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而血之所主,在古方书皆言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凡伤心、伤脾、伤肝者,均能为经脉之病。又曰∶肾为阴中之阴,肾主闭藏;肝为阴中之阳,肝主疏泄。二脏俱有相火,其系上属于心,故心火一动,则相火翕然从之,多致血不静而妄行,此固一说。然相火动而妄行者有之,由火之盛也;若中气脱陷及门户不固而妄行者亦有之,此由脾肾之虚,不得尽言为火也。再如∶气道逆而不行者有之,由肝之滞也;若精血败而不行者亦有之,此由真阴之枯竭。其证极多,不得误认为滞也。是固心、脾、肝、肾四脏之病,而独于肺脏多不言及,不知血之行与不行,无不由气。如《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行、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此言由胃达脾,由脾达肺,而后传布诸经。故血脱者当益气,血滞者当调气。气主于肺,其义可知。是皆诸经之当辨者如此。然其微甚本末,则犹有当辨者。盖其病之肇端,则或由思虑,或由郁怒,或以积劳,或以六淫饮食。多起于心、肺、肝、脾四脏,及其甚也,则四脏相移,必归脾肾。盖阳分日亏,则饮食日减,而脾气、胃气竭矣;阴分日亏,则精血日涸,而冲任肾气竭矣。故予曰∶阳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此源流之必然,即治疗之要着。故凡治经脉之病,或其未甚,则宜解初病,而先其所因。若其已剧,则必计所归,而专当顾本。甚至脾、肾大伤,泉源日涸,由色淡而短少,由短少而断绝,此其枯竭已甚也。昧者无知,由云积血而通之、破之,祸不旋踵矣。
目录
- 上卷总论类
- 妇人九证
- 论难易
- 上卷经脉类
- 经脉之本
- 经脉诸脏病因
- 经不调
- 调经论外备用方
- 血热经早
- 血热论外方
- 血热经迟
- 血寒经迟
- 血寒论外方
- 血虚经乱
- 肾虚经乱
- 经期腹痛
- 经痛论外方
- 崩淋经漏不止
- 治崩淋经漏之法
- 崩漏论外方
- 杀血心痛
- 热入血室
- 辨经色
- 血枯经闭
- 经闭论外方
- 上卷胎孕类
- 胎脉
- 胎候
- 安胎
- 安胎论外方
- 恶阻
- 恶阻论外方
- 胎气上逼
- 胎漏
- 胎漏论外方
- 妊娠卒然下血
- 胎动欲堕
- 数堕胎
- 胎不长
- 鬼胎
- 妊娠药禁
- 妊娠寡欲
- 下卷产育类
- 滑胎
- 催生
- 滑胎、催生论外方
- 六逆产
- 胞破产难
- 胞衣不出
- 胞衣论外方
- 气脱血晕
- 儿初生(初诞法,详小儿门)
- 子死腹中
- 死胎论外方
- 产门不开、不闭、子宫不收
- 小产
- 小产论外方
- 下胎断产
- 下胎方∶
- 断产方∶
- 下卷产后类
- 论产后大补气血
- 论产后三禁
- 产后腹痛
- 产后发热
- 产后乍寒乍热
- 蓐劳
- 产后喘促
- 喘嗽论外方
- 产后恶露不止
- 血不止论外方
- 产后发痉
- 产后大便秘涩
- 产后杂证方
- 下卷带浊梦遗类
- 带下
- 带浊论外方
- 白浊遗淋
- 淋浊论外方
- 妇人梦与鬼交
- 下卷乳病类
- 乳少
- 乳出
- 吹乳、妒乳
- 乳痈、乳岩
- 下卷子嗣类
- 宜麟策(总论共十二段)
- 时气(天时一)
- 阴阳(天时二)
- 地利(地利一)
- 基址(地利二)
- 十机(人事一)
- 蓄外家(人事二)
- 药食(药食一)
- 用药法(药食二)
- 饮食(药食三)
- 男病(疾病一)
- 女病(疾病二)
- 盈虚吟
- 辨古
- 述古
- 下卷瘕类
- 论证
- 血
- 食
- 气瘕
- 下卷前阴类
- 阴挺
- 阴肿
- 阴疮
- 阴痒
- 阴冷
- 交接出血而痛
- 附∶《类经图翼·针灸要览》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