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毒赤丸】治鬼疰病.入国信副使许可道至雄州.请予看脉.予诊之.脉中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此乃血气不匀.邪气伤正.本官说在路到邯郸驿中.夜梦一妇人.着青衣.不见面目.用手去胁下打了一拳.遂一点痛.往来不止.兼之寒热而不能食.乃鬼击也.予曰.可服八毒赤丸.本官言尝读名医录中.见李子豫八毒赤丸.为杀鬼杖.予遂与药三粒.临卧服.明旦下清水二斗.立效.又进白海青陈庆玉第三子.因昼卧于水仙庙中.梦得一饼食之.心怀忧思.心腹痞满.饭食减少.约一载有余.渐渐瘦弱.腹胀如蛊.屡易医药及师巫祷之.皆不效.又不得安卧.召予治之.予诊之.问其病始末.因思之.此疾既非外感风寒.又非内伤生冷.将何据而医.予思李子豫八毒赤丸.颇有相当.遂合与五七丸服之.下清黄涎斗余.渐渐气调.而以别药理之.数月良愈.不二年身体壮实如故.故因录之.此药可谓如神.合时宜斋戒沐浴.净室.志心修合.
雄黄 矾石 朱砂 附子(炮)藜芦 牡丹皮 巴豆(各一两) 蜈蚣(一条)
上八味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冷水送下.无时.
【蝉花散】治夏月犬伤.及诸般损伤.蛆虫极盛.臭恶不可近者.晋州吴权府佃客.五月间收麦.用骡车搬载.一小 引头.被一骡跑倒.又咬破三两处.痛楚不可忍.五七日脓水臭恶难近.又兼蛆蝇极盛.药不能救.无如之何.卧于大门外车房中.一化饭道人见之云.我有一方.用之多效.我传与汝.修合既得.方合服之.蛆皆化为水而出.蝇亦不敢近.又以寒水石为末敷之.旬日良愈.众以为神.故录之.
蝉蜕 青黛(各半两) 华阴细辛(二钱半) 蛇蜕皮(一两.用烧存性)
上为末和匀.每服三钱.酒调下.如驴、马、牛畜损伤成疮用酒灌之.如犬伤用酵子和与吃.蛆皆化为水.蝇不敢再落.又以生寒水石末干掺上.
【定风散】治风狗咬破.先口含浆水洗净.用绵子 干贴药.更不再发.无脓.大有神效.凡恶犬伤人.咬破.或一年、二年、三年、四五年至七八年.被犬伤咬破处.或发疼痛.或先发憎寒.或甚至发风.遍身搐搦.数日不食而死.十死八九.余亲见死者数人.此药但凡犬伤咬破.无有不愈.(申显卿传)
防风(去芦) 天南星(生用.各等分)
上为细末.干上药.更不再发.无脓.不可具述.
治食诸鱼骨鲠久而不出.以皂角末少许.吹入鼻中.得嚏鲠出.多效.
【乌白散】治蝎螫痛不可忍.
乌鱼骨(一两) 白矾(二钱)
上同为极细末.不以多少.搐鼻.如在右者左鼻孔内搐之.在左者右鼻搐之.
【雄黄消毒膏】治蝎螫痛不可忍.
矾(一两.生) 雄黄 信(各半两) 巴豆(三钱)黄蜡(半两)
上为末.熔开蜡.入药末在内.搅匀为铤子.如枣子大.每用时.将铤子于热焰上炙开.滴于患处.其痛立止.
【圣核子】治蛇咬蝎螫.大有神效.五月五日.不闻鸡犬.及孝子妇人见之.修合.
雄黄(三钱) 信(一钱) 皂角子(四十九个) 巴豆(四十九个)耳塞(少许) 麝香(少许)
上为末.入在合子内封之.用时针挑出.上病处.
【复生散】治卒病死、压死、溺死、一切横死.但心头温者.救之.
半夏(不以多少)
上一味为细末.心头温者.用一字许吹入鼻中.立活.良法.
【衣香方】
茅香(锉.蜜炒) 零陵香(各二两) 香百芷 甘松(去土.各一两)檀香(五钱) 三赖(七钱.面裹煨)
上件为粗末.入麝香少许和匀.以绢囊盛之.
【八白散】治劳汗当风寒薄.为 郁乃痤及 点之类.
