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疫属湿热,大便闭者少,间有闭者,乃平素胃阳强盛,多燥气也。夫本来阳盛,复受时疫,则湿热皆变为燥热,虽兼表证未得汗,可下。以时疫与伤寒不同,伤寒邪从表入,有表证未得汗,必不可攻里;时疫邪从内发,虽有表证,每每发表而不得汗,必待里气通而后表始得汗。所以时疫大便一闭,即有表证,亦当下之,不可逡巡也。
若初起未经表散,则当用三消饮下之为当。有表证尚可下,则烦渴、谵妄,舌苔黄黑、燥烈、卷短,胸、腹硬痛诸证备见,更当分别轻重下之无疑。
又有大便闭而屡下不通者,则必有夹邪,当审之。有夹水者,水在肠中,则不下而自利;水在胃脘以上、则脉多弦、多缓,往往上呕而不下利,且舌白而心下按之作响,虽用承气不能下行,故下之不通,当先用半夏、茯苓、苍术消其水,而后下之,亦有可用大陷胸汤者,必胸上痛而手不可近,方为药与邪敌。有夹气者,气滞于胸膈之间,主上逆而不下降,胸腹串痛而脉沉,当先以苏子、莱菔子、木香、槟榔顺其气而后下之。
有气虚而屡下不通者,属老人、虚人,其脉必兼无力,其色必悴,其肌肉必缓,其神必散。若下证全具,当与大承气加人参,一服而宿垢顿下,或陶氏黄龙汤,或麻仁丸,参汤下,酌其里证之多寡用之。有血虚而屡下不通者,属妇人产后,痈疽溃后,或平素阴虚及亡血,其脉必兼涩,四物、六味、生脉及吴氏诸养荣方、麻仁丸选用,仍须蜜煎猪胆汁导之。
大凡时疫,大便一闭,即当下之。然须询其有无所苦,若无所苦,下尚可缓,有所苦而下之不通,又须察有无夹邪及虚也。当下者十之五,可缓者十之三,夹邪者十之一耳。时疫如此,他病则不然。古语云∶伤寒下不厌迟,时疫下不厌早,诚哉!斯言也。
目录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卷之一
- 一辨气
- 二辨色
- 三辨舌
- 辨传经
- 夹血
- 夹脾虚
- 夹肾虚
- 夹亡血
- 夹疝
- 夹心胃痛
- 夹哮喘
- 卷之二
- 表证
- 发热
- 恶寒
- 寒热往来
- 头痛
- 头眩
- 头胀
- 头重
- 目胀
- 项强酸
- 背痛酸
- 腰痛酸
- 膝痛酸
- 胫腿痛酸
- 足痛
- 肩臂痛酸
- 腕痛
- 周身骨节酸痛
- 身重
- 自汗
- 盗汗
- 战汗
- 狂汗
- 头肿
- 面肿
- 颈项肿
- 耳旁肿
- 胸红肿
- 周身红肿
- 发黄
- 发疹
- 发斑
- 卷之三
- 里证
- 烦躁
- 呕
- 咳
- 渴
- 口苦
- 口甘
- 唇燥
- 齿燥
- 鼻孔干
- 耳聋
- 鼻如烟煤
- 鼻孔扇张
- 咽干
- 咽痛
- 舌燥
- 舌强
- 舌卷短
- 胸满痛
- 胁满痛
- 腹满痛
- 少腹满痛
- 自利
- 便血
- 便脓血
- 大便闭
- 小便不利
- 小便黄赤黑
- 小便多
- 遗尿
- 囊缩
- 多言
- 谵语
- 狂
- 善忘
- 昏沉
- 循衣摸床撮空
- 多睡
- 身冷
- 呃逆
- 吐蛔
- 卷之四
- 汗法
- 下法
- 清法
- 和法
- 补法
- 四损
- 四不足
- 三复
- 辨似
- 遗证(属病后不表里证)
- 发肿
- 发颐
- 发疮
- 发痿
- 索泽
- 发蒸
- 妇人
- 妊娠
- 小儿
- 卷末
- 诸方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