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阵

《景岳全书》 张介宾 2.53千字

一柴胡饮:一为水数,从寒散也。凡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或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须从凉散,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钱) 黄芩(一钱半) 芍药(二钱) 生地(一钱半) 陈皮(一钱半) 甘草(八分)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内热甚者,加连翘一、二钱随宜;如外邪甚者,加防风一钱佐之;如邪结在胸而痞满者,去生地,加枳实一、二钱;如热在阳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一、二钱;热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二柴胡饮:二为火数,从温散也。凡遇四时外感,或其人元气充实,脏气素平无火,或时逢寒胜之令,本无内热等证者,皆不宜妄用凉药,以致寒滞不散,则为害非浅,宜此主之。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钱) 细辛(一、二钱) 浓朴(一钱半) 生姜(三、五、七片) 柴胡(一钱半,或二、三钱) 甘草(八分)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邪盛者,可加羌活、白芷、防风、紫苏之属,择而用之;如头痛不止者,加川芎一、二钱;如多湿者,加苍术;如阴寒气胜,必加麻黄一、二钱,或兼桂枝,不必疑也。

三柴胡饮:三为木数,从肝经血分也。凡人素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而偶感风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补而散者,或病后产后感冒,有不得不从解散,而血气虚弱不能外达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钱) 芍药(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 生姜(三、五片) 当归(二钱。溏泄者,易以熟地)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微寒咳呕者,加半夏一、二钱。

四柴胡饮:四为金数,从气分也。凡人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等证,必须培助元气,兼之解散,庶可保全,宜此主之。若但知散邪,不顾根本,未有不元气先败者,察之,慎之!柴胡(一、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五、七片) 当归(二、三钱,泻者少用) 人参(二、三钱或五、七钱,酌而用之)水二钟,煎七、八分,温服。如胸膈滞闷者,加陈皮一钱。

五柴胡饮:五为土数,从脾胃也。脾土为五脏之本,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此与四柴胡饮相表里,但四柴胡饮止调气分,此则兼培血气以逐寒邪,尤切于时用者也,神效不可尽述。凡伤寒疟疾痘疮,皆所宜用。

柴胡(一、二、三钱)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白术(二、三钱) 芍药(钱半,炒用)炙甘草(一钱) 陈皮(酌用,或不必用)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热服。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三、五、七片,或炮干姜一、二钱,或再加桂枝一、二钱则更妙;脾滞者,减白术;气虚者,加人参随宜;腰痛者,加杜仲;头痛者,加川芎;劳倦伤脾阳虚者,加升麻一钱。

正柴胡饮:凡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 疟初起等证,凡血气平和,宜从平散者,此方主之。

柴胡(一、二、三钱) 防风(一钱) 陈皮(一钱半)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如头痛者,加川芎一钱;如热而兼渴者,加葛根一、二钱;如呕恶者,加半夏一钱五分;如湿胜者,加苍术一钱;如胸腹有微滞者,加浓朴一钱;如寒气胜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黄一、二、三钱,去浮沫服之,或苏叶亦可。

麻桂饮:治伤寒瘟疫阴暑疟疾,凡阴寒气胜而邪有不能散者,非此不可。无论诸经四季,凡有是证,即宜是药,勿谓夏月不可用也。不必浓盖,但取津津微汗透彻为度。此实麻黄桂枝二汤之变方,而其神效则大有超出二方者,不可不为细察。

官桂(一、二钱) 当归(三、四钱) 炙甘草(一钱) 陈皮(随宜用,或不用亦可) 麻黄(二、三钱)水一钟半,加生姜五、七片或十片,煎八分,去浮沫,不拘时服。若阴气不足者,加熟地黄三、五钱;若三阳并病者,加柴胡二、三钱;若元气大虚,阴邪难解者,当以大温中饮更迭为用。

大温中饮:凡患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披覆盖,或喜热汤,或兼呕恶泄泻,但六脉无力,肩背怯寒,邪气不能外达等证,此元阳大虚,正不胜邪之候。若非峻补托散,则寒邪日深,必致不救,温中自可散寒,即此方也。服后畏寒悉除,觉有躁热,乃阳回作汗佳兆,不可疑之畏之。此外,凡以素禀薄弱之辈,或感阴邪时疫,发热困倦,虽未见如前阴证,而热邪未甚者,但于初感时,即速用此饮,连进二、三服,无不随药随愈,真神剂也。此方宜与理阴煎、麻桂饮相参用。

