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
迟而滑者胀。盛而紧曰胀,阳中有阴也,故下之。趺阳紧而浮,紧为痛而坚满,浮为虚则肠鸣。弦而迟者,必心下坚。又肝木克脾,土郁结涎,闭于脏气,腑气不舒,胸则胀闭。脉浮而数,浮则虚,实则数。脉浮,风水、皮水皆浮。虚紧涩者胀。忧思链接,脾肺气凝,大肠与胃,不平而胀。脉,石水、黄汗皆沉。脉浮而滑,名风水。浮而迟,浮热迟湿,湿热相搏,石水必矣。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水走肠间。水满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洪大者生,微者死。腹胀便血,脉大时绝,极脉小疾者并死。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紧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亦生。
【因证】
盖肿胀之因,其始则一,其变则二,皆脾胃之土生焉。
水肿之因 盖脾虚不能制水,肾为胃关,不利则水渍妄行,渗透经络。其始也,目窠上微肿,颈脉动、咳,阴股寒、足胫胀,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短气不得卧者,为心水;小腹急满,为小肠水;大便鸭溏,为肺水;乍虚乍实,为大肠水;两胁痛,为肝水;口苦咽干,为胆水;四肢重,为脾水;小便涩,为胃水;腰痛足冷,为肾水;腹急肢瘦,为膀胱水。然此十水,谓之正水,审脉证,分经络而治之。
风水,脉浮恶风,归肝;皮水,脉亦浮,不恶风,喘渴,按没指,归肺;石水,脉沉,不恶风归肾;黄汗,脉沉迟,发热而多寒,归脾。
【治法】
腰以上肿宜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主治,使补脾气,实则能健运,以参、术是也,佐以黄芩、麦冬制肝木。腹胀加浓朴,气不运加沉、木香,使以通利,是必痊矣。开鬼门、洁净府,正此谓也。外有湿肿,用加附子,脉沉细是也。又有肿痛,为中寒也,加炮附是也。
胀满皆脾土转输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精微,聚而不散,隧道壅塞,清浊相混,湿郁于热,热又生湿,遂成胀满。
又寒湿抑遏,遏于脾土之中,积而不散而胀。即经云脏寒生满病是也。
又五积痰饮聚而不散,或宿食不化,皆成胀满。
烦心短气,卧不安,为心胀;虚喘咳满,为肺胀;胁痛引小腹,为肝胀;善哕四肢脱,体重不胜衣,卧不安,为脾胀;引背央央然。腰髀痛,为肾胀;腹满胃脘痛,妨食闻焦臭,大便难,为胃胀;肠鸣痛,冬寒飧泄,为大肠胀;小腹 满引腰而痛,为小肠胀;小腹气满而气癃,为膀胱胀;气满于肤 然,为三焦胀;胁痛胀,口苦,善太息,为胆胀。
寒气客于皮中, 然不坚,腹身大,色不变,按之不起,为肤胀;腹胀身皆大,色苍黄,腹筋起者,为鼓胀。
寒气客于肠外,与卫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着,其大也如鸡子,至其成如怀胎,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不以时下,名肠覃;寒气结于子门,闭塞不通,恶血当泻而不泻,血留止,日以益大如胎,月事不时,此生于胞中,为石瘕。此二者,皆生于女子,可道而下。
【治】
虚则宜补脾以养肺,流湿以散气。治以参、术,佐以平胃、茯苓。热加芩、连,血虚四物,死血桃仁。
风寒外邪,自表入里,寒变为热而胃实满,宜大承气下之;痰积宿食,宜以消导,或大黄丸下之。经云∶去菀陈 是也。
前者之外,有胃寒肠热,腹胀而且泄。胃寒则气收不行为胀,肠热则水谷不聚而泄。黄连、木香、大黄、浓朴、茯苓、青皮、茱萸。
又有胃热肠寒,故痛而且胀。胃热则善饥消谷,肠寒则血凝脉急,故痛而且胀。
又有颈肿、膺肿、胸胀,皆气不顺,有余于上。
又有身肿而冷,胸塞不能食,病在骨节,汗之安。
忌 面上黑点肺败,掌中无纹心败,脐突脾败,脚根肿肝败,腹满青筋肾败。
营卫俱绝,浮肿者死;唇肿齿焦者死;卒痛,面苍黑者死;脐肿反出者死;阴囊、茎俱肿者死;脉绝口张,肿者死;足趺肿胀,如斗者死。
变水汤 治肿胀。
白术 茯苓 泽泻(各二两) 郁李仁(二钱)
煎入姜汁,调以 、术,为建中之类。
楮实丸 治胀。
木香散 治肿。
木香 大戟 白牵牛(各一两)
上为末三钱,猪肾子一双,批作片子,糁末在内,煨熟,空心服。更涂甘遂末于肚上,少饮甘草水。
十枣丸 治肿胀。
五皮散 治肿皮水。
大腹皮 桑白皮 茯苓皮 生姜皮 陈皮 木香
消肿丸 滑石 白术 木通 牵牛 茯苓 半夏 陈皮 木香 丁香 瞿麦
酒糊丸,麦门冬汤下。
中满分消丸 治热胀、鼓胀、气胀。
黄芩(刮黄皮,一两) 黄连(炒,一两) 姜黄 白术 人参 猪苓 甘草(各一两) 茯苓缩砂 陈皮(各三钱) 枳实 半夏(各五钱) 浓朴(一两)。
