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稽炎晖纪物,首垂《本草》之经,云瑞名官,肇启《灵兰》之笈。宗传历代,各立家言, 衍迄今,尤工搜录。篁南江氏,有《类案》之编,东逸罗君,有《汇粹》之选。惟渊源之有自,斯继述之多人。矧吾吴文献之邦,乃良医荟萃之域,韩门昆季,擅卢扁之称,葛氏乔梓,绍张刘之学,新甫、启东二十子,前朝之着述已繁,生洲、路玉诸公,圣代之阐扬亦伙。《印机草》识元仪临证之慎重,《读书记》知在泾学业之深沉。凡此各自成书,出自诸家见地。康熙时有过君绎之者,裒集众贤治案,合镂为书,名曰《吴中医案》,此又片善悉录,一艺必庸,旁搜博采而成者也。夫广罗成效,固以志乡先辈之典型,而各抒论言,亦以征诸君子之诣力;况乎精是业者,高才不少,明其理者,卓识自多;匿采韬光,非乏枕中之秘;灵机妙绪,讵鲜囊底之珍,凡属蕴藏,可胜惋惜。仆谨仿《吴中医案》之旧帙,更辑《吴医汇讲》之新编,奥义显词,统为求教,长篇短节,并曰无拘,苟步武之克追,期当仁之不让。乃荷同志弗靳辉光,共表深思,互相赏析,或疏往训,既发覆而摘微,或出心裁,尤领新而标异,诠《玉版》之秘要,欣符丽泽之占,索《金匮》之真言,胥协盏簪之庆,勿谓禁方三十,独推思邈得其奇,须知《肘后》四编,不惟《抱朴》穷其蕴。纵酿花为蜜,未免书癖之讥,而集腋成裘,堪补艺林之阙。
乾隆壬子仲秋长洲唐大烈立三氏书于问心草堂
目录
- 自序
- 卷一
- 祷告药皇誓疏
- 温证论治
- 人身一小天地论
- 书方宜人共识说
- 卷二
- 日讲杂记
- 《金匮》上工治未病一节辩
- 辨《金匮》之
- 二阳之病发心脾解
- 维脉为病论治
-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张、吴、喻配为八大家论
- 医宜博览论
- 读《伤寒补天石》、《贯珠集》二书合记
- 妊娠阴脉小弱论
- 读书十则(有小序)
- 读书须看反面
- 读书须悟对面
- 读书须识正旨
- 读书必须汇参
- 读书须立主见
- 读书必须隅反
- 读书须善比例
- 读书须剔错处
- 读书须汰衍说
- 读书须辨讹字
- 卷三
- 石芝医话
- 管见刍言
- 核骨踝胫辩
- 烂喉丹痧论
- 脏腑受盛辩
- 大温中饮炙甘草汤合论
- 论柴胡
- 论犀角、升麻
- 辨紫茸之伪
- 辨郁金之误
- 大豆黄卷辩
- 瘟疫赘言
- 合论丹溪景岳相火大意
- 升降出入说
- 寸口趺阳紧脉不同论
- 中腑中脏辩
- 卷四
- 人身一小天地亦有南北两极论
- 命门脉诊辩
- 治肝补脾论
-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解
-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解
- 膀胱上口论
- 五芩散解
- 辨《素问》“浊气归心”之讹
- 祖气论
- 连珠
- 卷五
- 痘毒藏脾经说
- 痘出同时论
- 痘由太阴转属阳明论
- 题费建中《救偏琐言》
- 回澜论
- 葵菜预解痘毒说
- 拟张令韶《伤寒直解》辨证歌
- 卷六
- 三皇药王考
- 《脉诀》正讹
- 三焦论赘言
- 认疫治疫要言
- 趋庭杂记
- 辨医书音义
- 夏月忌枳说
- 喜伤心恐胜喜解
- 恐伤肾思胜恐解
- 思伤脾怒胜思解
- 怒伤肝悲胜怒解
- 忧伤肺喜胜忧解
- 百合病赘言
- 卷七
- 辨脾胃升降
- 气有余便是火解
- 东垣景岳论相火辩
- 古今元气不甚相远说
- 四时皆有伤寒说
- 幼科似惊非惊辩
- 痘科伏毒急于闷症说
- 司天运气赘言
- 周身经络总诀(有小序)
- 卷八
- 木郁达之论
- 颐毒颐字辩
- 方药等分解
- 保护元阳说
- 读《伤寒论》附记
- 论白
- 烂喉痧论
- 烂喉丹痧治宜论
- 痧疹今昔不同,治法亦异说
- 辨《活人书》妇人伤寒之说
- 摄生杂话
- 卷九
- 四大家辩
- 论《医宗必读》
- 论读景岳书不可专得其温补之益
- 考正古方权量说
- 《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辩
- 申明三年中气候相乖化疫之说
- 卷十
- 虚劳论
- 读先祖保阴煎谨记
- 六味地黄丸方解
- 八味地黄丸方解
- 司天运气征验
- 卷十一
- 三焦说
- 命门说
- 阴阳常变论
- 中道说
- 三百九十七法考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