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乳中间,气聚之海,名曰膻中,无经络而有其官。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余读经文而穆然思、恍然悟,人自坠地以来,未逢笑口,先试啼声。知识甫开,端倪迸露,渐渐客气侵淫,本来流动充满之气,无复中存。百岁光阴,总是牵愁之岁月;半生阅历,哪寻极乐之寰区。所以生、病、老、死、苦,不能脱其轮回矣。如是,我闻观自在菩萨,心平气和,理直气壮。慈灯普照(王勃《普悲寺碑》;“宣佛镜于无方,演慈灯于已绝”);统五蕴以俱空(《涅 经》∶“五蕴胥空。”即六入之类);智炬长明(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序》∶“智灯智炬之光,照虚空于莫限”),驭十方而胥净(唐太宗《圣教序》∶“宏济万品,典御十方”)。破烦恼网以慧剑(《维摩经》∶“以智能剑,破烦恼网”),生安稳想于化城(《法华经》∶“法华道师于险道中化作一城,疲极之众,生安稳想)”。广大乾坤,逍遥世界;舒长日月,容纳须弥(《维摩诘经》“以须弥之高广,纳芥子中而不迫窄。”昆仑山西方曰须弥山)。若夫情根不断,憾种难翻。荆棘丛中,无非苦戚;“葛 藤里,绝少安闲。鼻观壅木樨之香(《罗湖野录》∶“黄鲁直从晦堂和尚游,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曰∶闻木樨香乎?”公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公欣然领解”),心期迷梅子之熟(《传灯录)∶大梅和尚曰∶“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曰∶“梅子熟也”。杳无妙叶(梁简文帝《元圃讲颂》∶“树葳蕤于妙叶”),哪发空花(叶昭明太子诗∶“意树发空花”)。然则涤偏气于往来,高悬明镜;涵元气于夙夜,永保灵犀(义山诗∶“心有灵犀一点通”)。云蕊函开,便为清福之地;月苗杯举,别有浩洞之天(陆龟蒙《道室诗》∶“月苗杯举有三洞,云蕊函开叩九章”)。克效臣使之司,允称喜乐之国。
目录
- 凡例八则
- 卷一
- 总论
- 脉学源流
- 定脉部位
- 尺寸解
- 六部脉解
- 左心膻中肝胆肾小肠、右肺胸中脾胃命大肠・辨
- 定至数
- 二十七脉名目
- 有胃气者生
- 脉贵有神
- 读缓字法
- 四时平脉
- 浮、沉、迟、数四大纲
- 浮
- 沉
- 迟
- 数
- 对待总论
- 微与细对
- 微
- 细
- 虚与实对
- 虚
- 实
- 长与短对
- 长
- 短
- 弦与弱对
- 弦
- 弱
- 滑与涩对
- 滑
- 涩
- 芤与革对
- 芤
- 革
- 紧与散对
- 紧
- 散
- 濡与牢对
- 濡
- 牢
- 洪与伏对
- 洪
- 伏
- 结与促对
- 结
- 促
- 动与代对
- 动
- 代
- 奇经八脉
- 脏腑说
- 命门提要
- 三焦辨
- 心包络辨
- 反关脉解
- 七表八里九道三余脉辨
- 七诊辨
- 九候解
- 膻中解
- 丹田解
- 人迎气口解
- 冲阳太冲太溪解
- 卷二
- 男女尺脉异论
- 痨症脉数论
- 噎膈反胃脉缓论
- 体肥脉虚中症论
- 喘急脉论
- 气鼓脉弦数论
- 血症有不必诊脉、有必须诊脉论
- 咳嗽脉论
- 泄症脉论
- 水肿脉浮大沉细论
- 偏正头痛不问脉论
- 心气痛脉论
- 腰痛脉论
- 香港脚痛脉论
- 消渴从脉分症论
- 呕吐脉论
- 痿症不从脉论
- 风痹脉论
- 老痰不变脉论
- 痫症脉论
- 哮症脉乱无妨论
- 卷三
- 温病脉论
- 暑热脉论
- 痢症脉论
- 疟疾脉论
- 伤风脉论
- 伤寒脉论
- 瘟疫脉论
- 室女脉数反吉论
- 月经脉论
- 胎前全凭脉论
- 产后不凭脉论
- 小儿疳脉论
- 疑病、诈病脉论
- 平人脉歇止无妨论
- 纯阴脉症
- 内外痈疽先变脉论
- 摘平脉三不治症论
- 死生章
- 赋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