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伤寒》书为叔和编次,已失其真,即林亿校本,亦已难得,今世所传,惟成无已注释之本而已。至三百九十七法,莫不津津乐道,而究鲜确指。汪苓友亦云∶前人所未明言,其引张孝培《伤寒类疏》桂枝汤服后至以助药力为一法,温覆至如水流漓又一法,称与诸家不同,顾吾不知其何本而有此。考前明有吾虞赵开美翻刻宋板《伤寒论》全文,其三百九十七法,于每篇之首注共几法,先则节录原文,开明第一、第二,次于原文之下,复列一、二、三之数,总计全书治法,了如也。但不知出自叔和,出自林亿,今之传本亡之者,殆为无己所删乎?后人未见宋刻,茫然不晓,如王安道亦未之见也。国朝王晋三虽于每方之下注以各法,亦不过继张孝培、汪苓友之志而爱礼存羊,究有未能悉洽者。故愚以为注书不应改移,止宜就文辨论,如朱子之贤,阙文错简,皆仍其旧,无已何人,而乃擅削,以致迄今,盈庭聚讼也。仆先祖笠山公,精于医理,傅极群书,临症之暇,静坐小斋,手不释卷,虽至老不倦。于暮年采取诸同学高论,辑成《吴医汇讲》行世。旧存见闻篇什,及诸公送来佳作,先祖必反复细阅,再商之二三老友,考订尽善,方始付梓。是以采取者果多,存止者亦复不少,缘集行海内,同人之公论系焉,不苟采选,可见仆先祖慎且重也。选至十一卷周省吾先生佳章之后,忽抱沉 ,于辛酉岁辞世,迄今十四载矣,痛音容之已杳,幸《汇讲》之流传。庆耆仅守遗板,即以十一卷第八页省吾先生佳作为止。庆耆年幼无知,不能克承家学,医林典籍,未经探讨,虽承佳章赐教,不敢续入集内,所以遵先祖慎采之遗意也。爰书数语,附于简末。
嘉庆十九年岁次甲戌春正月孙男庆耆百拜谨识
目录
- 自序
- 卷一
- 祷告药皇誓疏
- 温证论治
- 人身一小天地论
- 书方宜人共识说
- 卷二
- 日讲杂记
- 《金匮》上工治未病一节辩
- 辨《金匮》之
- 二阳之病发心脾解
- 维脉为病论治
-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张、吴、喻配为八大家论
- 医宜博览论
- 读《伤寒补天石》、《贯珠集》二书合记
- 妊娠阴脉小弱论
- 读书十则(有小序)
- 读书须看反面
- 读书须悟对面
- 读书须识正旨
- 读书必须汇参
- 读书须立主见
- 读书必须隅反
- 读书须善比例
- 读书须剔错处
- 读书须汰衍说
- 读书须辨讹字
- 卷三
- 石芝医话
- 管见刍言
- 核骨踝胫辩
- 烂喉丹痧论
- 脏腑受盛辩
- 大温中饮炙甘草汤合论
- 论柴胡
- 论犀角、升麻
- 辨紫茸之伪
- 辨郁金之误
- 大豆黄卷辩
- 瘟疫赘言
- 合论丹溪景岳相火大意
- 升降出入说
- 寸口趺阳紧脉不同论
- 中腑中脏辩
- 卷四
- 人身一小天地亦有南北两极论
- 命门脉诊辩
- 治肝补脾论
-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解
-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解
- 膀胱上口论
- 五芩散解
- 辨《素问》“浊气归心”之讹
- 祖气论
- 连珠
- 卷五
- 痘毒藏脾经说
- 痘出同时论
- 痘由太阴转属阳明论
- 题费建中《救偏琐言》
- 回澜论
- 葵菜预解痘毒说
- 拟张令韶《伤寒直解》辨证歌
- 卷六
- 三皇药王考
- 《脉诀》正讹
- 三焦论赘言
- 认疫治疫要言
- 趋庭杂记
- 辨医书音义
- 夏月忌枳说
- 喜伤心恐胜喜解
- 恐伤肾思胜恐解
- 思伤脾怒胜思解
- 怒伤肝悲胜怒解
- 忧伤肺喜胜忧解
- 百合病赘言
- 卷七
- 辨脾胃升降
- 气有余便是火解
- 东垣景岳论相火辩
- 古今元气不甚相远说
- 四时皆有伤寒说
- 幼科似惊非惊辩
- 痘科伏毒急于闷症说
- 司天运气赘言
- 周身经络总诀(有小序)
- 卷八
- 木郁达之论
- 颐毒颐字辩
- 方药等分解
- 保护元阳说
- 读《伤寒论》附记
- 论白
- 烂喉痧论
- 烂喉丹痧治宜论
- 痧疹今昔不同,治法亦异说
- 辨《活人书》妇人伤寒之说
- 摄生杂话
- 卷九
- 四大家辩
- 论《医宗必读》
- 论读景岳书不可专得其温补之益
- 考正古方权量说
- 《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辩
- 申明三年中气候相乖化疫之说
- 卷十
- 虚劳论
- 读先祖保阴煎谨记
- 六味地黄丸方解
- 八味地黄丸方解
- 司天运气征验
- 卷十一
- 三焦说
- 命门说
- 阴阳常变论
- 中道说
- 三百九十七法考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