广术馈坚汤 治胀,有积块如石,上喘浮肿。
浓朴 草豆蔻 归尾 黄芩 益智(各五钱) 甘草 黄连 白术 柴胡 神曲 泽泻(各三钱) 吴茱萸 青皮 陈皮(各二钱) 半夏(七钱) 桃仁 苏木 木香 红花(各一钱)牵牛(生炒各半两) 甘遂(半两) 金砂(三钱) 白术(一两)
煎服。
木香塌气丸 治胀。
胡椒 草蔻(面裹,煨) 木香(各三钱) 蝎梢(三钱五分,去毒)。
大补中气行湿散气汤
秘传十水丸 后用尊重丸退余水。
炒甜葶苈 泽泻 巴豆(去壳,出油) 醋煮 大戟 芫花(醋炒) 甘遂(醋炒) 桑白皮 汉椒 茯苓 雄黄
每三钱,五更水下,以肉压之,免恶心。
车水葫芦丸 止用一扫光为贵。
木香 丁香(各三钱) 沉香 黑白丑(各二钱) 枳壳 乌药 白芷 当归(各一钱)
茶丸。
尊重丸 治蛊胀。腹大水肿,气逆喘乏,小便涩,大便闭,虚危甚效。
沉香 丁香 人参 槟榔 木香 青陈皮 枳实 白牵牛 木通 车前 苦葶苈 赤茯苓(各四钱) 胡椒 海金砂 白豆蔻 蝎尾 滑石(各二钱五分) 萝卜子(炒,六钱) 白丁香(一钱) 郁李仁(两半,去皮)
姜汁糊丸,姜汤下。
气分与胸痹、中满皆相类。中满为气虚,胸痹为气实,气分挟痰饮。
营卫不利,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则身冷,阴气不通则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寸口迟而涩,迟则气不足,涩则血不足,气寒涎结,水饮所作。
妇人经水前断后病,名曰血分;先病水,后经断,名曰水分。
类别相似 湿肿类多,自正水之余,有风水、皮水、石水、黄汗等。入水门,如脾气横泄、香港脚、皮满肤胀、肠覃、石瘕、气分、血分、皆相似也。
类分 胀 有胃中风、脾中寒、中湿、心痹、肝虚、脾伤、脾热、饮聚、女疸。
小腹胀,有肾热、三焦虚寒、疡痈、女劳疸。面肿,肺中风、肾中风、胃寒、肺水。
有论 肿七证 有肺气隔于膜外,营运不得,遍身浮肿,脉浮,治宜调肺通气。
有男脏虚,女血虚,伤于冷毒之物成积,碍气道不通,腹急气喘,亦有四肢不肿,只肚鼓胀,脉弦,治宜化积。
有脾寒久年不愈,传为浮肿。且云内有伏热,因而泻利,及其热乘虚入脾,至胸腹急胀,脉数,治宜解热。
有脾主肌肉,肉如泥,按之不起,土湿病也,脉沉,治宜燥脾。
有脾虚不能制肾水,脾湿如泥,脉沉迟,治宜缓脾元利水道。
有伤风湿而肿,或伤冷湿而肿,气血凝涩,脉浮缓,治宜发散风湿也。
有久病气虚面浮,手足虚,气妄行者。妇人产后,或经事后,有此一证,是气虚也,治在调气补血。
结阳者,肿四肢。夫热胜则肿,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结于内,不得行于阴,热邪则菀于四肢,大便闭涩,是热也,非水也。宜服犀角、玄参、连翘、升麻、麦门冬、木通、芒硝。
有胁支满,或腹满痛,或胸胀,亦有经气聚而不行,如胁支满,少阳经气不行也。余皆仿此。
有头肿、臂肿、胸胀,皆气不顺,有余于上。
有身肿而冷,胸塞不能食,病在骨节,汗之安。
- 缪序
- 卷一
- 一、卒尸
- 二、痹
- 三、?(痉)
- 四、痿
- 五、厥
- 六、伤寒
- 六经余证
- 七、大头肿痛(附
- 蛤蟆瘟
- 八、霍乱
- 九、瘟病
- 十、伤暑
- 十一、疟
- 十二、疸
- 十三、劳(劳极 烦热 劳瘵)
- 劳极
- 烦热
- 劳瘵
- 卷二
- 十四、热
- 十五、吐衄下血
- 十六、下利
- 十七、泄
- 十八、自汗头汗
- 十九、淋(附小便不禁 肾脏风)
- 二十、头目痛(附脑痛、眉骨痛)
- 二十一、眩晕
- 二十二、心腹痛
- 二十三、腰痛(附腰胯肿痛、腰软)
- 腰胯重痛
- 腰软
- 二十四、肩背痛(附腰髀痛)
- 腰髀痛
- 二十五、胁痛(附身体痛)
- 身体痛
- 二十六、逆痰嗽
- 二十七、喘(附哮)
- 哮喘
- 卷三
- 二十八、宿食留饮(附痰饮)
- 二十九、嗳气吞酸嘈杂(附 气)
- 论 气
- 三十、积聚
- 三十一消渴
- 三十二、痞
- 三十三、肿胀
- 三十四、呕吐哕
- 三十五、噎膈
- 三十六、疮疡
- 三十七、痈疽
- 卷四
- 三十八、乳痈
- 三十九、瘰
- 四十、发斑
- 四十一、丹疹
- 四十二、金疮
- 四十三、倾仆
- 四十四、百药中伤
- 四十五、癫狂
- 四十六、惊悸
- 四十七、疝
- 四十八、脚气
- 四十九、虫(附狐惑)
- 五十、喉痹
- 五十一、口
- 五十二、舌
- 五十三、目
- 五十四、耳
- 五十五、鼻
- 五十六、齿
- 五十七、结燥
- 五十八、痔漏
- 五十九、妇人产胎
- 六十、带下
- 六十一、经候
- 六十二、崩漏
- 六十三、小儿证
- 六十四、杂证
- 六十五、杂治
- 六十六、脏证
- 六十七、七情证
- 六十八、杂脉
- 六十九、察视
- 七十、汗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