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五营运大论曰∶东方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在志为怒。调经论曰∶肝藏血,血有余则怒。宣明五气篇曰∶胆为怒,以肝胆相为表里,肝气虽强,取决于胆也。调经论曰∶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以阳为阴胜,病及于心也。《灵枢》本神篇曰∶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无过大怒,以怒发于阴而侵乎肾也。是肝胆心肾四脏,皆能病怒,所为多阴者多怒,亦曰阴出之阳则怒也。五常政大论曰∶木太过曰发生,其病怒。气交变大论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甚则善怒。又曰∶岁土不及,风反大行,民病善怒,其证餐泄,薄厥呕血,胸胁痛,气逆不下,喘渴烦心,消瘅肥气,以及外发痈疽等症。况目为肝窍,尤易受伤。初但昏如雾露中行,渐渐空中有黑花,久则神光不收,胆汁不应,则内急外干,睹物成歧。种种皆怒之贻戚也。盖怒必因内动而起,但动由于内,邪每乘之,当各从其所动之因而治之。因热而动者治其热,因风而动者治其风,因厥逆逼上者,则治所厥之邪。因阴虚而动者,补其阴,抑其阳,按而收之。因阳虚而气浮上者,则补其阳,敛其浮游之气。因五志而动者,各安其脏气以平之。因郁而发者,治其所郁之邪,开之达之。因精血不足者补之,不已则求其属以衰之。因胜克而动者,从盛衰之气而补泻之。中气虚衰而动者,补土以安之。上焦清明之气,不能主持而动者,亦当补中焦之谷气,推而扬之。因五脏六腑上注之精气不足而动者,察其何者之虚而补之。总以疏肝解郁为先,兼养精液,使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自然视物明朗,但木能克土,胃当其冲,肝病则胃病,切不可再加劳倦,以伤其脾。医者不察,以为目病皆热所致,竟以凉药投之,又伤其胃,肝胃俱伤,真元难复,终不免有失明之叹矣。
目录
- 朱序
- 张序
- 前跋
- 卷一
- 守正辟邪论
- 面部定位图解
- 五轮八廓大略
- 五轮解
- 八廓解
- 轮廓
- 运气总论
- 六气总论
- 风
- 寒
- 暑
- 湿
- 燥
- 火
- 七情总论
- 喜
- 怒
- 忧
- 思
- 悲
- 恐
- 惊
- 卷二
- 瞳神论
- 心经主病
- 肺经主病
- 肝经主病
- 脾经主病
- 肾经主病
- 三焦主病
- 小肠主病
- 胆经主病
- 胃经主病
- 大肠主病
- 膀胱主病
- 杂病总论
- 气病论
- 血病论
- 痰病论
- 食病论
- 郁病论
- 兼症总论
- 伤寒兼目疾论
- 瘟疫兼目疾论
- 中风兼目疾论
- 头风兼目疾论
- 虚劳兼目疾论
- 鼓胀兼目疾论
- 咳嗽兼目疾论
- 黄胆兼目疾论
- 遗浊兼目疾论
- 疟兼目疾论
- 泻痢兼目疾论
- 疮疡兼目疾论
- 胎产兼目疾论
- 经带兼目疾论
- 痘疹兼目疾论
- 五疳兼目疾论
- 辨脉法
- 辨舌法
- 用方法
- 用药法
- 卷三
- 汤丸备要
- 点药诸方
- 卷四
- 治验存参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