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化生五行,其中不无偏盛也。盖五行各秉一脏,各得一气,各主一方,各司一令,各有所生,各有所化,各有所制,各有所害。所以东方生风木,司春令,在人为肝,肝气不舒,则发而为病,病有盛衰。南方生热火,司夏令,在人为心,心气不舒,则发而为病,病有盛衰。长夏生湿土,主四季,在人为脾,脾气不舒,则发而为病,病有盛衰。西方生燥金,司秋令,在人为肺,肺气不舒,则发而为病,病有盛衰。北方生寒水,司冬令,在人为肾,肾气不舒,则发而为病,病有盛衰。此五行本体之为病也。而更有母病及子者,如金病而移于肾是也;子病及母者,如肾病而移于肺是也。有妻病而乘于夫者,如土病而传于肝是也;有夫病而及于妻者,如肝病而传于土是也。有因相生而传为病者,如金病传水,水传木,木传火,火传土,土传金是也。有因相克而传为病者,如金病传木,木传土,土传水,水传火,火传金是也。学者能留心于此,而治病便不难矣。
【阐释】此节仍本五行配五脏,每脏各因时因地而有所生化,有所偏盛,而发生各种疾病。不仅本脏可以发病,并可互相传变为病。其传变有四种情况:因相生而传为病者,有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二种;因相克而传为病者,有夫病及妻与妻病乘夫二种。如以肺病为例,除肺脏自病外,如因脾土病而影响及于肺金,或因肺病而影响及肾者,均为母病及子;因肾水病而引起肺金病,或肺病而影响及脾者,均为子病及母;因心火病而影响及肺金,或肺病而影响肝亦病者,均为夫病及妻;因肝木病而致肺亦病,或肺病而影响及心亦病者,均为妻病乘夫。因人身是一个整体,五脏是互相关联影响的,每脏除自病外,均按相生相克规律而与其余四脏发生传变关系。现仅举肺脏为例,其它各脏可以类推。《难经·五十难》说:“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徵邪、有正邪,何以别之?然,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徵邪,自病为正邪。”此所谓虚邪、实邪、贼邪、徵邪、正邪,即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夫病及妻、妻病乘夫及自病五行传变说之所本。历来医家多本此原则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视其病在某脏传变之先后及症象之轻重而处方用药,多获良效。故郑氏谓:“学者能留心于此,治病便不难矣。”至于郑氏治病用药的要点,则阴阳更重于五行。其具体应用,详见于后三卷阳虚、阴虚及杂问中。
- 电子版序
- 火神立名之本(代序)
- 郑钦安原叙
- 序
- 前言
- 医理真传卷一
- 乾坤大旨
- 坎卦
- 离卦
- 气、血两字作一卦解
- 君、相二火解
- 真龙约言
- 五行总括图
- 三焦部位〔说〕
- 五运所化
- 五行本体受病相传为病
- 论气血盛衰篇
- 辨认一切阳虚证法
- 辨认一切阴虚证法
- 外感说
- 内伤说
- 望色
- 闻声
- 问症
- 切脉
- 伤寒六经提纲病情$
- 六经定法贯解
- 太阳经证解
- 阳明经证解
- 少阳经证解
- 太阴经证解
- 少阴经证解
- 厥阴经证解
- 医理真传卷二
- 阳虚症门问答
- 客疑篇
- 医理真传卷三
- 阴虚症门问答
- 医理真传卷四
- 杂问
- 切脉约言
- 三指说
- 拙见解
- 气机循环图
- 再解古脉说
- 五行说
- 认病捷要总诀
- 发热类
- 疟疾
- 鼓胀
- 积聚
- 痰饮
- 咳嗽
- 喘
- 呕吐
- 霍乱
- 呃逆
- 痢症
- 头痛
- 耳、目、口、鼻、唇、齿、喉$
- 心痛
- 胸、腹、胁、背、腰、肘、胯、膝,痛、肿
- 二便病
- 辨认脉法
- 辨认诸症法
- 辨认疮法
- 辨认痘法
- 辨认目疾法
- 辨色法
- 辨舌法
- 辨口气
- 辨口流涎水
- 辨二便
- 辨皮毛肌肤
- 辨饮食
- 辨起居性情
- 钦安用药金针
- 寒邪外入图
- 寒邪内生图
- 附:禳久病不愈,一切怪症奇疮善法小神作祟亦同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