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属风热挟痰而作,自里而发于外,通圣散中消息,当以微汗散之,切不可下。内伤斑者,热之病发于外,微汗以散之,若下之非理。疹属热与痰,在肺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也。发则多痒或不仁者,是兼风兼温之殊,色红者,兼火化也。黄瓜水调伏龙肝去红点斑。
戴云∶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疹浮小有头粒者,随出即收,收则又出是也,非若斑之无头粒者,当明辨之。
【附录】斑疹之病,其为证各异。疮发 肿于外者,属少阳三焦相火也,谓之斑;小红靥行皮肤之中不出者,属少阴君火也,谓之疹。又伤下之晚,乃外感热病发斑也,以玄参、升麻、白虎等药服之。阴症发斑,亦出背胸,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症,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皮肤而为斑点,但如蚊蚋、虱、蚤咬形状,而非锦纹也。只宜调中温胃,加以茴香、芍药,或以大建中之类,其火自下,斑自消退,可谓治本而不治标也。
【入方】
调中汤 治内伤外感而发阴斑。
苍术(一钱半) 陈皮(一钱) 砂仁 藿香 芍药(炒) 甘草(炙) 桔梗 半夏 白芷 羌活枳壳(各一钱) 川芎(半钱) 麻黄 桂枝(各半钱)
上 咀。姜三片,水煎服。
消毒犀角饮子 治斑及瘾疹。
牛蒡子(六钱) 荆芥 防风(各三钱) 甘草(一钱)
上 咀。水煎。
通圣散 出丹溪经验方。
川芎 当归 麻黄 薄荷 连翘 白芍 黄芩 石膏 桔梗(一两) 滑石(三两) 荆芥 栀子白术(二钱半)甘草上锉。水煎服。如身疼,加苍术、羌活;痰嗽,加半夏。每服细末三钱,生姜三片,擂细荡起,煎沸服之。
玄参升麻汤 斑在身,治汗下吐后毒不散,表虚里实发于外,甚则烦燥谵妄。
玄参 升麻 甘草(等分)
上 咀。水煎。
化斑汤 治伤寒汗吐下后,斑发脉虚。
白虎汤加人参,守真再加白术。
上 咀。时时煎服。
大建中汤
黄 当归 桂心 芍药(各二钱)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半夏 黑附(炮去皮,各二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食前服。
- 序二
- 附录
- 十二经见证
- 不治已病治未病
- 亢则害承乃制
-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 治病必求于本
- 卷一
- 中风一
- 中寒二(附伤寒、伤风)
- 中暑三(附暑风、注夏)
- 中湿四
- 瘟疫五(附大头天行病)
- 火六
- 卷二
- 斑疹七
- 疟八
- 痢九
- 泄泻十
- 燥结十一
- 霍乱十二
- 痰十三
- 哮喘十四
- 喘十五
- 咳嗽十六(附肺痿肺痈)
- 劳瘵十七
- 吐血十八
- 咳血十九
- 呕血二十
- 咯血二十一
- 衄血二十二
- 溺血二十三
- 下血二十四
- 肠风脏毒二十五
- 痔疮二十六
- 漏疮二十七
- 卷三
- 脱肛二十八
- 呕吐二十九
- 恶心三十
- 咳逆三十一
- 翻胃三十二
- 吞酸三十三(附嗳气)
- 痞三十四
- 嘈杂三十五
- 伤食三十六
- 疸三十七
- 水肿三十八
- 鼓胀三十九
- 小便不通四十
- 小便不禁四十一
- 关格四十二
- 淋四十三
- 赤白浊四十四
- 梦遗四十五(附精滑)
- 消渴四十六
- 发热四十七(附胸中烦热、虚热、虚烦不眠)
- 恶寒四十八(附面热、面寒)
- 自汗四十九
- 盗汗五十
- 补损五十一
- 六郁五十二
- 内伤五十三
- 积聚痞块五十四
- 香港脚五十五(附足跟痛)
- 卷四
- 痿五十六
- 厥五十七
- 五十八
- 痫五十九
- 癫狂六十
- 惊悸怔忡六十一
- 健忘六十二
- 痛风六十三
- 疠风六十四(附身上虚痒)
- 缠喉风喉痹六十五(附咽痛咽疮)
- 头风六十六
- 头眩六十七
- 头痛六十八
- 眉眶痛六十九
- 心脾痛七十
- 胁痛七十一
- 腹痛七十二(附腹中窄狭、绞肠痧)
- 腰痛七十三(附肾着)
- 疝痛七十四(附木肾、肾囊湿疮)
- 耳聋七十五
- 鼻病七十六
- 眼目七十七
- 口齿七十八
- 破滞气七十九(附气刺痛,附诸气)
- 附脾胃八十
- 瘿气八十一(附结核)
- 跌扑损伤八十二
- 破伤风八十三
- 诸疮痛八十四(附天泡疮、冻疮)
- 卷五
- 痈疽八十五
- 疔八十六
- 金汤疳癣诸疮八十七
- 妇人八十八
- 崩漏八十九
- 带下九十
- 产前九十一
- 产后九十二
- 子嗣九十三(附断子法)
- 小儿九十四
- 痘疮九十五
- 论倒仓法九十六
- 论吐法九十七
- 救急诸方九十八
- 拾遗杂论九十九
- 秘方一百
- 附录
- 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
- 丹溪翁传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