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

《医学正传》 虞传 3.52千字

《内经》曰∶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又曰∶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难经》曰∶任脉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夫所谓七疝者,寒、水、筋、血、气、狐、 ,七者是也。子和曰∶寒疝者,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得之于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或值雨雪,或坐卧砖石或风冷处,使内过劳,宜以温剂下之,久而无子。水疝者,其状肾囊肿痛,阴汗时出,或囊肿状如水晶,或囊痒而搔出黄水,或少腹按之作水声,得之于饮水醉酒,使内过多,汗出而遇风寒湿之气,聚于囊中,故水冷令人为卒疝,宜以逐水之剂下之(外有漏针法,恐误不录)。筋疝者,其状阴茎肿胀,或溃而为脓,里急筋缩,或茎中作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出白物如精,随溲而下,得之于房室劳伤,及邪术所使,宜以降心火之剂下之。血疝者,其状如黄瓜,在少腹两旁,横骨两端约纹中,俗名便痈,得之于重感春夏大热,劳于使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脓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剂下之。气疝者,其状上连肾 ,下及阴囊,多得于号哭忿怒,则气郁之而胀,号哭怒罢即气散者是也。有一治法,以针出气而愈,然针有得失,宜以散气之药下也。或小儿亦有此疾,俗名偏坠,得之于父已年老,或年少多病,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有子,禀胎病也,此证难治,惟筑宾一穴有灸之而愈者(穴法宜考灸经)。狐疝者,其状如仰瓦,卧则入少腹,行立则出腹入囊中,如狐昼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往来上下,正与狐相类也,亦与气疝大同小异,宜以逐气流经之剂下之。 疝者,其状阴囊大如升斗、不痒不痛者是也,得之于地气卑湿,故江淮之间多有之,宜以去湿之剂下之。女子阴户凸出,虽亦此类,乃热则不禁固也,不可便认为虚寒而温之补之,本名曰瘕,宜以苦药下之,以苦坚之。

愚按∶子和论七疝病源至为详悉,但其处方一以攻下之法为主治,不能使人无疑耳,既曰多由房劳致虚而作,其可一例施之以攻下之法乎。大抵七疝为病,若非房劳所致,即是远行辛苦,涉水履冰,热血得寒而凝滞于小肠、膀胱之分,或湿热乘虚而流入于足厥阴之经,古方一以为寒而纯用乌附等热药为治,我丹溪先生独断为湿热,此发古人之所未发者也。夫热郁于中而寒束于外,宜其有非常之痛,故治法宜驱逐本经之湿热,消导下焦之瘀血,以寒因热用之法立方处治,即邪易伏而病易退也。其攻下之法,愚故未敢试而行之,以俟识者再论,学人宜致思焉。

脉法

《内经》曰∶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滑搏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又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又曰∶太阴脉滑则病脾风疝,厥阴脉滑则病狐疝,少阴脉滑则病肺风疝,阳明脉滑则病心风疝,太阳脉滑则病肾风疝,少阳脉滑则病肝风疝。

《脉经》曰∶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恶寒,紧则不欲食,弦紧相搏,则为寒疝。

趺阳脉浮而迟,浮则为风虚,迟则为寒疝。

寒疝绕脐痛,若发则自汗出,手足厥寒,其脉沉弦者,乌头汤主之。

方法

丹溪曰∶疝气者,睾丸连小腹急痛也。有痛在睾丸者,有痛在五枢穴边者,皆足厥阴之经也。或无形,或无声,或有形如瓜,或有声如蛙。自素问而下皆以为寒,盖寒主收引,经络得寒则收而不行,所以作痛。然亦有踢冰涉水终身不病此者,无热故也。大抵此证始于湿热在经,郁而至久,又得寒气外束,不得疏散,所以作痛,若只作寒论,恐为未备。

或曰∶厥阴经郁积湿热,何由而致?予曰∶大劳则火起于筋,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火积之久,母能令子虚,湿气便盛,浊液凝聚,并入血隧,流于厥阴,厥阴属木系于肝,为将军之官,其性急速,火性又暴为寒所束,宜其痛之太暴也。有以乌头、栀子等分作汤服之,其效亦捷,后用此方,随形证加减与之,无不验。但湿热又当分多少而治,湿则肿多, 病是也。又有挟虚而发者,当以参、术为君,疏导药佐之,脉甚沉紧而豁大无力者是也,其痛亦轻,但重坠牵引耳。专主肝经,与肾经绝无相干,切不可下。劫药神效,盖湿热因寒郁而作,用栀子以降湿热,乌头以破寒郁,况二物皆下焦之药,而乌头为栀子之所引,其性急速,不容胃中停留也。又谓按之不痛者属虚,须加肉桂,以姜汁丸服。

