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迟、数,脉之纲领,《素问》、《脉经》皆为正脉。《脉诀》立七表、八里、九道之目、而遗数脉,不辨而知其不可宗。然体裁既变乎古而明其谬,意义自当分析于今而折其衷。天地未辟,老阴、老阳用事;天地既辟,少阴、少阳用事。少阳之数七,七主天,天有七政,居地之表;少阴之数八,八主地,地有八极(《淮南子》∶“九州岛之外,乃有八寅;八寅之外,乃有八 ;八 之外,乃有八极。”)。居天之里。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天包乎地,男强于女;牡健于牝,雄矫子雌)。经曰∶能知七损八益,则足以治病者,此也。天地之数,始于一而终于九,故天有九天、九星、九道之名(九星即∶贪野狼、且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道∶青道二、白道二、赤道二、黑道二、合黄道而为九也。九天,《周子》∶一为宗动天,二为恒天,以下七政各一重天。又《太元经》、一中天、二羡天、三从天、四更天、五粹天、六廓天、七减天、八沈天、九成天),地则有九州、九野、九河之号。黄帝因天之象以画地之形,广轮错综,无少畸零。《易》曰∶“地道无成而代有终。”其是之谓乎?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合气盈朔虚以置闺,而后岁功成焉。人一小天地也,七表以法天,八里以法地,九道以法天地之九数,补三脉以象归奇之闰。《脉诀》分类之义,想当然耳。今举为对待,配以阴阳,一物不离乎阴阳,以阴阳该之,而七表、八里、九道、余三,无不寓于其中,以俟千秋百岁,自有论定之者。
目录
- 凡例八则
- 卷一
- 总论
- 脉学源流
- 定脉部位
- 尺寸解
- 六部脉解
- 左心膻中肝胆肾小肠、右肺胸中脾胃命大肠・辨
- 定至数
- 二十七脉名目
- 有胃气者生
- 脉贵有神
- 读缓字法
- 四时平脉
- 浮、沉、迟、数四大纲
- 浮
- 沉
- 迟
- 数
- 对待总论
- 微与细对
- 微
- 细
- 虚与实对
- 虚
- 实
- 长与短对
- 长
- 短
- 弦与弱对
- 弦
- 弱
- 滑与涩对
- 滑
- 涩
- 芤与革对
- 芤
- 革
- 紧与散对
- 紧
- 散
- 濡与牢对
- 濡
- 牢
- 洪与伏对
- 洪
- 伏
- 结与促对
- 结
- 促
- 动与代对
- 动
- 代
- 奇经八脉
- 脏腑说
- 命门提要
- 三焦辨
- 心包络辨
- 反关脉解
- 七表八里九道三余脉辨
- 七诊辨
- 九候解
- 膻中解
- 丹田解
- 人迎气口解
- 冲阳太冲太溪解
- 卷二
- 男女尺脉异论
- 痨症脉数论
- 噎膈反胃脉缓论
- 体肥脉虚中症论
- 喘急脉论
- 气鼓脉弦数论
- 血症有不必诊脉、有必须诊脉论
- 咳嗽脉论
- 泄症脉论
- 水肿脉浮大沉细论
- 偏正头痛不问脉论
- 心气痛脉论
- 腰痛脉论
- 香港脚痛脉论
- 消渴从脉分症论
- 呕吐脉论
- 痿症不从脉论
- 风痹脉论
- 老痰不变脉论
- 痫症脉论
- 哮症脉乱无妨论
- 卷三
- 温病脉论
- 暑热脉论
- 痢症脉论
- 疟疾脉论
- 伤风脉论
- 伤寒脉论
- 瘟疫脉论
- 室女脉数反吉论
- 月经脉论
- 胎前全凭脉论
- 产后不凭脉论
- 小儿疳脉论
- 疑病、诈病脉论
- 平人脉歇止无妨论
- 纯阴脉症
- 内外痈疽先变脉论
- 摘平脉三不治症论
- 死生章
- 赋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