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疫本不当补,而有屡经汗、下、清解不退者,必待补而愈。此为病药所伤,当消息其所伤在阴、在阳,以施补阴、补阳之法。疫邪为热证,伤阴者多,然亦有用药太过而伤阳者,则补阴、补阳又当酌其轻重,不可偏废。凡屡经汗、下、清、和而烦热加甚者,当补阴以济阳。所谓寒之不寒,责其无水者是,六味、四物、生脉、养荣诸方酌用。屡经汗、下、清、和,热退而昏倦痞利不止者,当补阳。所谓养正以却邪者是,四君、异功、生脉、六君、理中、建中、附子等方酌用,诸证详后。
当补阴证∶舌干无苔,舌黑无苔,耳聋,目直视,目不明,服清凉药渴不止,服清凉药烦热加甚,服攻下药舌苔愈长,服攻下药舌苔芒刺燥裂愈甚,服清凉药身热愈甚,身体枯瘦,用利水药小便愈不通,腰膝萎软,周身骨节痛不可移动,多睡。
当补阳证∶多冷汗,汗出身冷经日不回,小便清而多,大便利清谷,呕吐用清热开导药愈甚,自利用清下药愈甚,痞满。
外此,更有四损、四不足、三复证当补,详见后。
目录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卷之一
- 一辨气
- 二辨色
- 三辨舌
- 辨传经
- 夹血
- 夹脾虚
- 夹肾虚
- 夹亡血
- 夹疝
- 夹心胃痛
- 夹哮喘
- 卷之二
- 表证
- 发热
- 恶寒
- 寒热往来
- 头痛
- 头眩
- 头胀
- 头重
- 目胀
- 项强酸
- 背痛酸
- 腰痛酸
- 膝痛酸
- 胫腿痛酸
- 足痛
- 肩臂痛酸
- 腕痛
- 周身骨节酸痛
- 身重
- 自汗
- 盗汗
- 战汗
- 狂汗
- 头肿
- 面肿
- 颈项肿
- 耳旁肿
- 胸红肿
- 周身红肿
- 发黄
- 发疹
- 发斑
- 卷之三
- 里证
- 烦躁
- 呕
- 咳
- 渴
- 口苦
- 口甘
- 唇燥
- 齿燥
- 鼻孔干
- 耳聋
- 鼻如烟煤
- 鼻孔扇张
- 咽干
- 咽痛
- 舌燥
- 舌强
- 舌卷短
- 胸满痛
- 胁满痛
- 腹满痛
- 少腹满痛
- 自利
- 便血
- 便脓血
- 大便闭
- 小便不利
- 小便黄赤黑
- 小便多
- 遗尿
- 囊缩
- 多言
- 谵语
- 狂
- 善忘
- 昏沉
- 循衣摸床撮空
- 多睡
- 身冷
- 呃逆
- 吐蛔
- 卷之四
- 汗法
- 下法
- 清法
- 和法
- 补法
- 四损
- 四不足
- 三复
- 辨似
- 遗证(属病后不表里证)
- 发肿
- 发颐
- 发疮
- 发痿
- 索泽
- 发蒸
- 妇人
- 妊娠
- 小儿
- 卷末
- 诸方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