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当清热产血。产妇因火动胎,逆上作喘急者,急用条芩、香附之类为末调下。条芩,水中取沉者为佳。堕胎,乃气虚、血虚、血热。黄芩,安胎,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益母草,即茺蔚子,治产前产后诸病,能行血养血。难产可煎作膏,地黄膏、膝膏,皆可用。怀妊爱物,乃一脏之虚。假如肝脏之虚,肝气止能生胎,无余用也。又云∶不能荣其肝,肝虚故爱酸物。产前安胎,白术、黄芩为妙药也。条芩,安胎圣药也。俗人知,以为害而不敢用,反谓温热之药可养胎。殊不知产前宜清热,令血循经而不妄行,故养胎。胎热将临月,以三补丸加炒香附、炒白芍,蒸饼丸服。抑热,以三补丸,用地黄膏。有孕八九个月,必顺气,须用枳壳、紫苏梗。凡妊妇脉细匀,易产;大浮缓,火气散,难产。生产如抱舡过坝一般。
【入方】 固胎。
地黄(半钱) 归身 人参 白芍(各二钱) 白术(一钱半) 川芎(五分) 陈皮(一钱) 黄芩(半钱 甘草(三分) 黄连(少许) 黄柏(少许) 桑上羊儿藤(七叶圆者) 一本无芩
上 咀。每二钱,入糯米二十四粒,煎服。血虚不安者,用阿胶;痛者,用砂仁止痛,安胎行气故也。
束胎丸 第八个月可服。
炒黄芩(夏一两,春秋七钱半,冬半两) 白术(一两,不见火) 茯苓(七钱半,不见火) 陈皮(三两,忌火)
上为末,粥丸服。
达生散 又名束胎散。
大腹皮(三钱) 人参 陈皮(各半钱) 白术 芍药(各一钱) 紫苏(茎叶,半钱) 甘草(炙,二钱归身尾(一钱)
上作一服,入青葱五叶,黄杨脑七个,此即黄杨树叶梢儿也。或加枳壳、砂仁,以水煎,食后服。于八九个月,服十数帖,甚得力。夏月加黄芩,冬不必加,春加川芎。或有别证,以意消息于后。
气虚,加参、术;气实,倍香附、陈皮;血虚,倍当归,加地黄;形实,倍紫苏;性急加黄连;有热,加黄芩;湿痰,加滑石、半夏;食积,加山楂;食后易饥,倍黄杨脑;有痰,加半夏;腹痛,加木香、桂。
又方 第九个月服。
黄芩(一两,酒炒,不宜凉药,怯弱者减半) 白术(一两) 枳壳(炒,七钱半)滑石(七钱半,临月十日前小便多者减此一昧)
上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热汤下。多则恐损元气,气实人宜服。
又方 安胎
白术 黄芩 炒曲
上为末,粥丸服。一本云∶用条芩一二两为末,每一钱或半钱,浓煎白术汤调下。每次用白术五七钱煎汤。
恶阻从痰治,多用二陈汤。
戴云∶恶阻者,谓妇人有孕恶心,阻其饮食者是也。肥者有痰,瘦者有热,须用二陈汤
【入方】
白术(不拘多少)
上为末,水丸。随所好,或汤或水下。
子肿,湿多。
戴云∶子肿者,谓妇人手足或头面通身浮肿者是也。
【入方】
山栀子(炒,用一合)
上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
《三因》鲤鱼汤 治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
白术(五两) 茯苓(四两) 当归 芍药(各三两)
上细锉,以鲤鱼一头,修事如食法,煮取汁,去鱼不用。每服四钱,入鱼汁一盏半,姜七片,陈皮少许,煎至七分,去渣胎漏,气虚、血虚、血热,可服固孕之药。
戴云∶胎漏者,谓妇人有胎而血漏下者。
参术饮 治妊娠转胞。
四物汤加人参 白术 半夏(制) 陈皮 甘草
上 咀。入生姜煎,空心服。
【附方】
治胎动不安,已有所见。
艾叶 阿胶 当归 川芎(各三两) 甘草(一两)
上每服五钱,水煎熟,下胶令烊,温服。
胶艾汤 损动胎,去血腹痛。
艾叶 阿胶
上二味,水煎服。
难产,气血虚故也。此盖九月十月之际,不谨守者有之,亦有气血凝滞而不能转运者。
临月时,服野天麻熬膏,白汤调下,油、蜜、小便和极匀,治难产。
【入方】
砂仁 香附(醋煮) 枳壳 甘草
上为末。汤调,又以香油、蜜、小便和匀各半盏,调益母草末。
催生
白芷(灰) 百草霜 滑石
上为末。用芎归煎汤调下,或姜汁服。
