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证脉不浮者,可汗而解,以邪气微,不能牵引正气,故脉不应。里证脉不沉者,可下而解,以邪气微不能抑郁正气,故脉不应。阳证见阴脉,有可生者,神色不败,言动自如,乃禀赋脉也。再问前日无此脉,乃脉厥也。下后脉实,亦有病愈者,但得证减,复有实脉,乃天年脉也。夫脉不可一途而取,须以神气形色病证相参,以决安危为善。
张昆源正,年六旬,得滞下。后重窘急,日三四十度,脉常歇止,诸医以为雀啄脉,必死之候,咸不用药。延予诊视,其脉参伍不调,或二动一止,或三动一止,而复来,此涩脉也。年高血弱,下利脓血,六脉短涩,固非所能任,询其饮食不减,形色不变,声音烈烈,言语如常,非危证也。遂用芍药汤加大黄三钱,大下纯脓成块者两碗许,自觉舒快,脉气渐续,而利亦止。数年后又得伤风,咳嗽,痰涎涌甚,诊之又得前脉,与杏桔汤二剂,嗽止脉调。乃见其妇,凡病善作此脉,大抵治病,务以形色脉证参考,庶不失其大体,方可定其吉凶也。
目录
- 上卷
- 原病
- 温疫初起
- 传变不常
- 急证急攻
- 表里分传
- 热邪散漫
- 内壅不汗
- 下后脉浮
- 下后脉复沉
- 邪气复聚
- 下后身反热
- 下后脉反数
- 因证数攻
- 病愈结存
- 下格
- 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 蓄血
- 发黄
- 邪在胸膈
- 辨明伤寒时疫
- 发斑战汗合论
- 战汗
- 自汗
- 盗汗
- 狂汗
- 发斑
- 数下亡阴
- 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
- 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不同
- 下后间服缓剂
- 下后反痞
- 下后反呕
- 夺液无汗
- 补泻兼施
- 药烦
- 停药
- 虚烦似狂
- 神虚谵语
- 夺气不语
- 老少异治
- 妄投破气药论
- 妄投补剂论
- 妄投寒凉药论
- 大便
- 小便
- 前后虚实
- 脉厥
- 脉证不应
- 体厥
- 乘除
- 下卷
- 杂气论
- 论气盛衰
- 论气所伤不同
- 蛔厥
- 呃逆
- 似表非表,似里非里
- 论食
- 论饮
- 损复
- 标本
- 行邪伏邪之别
- 应下诸证
- 应补诸证
- 论阴证世间罕有
- 论阳证似阴
- 舍病治药
- 舍病治弊
- 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
- 肢体浮肿
- 服寒剂反热
- 知一
- 四损不可正治
- 劳复、食复、自复
- 感冒兼疫
- 疟疫兼证
- 温疟
- 疫痢兼证
- 妇人时疫
- 妊娠时疫
- 小儿时疫
- 主客交
- 调理法
- 统论疫有九传治法
- 正名
- 《伤寒例》正误
- 诸家温疫正误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