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厥论》帝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阴阳之气根于肾,肾者足少阴也。其气由脏腑出于经脉,升降流行,仍归于脏,循环不休。如气有偏倾,则升降不调,而经脉郁闭,阴阳相格,不得交通,乃为厥逆。以其根于足少阴经,故厥起于足,阳衰为寒厥,阴衰为热厥也。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阴脉集于足下而聚足心,足心肾经之涌泉穴也。足三阴经行于趾内,足三阳经行于趾外,而阴阳之气,交接于指尖,互相通和而流行者,阳气胜则溢于阴位,故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阳气行于指表者不热,而阴气行于指里者独寒,以阴气集膝下而聚膝上,故寒不从外,而从五指之内上于膝,其阴盛阳衰可见矣。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太阴、阳明,统一身之阴阳,而阳明又主润宗筋者也。男女皆有宗筋,而聚于前阴,为太阴、阳明之所会合者也,故一身阴阳之气,亦聚会于此,以为生育之本也。人身与天地协议气化者,故春夏则阳升而多,阴降而少;秋冬则阴升而盛,阳降而衰。此人本质强壮,恃强妄作,秋冬阳气本衰而又伤之,夺其所用,迨冬至阳将升,与阴上争而不能复其元。上争者,如剥卦,剥必转复,阴阳方和。阳气既夺,不能复则不能应时升旺,其精气散溢而反下泄,阴邪之气,乘虚上僭,夫阴阳和平之元气,因中敷布而达外者也,阳气衰,则不能敷布渗营其经络,而阳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皆寒,而为厥逆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 悍,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络脉属卫,卫为阳;经脉属营,营为阴。酒气 悍助卫,故络脉满而经脉虚也。营卫之气出于脾胃,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侵入而胃不和,胃不和则水谷精气耗竭,而不营运于四肢也。此由醉饱欲火劫烁阴精,阳气变成邪热,聚于脾中不散,脾主肌肉,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肾阴之气因而日衰,邪阳之气独胜,故手足之热尤甚于身,名为热厥也。
- 自序
- 例言
- 卷一
- 禀赋源流总论
- 摄养为本总论
- 卷二
- 阴阳脏腑总论
- 卷三
- 营卫经络总论
- 卷四上
- 四诊合参总论
- 卷四下经解
- 格阳关阴脉
- 脉应四时阴阳
- 脉候部位
- 脉象辨病
- 诊脉察色观形
- 经脉应四时十二月
- 五脏绝脉
- 五脏脉象
- 辨脉平病死旺之象
- 辨平病死之脉
- 辨脉太过不及中外异病
- 真脏死脉
- 辨脉阴阳四时逆从病状
- 辨阴阳脏腑脉象病证
- 辨脉病生死
- 辨妇人怀妊崩产脉病
- 卷五
- 外感内伤总论
- 卷六
- 诸风病证
- 寒热
- 热中寒中
- 疠风寒热
- 五脏六腑头脑眼目中风
- 五脏中风形状
- 胃腑头等中风形状
- 风厥漉汗
- 劳风
- 酒风
- 肾风
- 风水
- 石水风水
- 虚邪贼风、虚风贼邪
- 九宫八风、太乙居游日期
- 九宫节气图注(缺
- 诸痹证
- 行痹痛痹着痹
- 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
- 肺痹心痹肝痹肾痹脾痹
- 肠痹胞痹
- 五脏证
- 六腑证
- 诸痹
- 众痹周痹
- 诸痛证
- 诸疟证
- 暑疟
- 寒疟温疟瘅疟
- 论治法
- 三阴疟
- 四时疟
- 又论温疟
- 又论瘅疟
- 足太阳疟
- 足少阳疟
- 足阳明疟
- 足太阴疟
- 足少阴疟
- 足厥阴疟
- 肺疟
- 心疟
- 肝疟
- 脾疟
- 肾疟
- 胃疟
- 治法所宜
- 卷七
- 寒热病证
- 寒热
- 皮寒热
- 肌寒热
- 骨寒热
- 治法随时分浅深
- 瘰
- 瘰死期
- 热病
- 热病
- 六经证
- 两感证
- 遗邪
- 温暑之分
- 肝热证
- 心热证
- 脾热证
- 肺热证
- 肾热证
- 未发先现色
- 外感伏邪互发
- 阴阳交死证
- 死证
- 肺邪
- 心邪
- 脾邪
- 肝邪
- 血分邪
- 肾邪
- 髓邪
- 少阳邪
- 手足阳明邪
- 脾肾经邪
- 肺脾经邪
- 辨生死
- 死证
- 阳明腑实证
- 乳子病热
- 婴儿病附
- 诸肿胀病
- 水胀
- 肤胀
- 鼓胀
- 肠覃
- 石瘕
- 诸胀脉证
- 五脏证
- 六腑证
- 诸胀由起
- 诸积病证
- 诸积
- 浅深部位现证
- 生成之由
- 论治法
- 肠胃积聚
- 息积
- 伏梁
- 胃脘痈
- 肥气伏梁息贲奔豚
- 诸厥病证
- 热厥寒厥
- 阴厥阳厥
- 六经厥
- 厥逆
- 肾虚厥病
- 阳厥怒狂
- 肾厥头痛
- 厥逆死证
- 诸痿病证
- 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
- 痿证之因
- 分辨形色
- 治法
- 偏枯肉苛
- 卷八
- 病邪传变
- 五脏移寒
- 五脏移热
- 六腑移热
- 病邪胜负传变
- 胜负传变
- 传变不常
- 传变死证
- 五逆五夺
- 诸瘅病
- 脾瘅
- 胆瘅
- 消瘅
- 兼论杂证病因
- 热中消中
- 黄胆
- 噎膈反胃 呕 哕 噫 太息 饥不欲食
- 噎膈反胃
- 呕
- 哕
- 噫
- 太息
- 饥不欲食
-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
- 便红飧泄
- 淫邪发梦
- 惑病
- 癫疾
- 癫狂
- 婴孩癫疾
- 不寐 不得卧 喘息
- 不寐
- 不得卧
- 喘息
- 目开不瞑
- 目闭不开
- 多卧少瞑
- 卒然多卧
- 治法
- 内伤诸病
- 内伤五脏
- 精气津液血脉虚脱
- 七情寒热变化九气致病
- 惊恐劳力诸伤
- 善忘
- 血枯
- 喑痱
- 五劳所伤
- 卒然失音
- 孕妇失音
- 咳嗽
- 五脏咳证
- 六腑咳证
- 治法
- 呵欠 唏 喷嚏 涎下 泣涕耳鸣啮舌颊唇
- 呵欠
- 唏
- 喷嚏
- 涎下
- 泣涕
- 耳鸣
- 啮舌颊唇
- 卷九
- 治法准则总论
- 卷十
- 运气要略缘起
- 运气提纲
- 五天五运图解
- 五运图解
- 运气总论
- 六十年运气相临之例
- 司天在泉左右间
- 五运主病
- 六气主病
- 天干本属(图缺)
- 天干化气
- 地支本属
- 五音本属
- 五运有三
- 主运推太角少角说
- 主运甲乙丙壬癸五年同
- 主运丁戊己庚辛五年同
- 客运定局
- 十干化气说
- 主气
- 客气
- 六气本宫
- 六气司天
- 南北政说
- 阴阳交尺寸反
- 掌图
- 天符岁会
- 九宫九星
- 五星
- 阴阳升降窒抑说
- 五运三气之纪(图缺)
- 齐化兼化得政总说
- 六十年运气主岁纪
- 六气迁正升降说
- 运气图
- 司天在泉南北政不应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