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屈首受医,日惟有事于《素》、《难》、《病源》、《病机》、《甲乙》等书,俯而诵,仰而思,希心融贯前哲秘旨而未逮也。若彼《局方》《袖珍》《惠济》等集,间用之参考,而不敢执泥。至临症,务虚心察受病之因,始敢投剂,亦未尝执方以合病。以故执方之夫,往往见而骇之议之,谓如上方书之传,简易捷径,大有便于后学,《素》、《难》诸书,固云精妙,乃涣漫艰深,力难究竟,胡子好难恶易,性与人殊?且子诊病用药,类与方书悬异,有病同而剂异,有终始用一法而不殊,有三五变其方而不执,辄亦投剂获效,此遵何道哉?或方书不足凭,而他有秘授欤,奚与诸医殊致也。余曰∶嘻!医何容易谈哉。人之死生,关于呼吸间,余何敢师心自用,而HT 为也,古称用药如用兵,然齐步伐,肃部伍,坐作进退,刺杀攻击,一定而不乱者,法也,胡可废也。乃若知己知彼,置伏设奇,临变不测,其运用妙于一心。药之君臣佐使,味之甘苦寒凉,方之丸散汤引,着于载籍者,法也。察病之寒热虚实,感之脏腑表里,所以君臣佐使,甘苦寒凉,补泻而丸散汤引者,不废方,亦可不执方也。故按图用兵而不达变者,以卒与敌,执方治病而不察因者,未有能生人者也。虽然,不执方而又合法,亦匪易臻也,脱非生平融通《素》、《难》、《本草》,仲景、洁古、守真、东垣、丹溪诸书,不可以语此秘密,医何容易谈也!子徒以方书为快捷方式,盖亦未求之上古乎,上古之世无方,《扁鹊传》载长桑君以禁方相授受,亦不载曰何方。春秋时秦缓医和,汉淳于公辈,以医名天下,亦未尝有方传也。至张仲景乃始有方,是知东汉以前,医皆妙悟心法,察病投剂,未尝徇方也。彼岂私其方不欲授之人哉,诚惧后之人拘执不变,必致误人尔。然立法处方,不过酌病机之详确,审经络之虚实,察药性之宜悖,明气味之走守,合色脉,衍天和,调燮阴阳,参相造化,以一理贯之。理融则识真,识真则机顺,自然应变不胶。方自吾心出,病可去而功可成,以成功而名方,谁曰不可。余何能,余仅守方而不执焉己,子宁以余言为迂乎。
- 叙
- 上卷
- 一、太极图抄引
- 二、太极图(图缺)
- 三、太极图说
- 四、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论
- 五、问三才所同者于人身何以见之
- 六、命门图说(图缺)
- 七、右肾水火辩
- 九、《难经正义》三焦评
- 附:东垣三焦论
- 十、问诊三焦包络
- 十一、脉义
- 十二、问十二支土多十二经火多之义
- 十三、问手心主
- 十四、手足经配合脏腑之义
- 十五、问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义
- 十六、问心包络何以不得为藏
- 十八、问五行土无定体寄旺四季各一十八日何长夏一月土又独主之
- 十九、问十二经脏腑命名之义
- 二十、原呼吸
- 二十一、论诊法
- 二十二、证候推移指法
- 二十三、宗气营气卫气说
- 二十四、痢与滞下辩
- 二十五、噎膈翻胃辩
- 二十六、四时脉说
- 二十七、问伤寒桂枝汤用桂枝说
- 二十八、气郁胁痛论
- 三十、咳嗽
- 三十一、哮
- 三十二、喘
- 三十三、论汗不可纯作血看当以气看为妥
- 三十四、论五郁
- 三十五、论呕血
- 三十六、论咳血
- 三十七、论齿衄
- 三十八、颤振
- 三十九、相火篇
- 附:丹溪《相火篇》辩
- 四十、泄泻辩
- 四十一、防暑论
- 四十二、痿论
- 四十三、癫狂痫辩
- 四十四、鼻鼽
- 四十五、鼻渊
- 下卷
- 四十六、胁痛
- 四十七、腹中水块作痛
- 四十八、治肾消
- 四十九、罗谦甫药戒
- 五十、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考
- 五十一、人身有四海说
- 五十二、删定野山秘抄种子论
- 五十三、护胎说
- 五十四、王节斋《本草集要》参论
- 五十五、《洗冤录》载沿身骨节上下联系名目
- 五十六、《洗冤录》验胎法
- 五十七、人身内景说
- 五十八、不执方说
- 五十九、列张刘李朱滑六名师小传
- 六十、《医通》节文
- 《医通》绪论章
- 药性裁成
- 六十一、《难经本义》十八难图注辩
- 六十二、《难经》肺金肝木浮沉说
- 六十三、《难经》七十五难金不得平木“不”字辩
- 六十四、《难经》八十一难篇“是病”二字辩
- 六十五、节抄“灵枢”引
- 六十六、本神篇
- 六十七、决气篇
- 六十八、胀论
- 六十九、五癃津液别篇
- 七十、贼风篇
- 七十一、五音五味篇妇人无须
- 七十二、忧恚无言篇
- 七十三、邪客篇
- 七十四、大惑篇
- 七十五、十二经络脏象见证
- 七十六、附王好古类集五脏苦欲补泻药味
- 脏腑泻火药
- 七十七、附李东垣药类法象
- 用药法象
- 药性要旨
-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 五味所用
- 药类法象
- 标本阴阳论
- 五方之正气味
- 随证治病药品
- 用药凡例
- 东垣报使
- 十二经向导
- 七十八、本草攻克血积症瘕及胎产解毒并十八反药类
- 十八反
- 补上卷缺
- 八、
- 十七
- 二十九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