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温服。身热发渴。加柴胡、黄芩。去丁香。

一论吐利后大病后。胃中虚寒。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难治。

丁香柿蒂汤

人参(二钱) 白茯苓(二钱) 陈皮(二钱) 良姜(二钱) 丁香(二钱) 柿蒂(二钱) 甘草(五分)

上锉。生姜五片。水煎服。

一论呃逆而无脉者。用

人参复脉汤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去芦) 麦门冬(去心二钱) 白茯苓(去皮三钱) 五味子(四分) 陈皮(二钱) 半夏(姜炒二钱) 竹茹(四钱) 甘草(八分)

上锉。生姜五片。水煎服。

一论人因饱食后得气。发呃逆。连声不止者。宜

顺气消滞汤

陈皮(二钱) 半夏(姜炒二钱) 白茯苓(去皮三钱) 丁香(三分) 柿蒂(二个) 黄连(姜炒二分) 神曲(炒二钱) 香附(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竹茹(四钱) 甘草(八分)

上锉。生姜五片。水煎服。

一论肾气虚损。虚火上冲而作呃逆者。(自脐下上冲直出于口者难治)六味地黄丸。(方见补益)根据本方作汤。加柿蒂二个。沉香八分。木香一钱。砂仁八分。

一论中气不足。脉虚微。气不相接续而作呃逆者。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麦门冬二钱。五味子四分。黄柏酒炒三钱。少加附子六分制。

一论伤寒阳明内实失下。而作呃逆者。用六一顺气汤。(方见伤寒)

一论伤寒发热而作呃逆者。用蔓荆子炒。不拘多少。水煎服。

一论伤寒发渴。而饮水太过。成水结胸而发呃者。用

小陷胸汤

黄连(三钱) 半夏(姜炒二钱) 栝蒌实(三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

一论伤寒表证未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咳逆。又治受寒喘嗽。宜以

小青龙汤

桂枝(八分) 干姜(八分) 细辛(八分) 半夏(二钱) 芍药(二钱) 五味子(四分) 麻黄(八分) 甘草(八分)

上锉。水煎服。

一论伤寒阳症呃逆。潮热。小柴胡汤加生姜二片。竹茹四钱。橘皮二钱。

一论有传经伤寒。误用姜、桂等热药。助起痰火。而作呃逆者。用黄连解毒汤。(方见感冒)白虎汤。(方见伤寒)

一论因服攻病药。致伤胃气。下陷而元气将离。以致胃气共丹田之气疲敝。或久病患而至于呃者。乃三焦元气。与胃气惫矣。乃危急之兆也。宜用

大补元汤

嫩黄 (蜜水炒一钱半) 参(去芦一钱五分) 白术(炒二钱) 怀山药(一钱) 广陈皮(七分) 石斛(七分) 白豆蔻(研六分) 沉香(二分) 广木香(三分) 甘草(炙七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粳米一撮。水煎。不拘时温服。

一论一切呃逆。用柿蒂烧存性为末。酒调服。立止。一方。每服用柿蒂七个。焙为末。

用黄酒调下。

一 法。治呃逆服药无效者。用硫黄、乳香各等分为末。以酒煎。急令患人 之。

一方。用雄黄二钱。酒一盏。煎七分。急令患人 其热气。即止。

一灸呃逆法(见灸法)

一治哕逆欲死者。其肺脉弱者不治。用半夏、生姜各一两。每服五钱。水煎服。

一治咳逆。连咳四五十声者。用姜汁半合。蜜一匙。共煎令熟。温服。如此三服瘥。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