白丁香 白芨 白僵蚕 白牵牛杜蒺藜 新升麻(肉白者佳.各三两) 三赖子白蔹 白芷(各二两) 白附子 白茯苓(各半两)
上为末.至夜津调涂面.明旦.以莹肌如玉散洗之.
【莹肌如玉散】治 点粉刺之类.并去垢腻.润泽肌肤.
楮实(五两) 白芨(肥者.一两) 升麻(内白者.半斤) 甘松(七钱)白丁香 连皮砂仁(各半两) 糯米(一升二合.末) 三赖子(三钱)绿豆(五两.另用绢罗子罗.一本用一升) 皂角(三斤.水湿烧.干.再入水中再烧干.去弦皮子.可得二斤半.为末.另用纱罗子罗)
上七味为末.入糯米、绿豆、皂角末.一处搅匀.用之神效.
【面油摩风膏】
麻黄(三钱) 升麻(白者) 防风 白蔹(各二钱)羌活 白芨(各一钱)
上六味.入檀香、当归身各一钱.用小油半斤.银石器内.用绵子同包定.入油中熬之得所.
澄净.去渣.入黄蜡一两.麝香少许.熬烊为度.
【干洗头药方】
甘松 川芎 百药煎 薄荷白芷 五倍子 藿香 茅香草乌头(各等分)
上为末.不以多少.干洗头发.
【出油龙粉散】
龙骨 乌鱼骨 定粉 滑石(各一两)风化锻石(四两)
上捣为末.如冬月用.以热砖上爆.或炕上.夏月用日头炙.只用风化锻石一味亦得.曾试有验.
【出油白粉散】白石脂为末.有油处掺定.用纸隔熨斗熨之.颜色衣服.亦不改色.
【取字法】
砂 瓦粉 白龙骨 木贼密陀僧 白石脂 桑柴灰(各等分) 信(少许).
上为细末.先湿字.后掺药末.以熨斗熨之.干随落.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序五
- 自启
- 重刊卫生宝鉴后序
- 补刻卫生宝鉴后序
- 卷一
- 春服宣药辨
- 革春服宣药歌
- 无病服药辨
- 古方名实辨
- 承气汤辨
- 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 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汗之则死
- 汗多亡阳
- 下多亡阴
- 方成弗约之失
- 卷二
- 灸之不发
- 脱营
- 泻火伤胃
- 肺痿辨
- 下工绝气危生
- 酸多食之令人癃
- 冬藏不固
- 主胜客则逆
- 用药无据反为气贼
- 卷三
-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 时气传染
- 戒妄下
- 轻易服药戒
- 妄投药戒
- 福医治病
- 卷四
-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论
- 食伤脾胃论
- 饮伤脾胃论
- 饮伤脾胃方
-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治验
- 卷五
- 劳倦所伤虚中有寒
- 温中益气治验
- 劳倦所伤虚中有热
- 虚中有热治验
- 卷六
- 泻热门
- 上焦热
- 中焦热
- 下焦热
- 气分热
- 血分热
- 通治三焦甚热之气
- 发狂辨
- 阳证治验
- 除寒门
- 上焦寒
- 下焦寒
- 气分寒
- 血分寒
- 通治三焦甚寒之气
- 阴证治验
- 阴气有余多汗身寒
- 卷七
- 中风门
- 中风论(出洁古家珍)
- 中风杂说
- 中风见证
- 中风刺法
- 中风刺法
- 中风刺法
- 中风针法
- 中风针法
- 卷八
- 中风灸法
- 灸风中脉口眼斜
- 灸风中腑手足不遂等疾
- 灸风中脏气塞涎上不语昏危者下火立效
- 风中血脉治验
- 风中腑兼中脏治验
- 风中腑诸方
- 风中脏诸方
- 风邪入肝(出许学士本事方)
- 风中脏治验
- 治风杂方
- 卷九
- 诸风门
- 风痫
- 惊痫治验
- 破伤风诸方
- 疠风论
- 疠风刺法并治验