一方 定疝痛。用海石、香附为末,姜汁调下。

又方 治诸疝,定痛速效。用枳实、栀子、糖球(即山楂)、茱萸各炒,湿盛者加荔枝核炒,为末丸服。或用长流水调末子,空心服一、二钱。(一本有川楝子。)

又方 治食积与瘀血成痛者(一云,少腹痛者,有瘀血及有积热。)

栀子仁 桃仁 山楂 枳实 茱萸(各等分)

上为末,顺流水入姜汁作汤调服。

又方 治阳明经受湿热,传入大肠,恶寒发热,少腹连毛际结核闷痛不可忍。用山栀、桃仁、橘核并炒,山楂等分,入姜汁煎,热服。

按之不痛者属虚,必用桂枝、山栀子(炒)、乌头(炮),上件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劫痛效。

一方 治 腰痛者(一本腰不痛者,一本治 要药)。苍术、南星、白芷、山楂、半夏、川芎、枳实,神曲糊丸服。

诸疝发时,用海石、香附二味为末,生姜汁入汤调服,亦治心痛因清痰而作痛者。

又治疝方,橘核(炒)桃仁(研)、栀子(炒)、茱萸(炒)、川乌(炮)水煎服。

小肠气肾核胀痛,苍术、陈皮、川楝子各二钱半,甘草五分,紫苏一钱半,细切,酒水各一盏,连须葱白五茎,煎服。

劫疝药,用乌头、栀子炒,擂细,顺流水入姜汁调服。

阴囊肿胀,大小便不通。

白牵牛(二两) 桑白皮 白术 木通(去节) 陈皮(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汤调下,空心服。

凡疝气挟虚者,必以参、术为君,佐以疏导之药如川楝子、茴香、枳实、山楂、栀子之类。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三条)

葱白散(三因) 治一切寒症作痛。

川芎 当归 枳壳(炒) 浓朴(炒) 干姜 官桂 青皮 茴香 (炒) 川楝 茯苓 麦 (炒) 三棱(炮)

神曲(炒) 莪术(炮) 熟地黄 白芍药 木香 人参(各等分)

上细切,每服五钱,加葱白三茎,盐少许,水煎空心温服。

又方 桃仁二十四个,枸橘子十四个瓦上炒,山栀子九枚去皮,吴茱萸七十粒,山楂子十四个,并炒,生姜一指大,擂细,以顺流水一钟荡起,煎数沸,连渣服。

又方 治 不痛。用苍术、神曲、白芷、山楂、川芎、栀子、半夏,入姜煎服。

凡 证,非痛断房事与浓味,不可用药。

凡治七疝,须先灸大敦穴。(一名大顺,在足大拇指离爪甲如韭叶大,灸三壮,足厥阴井也。)

治疝气神方 其病甚至,气上冲,如有物筑塞心脏,欲死,手足冷者,二、三服除根。

硫黄(不拘多少,火中溶化,即投水中出毒,研细。)荔枝核(为末,炒焦黄色。)陈皮上三味,各等分为末,饭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四、五丸,酒下,其痛立止。自己觉疼甚不能支持,略用五、六丸,再不可多也。

又治疝方

苍术 香附(各盐炒) 黄柏(酒炒,以上为君) 青皮(去穣) 玄胡索 益智 桃仁(以上为臣) 茴香 附子(盐炒) 甘草(炙,以上为使)

上细切,每服五钱,顺流水煎服。

五叶汤 洗疝痛立效。

枇杷叶 野紫苏叶 椒叶 苍耳草叶 水晶蒲桃叶上五味,不拘多少,量水煎汤浴洗。

一方 肥人肿疝作痛,发热恶寒。

五苓散加茴香煎服,神验。

吴茱萸汤(东垣) 治厥疝,腹中冷痛,积气上逆,致阴冷囊寒。

吴茱萸(五分,汤泡七次) 川乌头(炮去皮) 细辛(各七分半) 良姜 当归 干姜(炮) 官桂(各二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进三服,不痛为度。