天麻丸 易产。
天麻(即益母草六月间连根采阴干)
上为末,不拘多少,炼蜜丸如圆眼大。临产时,温酒或白汤化一丸,能除产后百病。
【附方】
催生如圣散
黄葵花(不以多少,焙干)
上为末。热汤调下二钱,神妙。或有漏血,胎脏干涩,难产痛剧者,并进三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实时产下。如无花,只以蜀葵子烂研小半合,以酒调,尤妙。亦治打扑伤损。如胎死不下,煎红花,温酒调下。经验方∶用子四十九或三十粒。歌曰∶黄金内子三十粒,细研酒调能备急,命若悬丝在须臾,即令眷属不悲泣。
又方
蛇蜕(一条,全者) 蚕蜕纸(一张,一方无)
上入新瓮中,盐泥固济,烧存性为末。煎榆白皮调下一钱,三服,觉痛便产。
又方 治产难,兼治胞衣不下并死胎。
蓖麻子七粒去壳,研细成膏,涂脚心,胞衣即下,速洗去。不洗肠出,却用此膏涂顶上,肠自缩入,如神之妙。
又方
月兔头(一枚,烧灰)
上为末。葱白汤调二钱,立生。
又方 治难产三日不下。
伏龙肝细研。每服一钱,酒调服之。又或吞鸡子黄三个,并少苦酒服之,立生。又或用赤小豆二升,水九升,煮取一升汁,入炙了明黄胶一两,同煎少时,一服五合。又用槐子十四又方∶当归为末,酒调方寸匕服。
胞衣不下取皂屋黑尘,研为细末。酒调方寸匕。
- 序二
- 附录
- 十二经见证
- 不治已病治未病
- 亢则害承乃制
-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 治病必求于本
- 卷一
- 中风一
- 中寒二(附伤寒、伤风)
- 中暑三(附暑风、注夏)
- 中湿四
- 瘟疫五(附大头天行病)
- 火六
- 卷二
- 斑疹七
- 疟八
- 痢九
- 泄泻十
- 燥结十一
- 霍乱十二
- 痰十三
- 哮喘十四
- 喘十五
- 咳嗽十六(附肺痿肺痈)
- 劳瘵十七
- 吐血十八
- 咳血十九
- 呕血二十
- 咯血二十一
- 衄血二十二
- 溺血二十三
- 下血二十四
- 肠风脏毒二十五
- 痔疮二十六
- 漏疮二十七
- 卷三
- 脱肛二十八
- 呕吐二十九
- 恶心三十
- 咳逆三十一
- 翻胃三十二
- 吞酸三十三(附嗳气)
- 痞三十四
- 嘈杂三十五
- 伤食三十六
- 疸三十七
- 水肿三十八
- 鼓胀三十九
- 小便不通四十
- 小便不禁四十一
- 关格四十二
- 淋四十三
- 赤白浊四十四
- 梦遗四十五(附精滑)
- 消渴四十六
- 发热四十七(附胸中烦热、虚热、虚烦不眠)
- 恶寒四十八(附面热、面寒)
- 自汗四十九
- 盗汗五十
- 补损五十一
- 六郁五十二
- 内伤五十三
- 积聚痞块五十四
- 香港脚五十五(附足跟痛)
- 卷四
- 痿五十六
- 厥五十七
- 五十八
- 痫五十九
- 癫狂六十
- 惊悸怔忡六十一
- 健忘六十二
- 痛风六十三
- 疠风六十四(附身上虚痒)
- 缠喉风喉痹六十五(附咽痛咽疮)
- 头风六十六
- 头眩六十七
- 头痛六十八
- 眉眶痛六十九
- 心脾痛七十
- 胁痛七十一
- 腹痛七十二(附腹中窄狭、绞肠痧)
- 腰痛七十三(附肾着)
- 疝痛七十四(附木肾、肾囊湿疮)
- 耳聋七十五
- 鼻病七十六
- 眼目七十七
- 口齿七十八
- 破滞气七十九(附气刺痛,附诸气)
- 附脾胃八十
- 瘿气八十一(附结核)
- 跌扑损伤八十二
- 破伤风八十三
- 诸疮痛八十四(附天泡疮、冻疮)
- 卷五
- 痈疽八十五
- 疔八十六
- 金汤疳癣诸疮八十七
- 妇人八十八
- 崩漏八十九
- 带下九十
- 产前九十一
- 产后九十二
- 子嗣九十三(附断子法)
- 小儿九十四
- 痘疮九十五
- 论倒仓法九十六
- 论吐法九十七
- 救急诸方九十八
- 拾遗杂论九十九
- 秘方一百
- 附录
- 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
- 丹溪翁传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