- 鹤膝风方
- 气虚头痛治验
- 头面诸病
- 头风论并方
- 雷头风方
- 眉骨痛方
- 时毒疙瘩方
- 胃虚面肿方
- 面热治法并方
- 升麻汤辨
- 阴出乘阳治法方
- 卷十
- 眼目诸病并方
- 灸雀目疳眼法
- 鼻中诸病并方
- 耳中诸病并方
- 耳卒聋诸方
- 耳诸方
- 耳中生疮诸方
- 卷十一
- 咽喉口齿门
- 肺热喉腥治验
- 口糜论并治法方
- 卷十二
- 咳嗽门
- 咳嗽论(此论出洁古家珍)
- 盛则为喘治验
- 呕吐呃逆
- 消渴治法并方
- 辨六经渴并治法
- 胆瘅治验
- 卷十三
- 疮肿门
- 疮总论
- 汗之则疮已
- 凡治病必察其下
- 舍时从证
- 打扑损伤从高坠下
- 疣瘤疥癣皴揭附
- 烦躁门
- 胸膈痞
- 膈气噎
- 心下痞
- 药戒
- 心胃痛及腹中痛
- 胃脘当心而痛治验
- 卷十四
- 腹中积聚
- 治积要法
- 养正积自除
- 腹中诸虫
- 诸湿肿满
- 胃气为本
- 黄胆论
- 食劳疳黄
- 谷疸治验
- 卷十五
- 诸腰痛筋骨冷疼
- 灸腰痛法
- 疝气治验
- 阴毒伤寒
- 白淫诸证
- 卷十六
- 泄痢门
- 泄痢论
- 溢饮
- 濡泄
- 飧泄
- 痢疾
- 四时用药例
- 阴阳皆虚灸之所宜
- 结阴便血治验
- 葱熨法治验
- 霍乱吐泻
- 中暑霍乱吐利治验
- 内伤霍乱治验
- 疟病脉证并治
- 瘅疟治验
- 卷十七
- 肠风痔漏门
- 肠风痔漏论
- 大便门
- 胞痹门(治小便不利.并溺附)
- 淋痛治验
- 小便数而欠
- 卷十八
- 妇人门
- 调经顺气
- 师尼寡妇异乎妻外家之治
- 热入血室证治并方
- 妊娠养血安胎
- 难产
- 产后扶持荣卫
- 肠覃论治并方
- 石瘕论并治方
- 崩漏带下
- 灸妇人崩漏及诸疾
- 中气不足治验
- 胀治验
- 疝气治验
- 卷十九
- 小儿门
- 时气温疫外伤风寒
- 五脏热及肌热
- 云岐子论宣风泻白散
- 喘促胸痹
- 阎孝忠辨急慢惊风
- 洁古老人辨急慢惊风
- 急惊
- 慢惊
- 灸慢惊风及脐风撮口癫痫风痫惊痫等疾
- 癖积疳瘦
- 癖积治验
- 疳瘦
- 咳嗽
- 吐泻痢疾
- 杂证诸方
- 小儿季夏身热痿黄治验
- 卷二十
- 杂方门
- 针法门
- 流注指要赋
- 离合真邪说
- 针有补泻法
- 春夏秋冬深浅补泻法
- 寒热补泻法
- 灸法补泻
- 造度量权衡法
- 求寸法
- 卷二十一
- 咀药类
- 升降者天地之气交
- 药性要旨
-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 脏气法时补泻法
- 君臣佐使法
- 治法纲要
- 抑举辨
- 用药用方辨
- 药味专精
- 卷二十二
- 北方下疰香港脚论
- 北方香港脚治验
- 病有远近治有缓急
- 寒治验
- 肝胜乘脾
- 风痰治验
- 明年春参政除怀孟路总管以古风一阕见赠云
- 卷二十三
- 上热下寒治验
- 阳证治验
- 阴黄治验
- 肢节肿痛治验
- 中寒治验
- 时不可违
- 卷二十四
- 阴证阳证辨
- 解惑
- 执方用药辨
- 过汗亡阳变证治验
- 用热远热从乎中治
- 病宜早治
- 补遗
- 外感伤寒等证
- 表证
- 里证
- 半表半里证
- 外感有内伤证
- 阳证似阴
- 阴证似阳
- 烦躁
- 谵语
- 郑声
- 呃逆
- 厥逆
- 多汗
- 结胸
- 心下痞
- 呕
- 吐
- 下利或下脓血
- 衄血
- 吐蛔
- 烦满囊缩
- 头大
- 瘥后劳复
- 阴阳易
- 内伤似外感证
- 末传寒中病
- 似外感阳明中热证
- 似外感恶风寒证
- 似外感杂证
- 长夏湿热胃困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