茴香楝实丸(东垣) 治控HT ,小肠痛结,上而不下,痛冲心膈。

茴香(炒) 楝实(去核,略炒) 食茱萸(泡) 陈皮(各一两) 马蔺花(醋炒,一两) 芫花(醋炒,五钱)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温酒下。

蒺藜汤(宝鉴) 治阴疝,牵引小腹痛,诸厥疝即阴疝也,喜欲房劳,痛不可忍。

蒺藜(去刺炒) 附子(炮去皮脐) 栀子仁(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前温服。亦治前控睾小肠痛。

木香散(东垣) 治心疝,小腹痛,闷绝不已。

木香 陈皮(各五分) 良姜 诃子皮 赤芍药 枳实(炒,各二分半) 草豆蔻 川芎 黑丑(各二分)

上细切,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

香壳散(局方) 治小肠气,脐腹 痛,筋急,阴股中痛,闷晕不省人事。

舶上茴香(盐炒) 枳壳(麸炒,各一两) 没药(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并进二、三服效。

沉香桂附丸(宝鉴) 治中气虚弱甚,脾胃虚寒,脏腑积冷,心腹疼痛,手足厥逆冷,便利无度,七疝引痛,喜热物熨荡证。

沉香 附子(炮) 川乌(炮) 干姜(炮) 良姜(炮) 官桂 吴茱萸(汤泡去苦) 茴香(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加味五苓散(元戎) 治疝气卒痛,小便秘涩。

本方加川楝子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茴香楝实丸(宝鉴) 治阴疝痛不可忍及小肠气痛。

川楝子(炒) 茴香(炒) 山茱萸 吴茱萸 青皮 陈皮 芫花(醋煮,比前方宜减半) 马蔺花 食茱萸(各等分) 较之前方,多吴茱萸、青皮、山茱萸。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天台乌药散(宝鉴) 治小肠疝气,牵引脐腹疼痛。

乌药 木香 茴香(炒) 青皮 良姜(炙,各五钱) 槟榔(二枚) 川楝子(十枚) 巴豆(七十枚)

上先以巴豆微打破,用川楝子麸炒黑,去麸及巴豆不用,其余药同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甚者姜酒调下。

葵子汤(济生) 治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舌干燥,膀胱作痛。

赤茯苓 猪苓 冬葵子 枳实 瞿麦 木通 黄芩 车前子 滑石(各五分) 甘草(二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服。

丁香楝实丸 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妇人瘕聚带下,皆任脉所主阴经病也。乃肾肝受邪,故治同法。

当归 附子(炮) 茴香(炒) 川楝子(各一两)

上细切,用好酒三升同煮,酒尽为度,焙干为细末,每末子一两入∶丁香 木香(各五分) 玄胡索(五钱) 全蝎(十三个,炒)

上为末,与前药同拌匀,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一百丸,空心温酒送下。

一捏金散(外集) 治七疝及奔豚气痛不可忍者,神效。(方见腹痛门。)

(丹溪活套)云;凡治七疝,多用热药而获效者,即《内经》从治之法耳,须用寒凉药监制之,不可纯用大热之剂,如乌头、附子之类,令人久服,多服必变剧不可治矣,但宜以二陈汤加枳实、橘核、栀子、山楂等药煎,入生姜汁热辣饮之。如有瘀血作痛者,本方加玄胡索、桃仁泥。如有气作痛者,本方加木香、茴香、楝实等药。如六脉沉细、手足厥冷者,本方加附子、干姜、肉桂之类以佐之。如睾丸痛甚者,加荔枝核、乳香、没药为细末,调入本方煎药内,或另用顺流水调服亦可。如木肾肿大如升斗者,本方去甘草,加海藻、昆布、荔枝核、茴香、川楝等药为末,顺流水调服。作丸子亦可。

(祖传方)

马蔺花丸 治七疝 气,及妇人阴 坠下、小儿偏坠等证,无有不效者。

马蔺花(醋炒) 川楝实 橘核 海藻(洗净) 海带(洗净) 昆布(三味俱盐酒洗) 桃仁(去皮尖,各一两)

浓朴(姜制) 木通 枳实(麸炒黄色) 玄胡索(杵碎炒) 肉桂(去粗皮) 木香 槟榔(各五钱)

脉沉细、手足逆冷者,加川乌头一个(五钱,炮)。

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或酒或姜盐汤送下。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