熟地(三、五、七钱) 冬白术(三、五钱) 当归(三、五钱,如泄泻者,不宜用,或以山药代之) 人参(二、三钱,甚者一两,或不用亦可) 炙甘草(一钱) 柴胡(二、三、四钱) 麻黄(一、二、三钱) 肉桂(一、二钱) 干姜(炒熟,一、二钱,或用煨生姜三、五、七片亦可)水二钟,煎七分,去浮沫,温服,或略盖取微汗。如气虚,加黄 二、三钱;如寒甚阳虚者,加制附子一、二钱;头痛,加川芎或白芷、细辛;阳虚气陷,加升麻;如肚腹泄泻,宜少减柴胡,加防风、细辛亦可。尝见伤寒之治,惟仲景能知温散,如麻黄、桂枝等汤是也;亦知补气而散,如小柴胡之属是也。至若阳根于阴,汗化于液,从补血而散,而云腾致雨之妙,则仲景犹所未及,故予制此方,乃邪从营解第一义也,其功难悉,所当深察。

柴陈煎:治伤风兼寒,咳嗽发热,痞满多痰等证。

柴胡(二、三钱)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五、七片)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寒胜者,加细辛七、八分;如风胜气滞者,加苏叶一钱五分;如冬月寒甚者,加麻黄一钱五分;气逆多嗽者,加杏仁一钱;痞满气滞者,加白芥子五、七分。

柴芩煎:治伤寒表邪未解,外内俱热,泻痢烦渴喜冷,气壮脉滑数者,宜此主之。及疟痢并行,内热去血,兼表邪发黄等证。

柴胡(二、三钱)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各二钱) 枳壳(一钱五分)水二钟,煎八分,温服。如疟痢并行,鲜血纯血者,加芍药二钱,甘草一钱;如湿胜气陷者,加防风一钱。

柴苓饮:治风湿发黄,发热身痛,脉紧,表里俱病,小水不利,中寒泄泻等证。

柴胡(二、三钱) 猪苓 茯苓 泽泻(各二钱) 白术(二、三钱) 肉桂(一、二、三钱)水一钟半,煎服。如寒邪胜者,加生姜三、五片;如汗出热不退者,加芍药一、二钱。

柴胡白虎煎:治阳明温热,表邪不解等证。

柴胡(二钱) 石膏(三钱) 黄芩(二钱) 麦冬(二钱) 细甘草(七分)水一钟半,加竹叶二十片,煎服。

归葛饮:治阳明温暑时证,大热大渴,津液枯涸,阴虚不能作汗等证。

当归(三、五钱) 干葛(二、三钱)水二钟,煎一钟,以冷水浸凉,徐徐服之,得汗即解。

柴葛煎:方在因阵十八。

治瘟毒表里俱热。

秘传走马通圣散:治伤寒阴邪初感等证。此方宜用于仓卒之时,其有质强而寒甚者俱可用。

麻黄 炙甘草(各一两) 雄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下,即汗。或加川芎二钱。

秘传白犀丹:发散外感瘟疫痈毒等证。

白犀角 麻黄(去节) 山茨菇 玄明粉 血竭 甘草(各一钱) 雄黄(八分)

上共为末,用老姜汁拌丸,如枣核大,外以红枣去核,将药填入枣内,用薄纸裹十五层,入砂锅内炒令烟尽为度,取出去枣肉,每药一钱,入冰片一分,麝香半分,研极细,瓷罐收贮。用时以角簪蘸麻油粘药点眼大角。轻者只点眼角,重者仍用些须吹鼻,男先左,女先右,吹点皆同。如病甚者,先吹鼻,后点眼。点后蜷足坐起,用被齐项暖盖半炷香时,自当汗出邪解。如汗不得出,或汗不下达至腰者不治。

又一制法,将前药用姜汁拌作二丸,以乌金纸两层包定,外捣红枣肉如泥,包药外约半指浓,晒干,入砂锅内,再覆以砂盆,用盐泥固缝,但留一小孔以候烟色,乃上下加炭火,先文后武,待五色烟尽,取出去枣肉,每 过药一钱,止加冰片二分,不用麝香。忌生冷、面食、鱼腥、七情。

上药,凡伤寒瘟疫,及小儿痘毒壅闭,痈毒,吼喘,及阴毒冷气攻心,或妇人吹乳,或眼目肿痛,鼻壅闭塞,并皆治之。

归柴饮:治营虚不能作汗,及真阴不足,外感寒邪难解者,此神方也。如大便多溏者,以冬术代当归亦佳。

当归(一两) 柴胡(五钱) 炙甘草(八分)水一钟半,煎服。或加生姜三、五片。或加陈皮一钱。或加人参。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