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疮关系生死,非精于《内经》、《伤寒论》者不能疗,一有专门,则局量不阔,识见不广,沿流而昧其源,此道遂绝,即如建中滥觞,酿成今日之倒悬。究其变本加厉之故,因见痘初起,血有热,骇为毒火,峻用苦寒逆折,在尔时火势勃勃欲出,虽经冰伏,尚相持不下,不致入口即毙,医者遂信为用熟无碍,于是气机郁遏,红晕转深,倍增烦热,益共信为血热毒重,恣用寒凉,以误传误,其弊一也。遇真险症,即作危言,断以不治,而按日处方,尤害在手口相应,到得送终,病家不咎其手法之辣,转赞其眼力之高;医者益 自负,无复变计,断决愈精,声名鹊起,其弊二也。病家乐闻清解之说,妇妪嘈嘈,总以泻食积,降火毒为第一着,苟不迎合其意,即使收功后稍有咳嗽及痤 ,尚认为未曾解毒所致,归咎前医;其或过十余朝,诸法并穷,不得已加人参入清攻药中,为江心补漏,徒见气喘胸高,死后心头犹热,无识者益悔用补之误,视同鸩砒,时医深于世故,务求不失人情,其弊三也。刻板方治,通国皆然,稍有异同,便无声援,入附出污,显成时局,彼此互荐,方同一律,成固可以居功,败亦可告无罪,医道之行,惟此为嚆矢矣,彼惟急于道之行,宁复知其术之谬,况箕裘如是,衣钵如是,数页方书,锦囊具在,眼光本不盈尺咫,更无从参悟灵机,其弊四也。具此诸弊,种种相因,襁褓何知,遭此巨劫,谨披肝胆,吐心腹而告诸为人父母者,曰顺痘,本无不生之症,而误药转有致死之因;险痘,极有可生之路,而误药必无不死之幸;逆痘,尚有求生之法,而误药反为速死之方,与其误药,毋宁不药。年来痘疹甚行,比户哭声,顺而死者犹十之三,险而死者已十之七,幸而获愈者,非痘出极稀,即贫家无力延医,或儿性倔强,滴药不肯沾唇,否则药虽下咽,立即呕出,如有神助,求其因药而愈者,百不获一也。曾有一幼医之女痘殇,哭甚哀,余笑谓之曰∶君当取《左传》语自为告解,因朗诵“余杀人子多矣,能无及此乎”。嗟嗟!余岂好为垢病哉,亦思稍挽狂澜,为婴儿开一线生路耳,苟能明“不服药为中医”之训,则全活已过半矣,况由《内经》、《伤寒论》而精之者哉?
- 自序
- 卷一
- 祷告药皇誓疏
- 温证论治
- 人身一小天地论
- 书方宜人共识说
- 卷二
- 日讲杂记
- 《金匮》上工治未病一节辩
- 辨《金匮》之
- 二阳之病发心脾解
- 维脉为病论治
-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张、吴、喻配为八大家论
- 医宜博览论
- 读《伤寒补天石》、《贯珠集》二书合记
- 妊娠阴脉小弱论
- 读书十则(有小序)
- 读书须看反面
- 读书须悟对面
- 读书须识正旨
- 读书必须汇参
- 读书须立主见
- 读书必须隅反
- 读书须善比例
- 读书须剔错处
- 读书须汰衍说
- 读书须辨讹字
- 卷三
- 石芝医话
- 管见刍言
- 核骨踝胫辩
- 烂喉丹痧论
- 脏腑受盛辩
- 大温中饮炙甘草汤合论
- 论柴胡
- 论犀角、升麻
- 辨紫茸之伪
- 辨郁金之误
- 大豆黄卷辩
- 瘟疫赘言
- 合论丹溪景岳相火大意
- 升降出入说
- 寸口趺阳紧脉不同论
- 中腑中脏辩
- 卷四
- 人身一小天地亦有南北两极论
- 命门脉诊辩
- 治肝补脾论
-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解
-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解
- 膀胱上口论
- 五芩散解
- 辨《素问》“浊气归心”之讹
- 祖气论
- 连珠
- 卷五
- 痘毒藏脾经说
- 痘出同时论
- 痘由太阴转属阳明论
- 题费建中《救偏琐言》
- 回澜论
- 葵菜预解痘毒说
- 拟张令韶《伤寒直解》辨证歌
- 卷六
- 三皇药王考
- 《脉诀》正讹
- 三焦论赘言
- 认疫治疫要言
- 趋庭杂记
- 辨医书音义
- 夏月忌枳说
- 喜伤心恐胜喜解
- 恐伤肾思胜恐解
- 思伤脾怒胜思解
- 怒伤肝悲胜怒解
- 忧伤肺喜胜忧解
- 百合病赘言
- 卷七
- 辨脾胃升降
- 气有余便是火解
- 东垣景岳论相火辩
- 古今元气不甚相远说
- 四时皆有伤寒说
- 幼科似惊非惊辩
- 痘科伏毒急于闷症说
- 司天运气赘言
- 周身经络总诀(有小序)
- 卷八
- 木郁达之论
- 颐毒颐字辩
- 方药等分解
- 保护元阳说
- 读《伤寒论》附记
- 论白
- 烂喉痧论
- 烂喉丹痧治宜论
- 痧疹今昔不同,治法亦异说
- 辨《活人书》妇人伤寒之说
- 摄生杂话
- 卷九
- 四大家辩
- 论《医宗必读》
- 论读景岳书不可专得其温补之益
- 考正古方权量说
- 《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辩
- 申明三年中气候相乖化疫之说
- 卷十
- 虚劳论
- 读先祖保阴煎谨记
- 六味地黄丸方解
- 八味地黄丸方解
- 司天运气征验
- 卷十一
- 三焦说
- 命门说
- 阴阳常变论
- 中道说
- 三百九十七法考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