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讨论燥。但是,这个燥是本燥还是标燥却应该搞清楚。阳明的本燥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它是凉燥。所以,《内经》又称为清气。当然,太过了就成为清邪。这与阳阴主合,主收,主降的特性相符合。而阳明病呢?就是阳明这样一个主合,主收,主降的本性被破坏了,这就成了阳明病。而最容易导致这个阳明的习性受损,最容易破坏阳明这个本性的,就是火热。因为火性炎上,火的这个性用就正好与阳明的性用相反,使阳明不能正常的收敛、沉降。所以,阳明病的这个燥显然与本燥相违,它是标燥,也就是热燥(燥热)。我们治疗这样一个燥要用白虎汤,要用三承气。白虎和承气是干什么的呢?它们都是清剂、降剂,都是泻火之剂。火热泻掉了,阳明的本性自然恢复。所以,阳明病主要讨论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是本性相违与本性恢复的问题。
另外,大家还应考虑到物性不灭的道理,这个地方有火热,这个地方蒸干了,另外一个地方就必然潮湿。反之亦然。燥湿相随。自然气候也是这样,大涝之后必大旱,大旱之后必大涝。为什么大涝之后必大旱,大旱之后必大涝呢?这就是自然的平衡,自然的调节,这就是物性不灭。老是下雨哪有那么多下的?那就必然要干旱。干旱久了,老在蒸腾,这个水总不会蒸到银河去,总不会蒸到外星球去。所以,蒸到一定的程度,升到一定的高度,它就要受一个降的因素制约,它就要降下来。升的时间久,降的时间就必然久;升的量大,降的量必然也大。所以,大旱之后必大涝,大涝之后必大旱。老子讲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合、相随,而寒热、燥湿、旱涝、昼夜、东西亦是如此。
阳明病何以神昏谵语?阳明病是气分热盛,是肠胃热盛。阳明热盛,蒸耗胃家津液,致胃肠干燥而成胃家实之病。那么,接着上面这个思路,胃家的这个津液被蒸耗到哪里去了呢?一部分从腠理排泄掉了,所以,阳明病有大汗,有手足濈然汗出。而另一部分呢?另一部分必往上走而形成湿。这个“湿”的产生过多,把清窍给蒙蔽住了,就会产生神昏和谵语。过去我们都说热盛神昏,热扰神明神昏,热盛怎么会神昏,热扰怎么会神昏?这个道理总不容易思考清楚。如果我们从上面这个角度去思考,是不是会清晰一些呢。
孟浩然的《春晓》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为什么不觉晓?为什么我们整个上午都昏昏欲睡?夏天上大课,到了上午3、4节,总有一大片要“倒”下去。我看这并不是同学们不用心思,而是这个昏沉来了确实让人无法抗拒。除非你真的头悬梁,锥刺股。那为什么产生这个现象呢?这就是因为春夏的阳气升腾,水被蒸发成为湿,这个湿往上走,当然就会影响清窍的神明。不过这个影响是生理度上的影响,这个湿所造成的“蒙蔽”比较轻微,能为我们正常的生理所承受。所以它只是产生昏沉,只是产生嗜睡。但它毕竟是产生影响了,它毕竟使我们“不觉晓”。而一旦这个影响的度超过了生理的范围,这就是阳明病讨论的范围。
上面这些内容实际上亦牵涉到一个标本的问题。运气里阳明为什么要与太阴互为标本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去思考。在六气的治法里,太阳太阴从本,少阳少阴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气。阳明为什么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呢?其实也可以从燥湿的关系去思考。阳明病有我们刚刚讲过的火气太过,火气太过,阳明就失去了它的本性,这个时候要用白虎、承气来治疗。大家思考过没有,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这些药,为什么要叫承气汤呢?承什么气?就是承的这个阳明之气,就是承的这个降气。现在火热来了,阳明不降了,所以要承气,要使它重新恢复降。我的先师把承气汤读作顺气汤,就是这个意思。顺气者,顺阳明之气也,顺降气也。如果反过来,阳明降得太厉害了,那也会引起燥。这个燥就是阳明本性的燥,只是太过而已。《素问》把这个燥称为燥淫,淫就是太过的意思。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这个时候再不能用承气汤,再承气不就燥上加燥,雪上加霜了。这个时候要改用辛温苦温的方法来润燥。阳明篇不有一个吴茱萸汤吗?信手拈来。吴茱萸汤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大家不要光看吴茱萸这味药很辛燥,反过来吴茱萸汤还可以治燥,还可以润燥。所以,关键的还是一个理,理搞清了,事情就好办。吴茱萸汤为什么不可以治凉燥?为什么不可以治燥咳?当然可以!这就叫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再一点就是今年是庚辰年,今年南方的雨水特别多。为什么呢?这与今岁的年之所加有没有关系?我想应该有关系。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去分析,而方法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无非是一升一降,一出一入,一寒一热,一水一火的问题。而归结起来,就是阴阳的问题。
阳明的运气义就讨论到这里,阳明的篇题也就讲到这里。
- 序
- 第一章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
-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 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 (1)中医目前的状况
- (2)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
- (3)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启示
- 2、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
- 3、传统理论的构建
- (1)何为理?
- (2)归纳与推演的结合
- (3)理性思考与内证实验
- (4)理论的运用
- 二、学问的传承
- 1、现代中医教育的模式
- 2、形而上与形而下
- 3、师徒相授
- (1)访雨路老师
- (2)师者,人生之大宝
- (3)在泸沽湖的意外收获
- 三、寻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经典
- 1、历史的经验
- 2、扫清认识经典的障碍
- 3、三种文化
- 4、学习经典的意义
- (1)不是守旧
- (2)万变不离其经
- (3)读经开智
- 5、认识经典与现代
- (1)保守性问题
- (2)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
- (3)《中基》能不能取代《内经》
- 6、如何学好经典
- (1)直觉与工具的重要
- (2)曾国藩的读经窍诀
- (3)基本条件
- 第二章 伤寒之意义
- 一、伤寒论说什么?
- 1、伤寒的涵义
- 2、杂病的涵义
- 3、论的涵义
- 二、认识阴阳探求至理
- 1、认识阴阳
- (1)阴阳的关系
- (2)主导问题
- (3)体用关系
- 2、伤寒总说
- (1)寒为冬气
- (2)何以养藏
- (3)伤寒即伤藏
- 第三章 阴阳的工作机制
-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2、三阴三阳
- 二、阴阳的离合机制
- 1、门户概念的引入
- 2、阴阳的开合枢
- (1)三阳之开合枢
- (2)三阴之开合枢
- (3)协同作用
- 3、开合枢病变
- (1)太阳开机的病变
- (2)阳明合机病变
- (3)少阳枢病
- (4)太阴开机病变
- (5)少阴枢病
- (6)厥阴合机病变
- 4、伤寒传足不传手
- 第四章 治病法要
- 一、医者的两个层次
- 1、下工层次
- 2、上工层次
- 二、临证察机
- 1、何以察机
- 2、十九病机
- 3、抓主证,识病机
- 第五章 太阳病纲要
- 一、篇题讲解
- 1、辨释
- 2、太阳释
- (1)太阳本义
- (2)太阳经义
- (3)太阳府义
- (4)太阳运气义
- 3、病释
- (1)病之造字
- (2)疾病的相关性
- (3)何以用“丙”
- 4、脉释
- (1)脉之造字
- (2)脉义
- (3)四时脉论
- 5、证释
- (1)造字
- (2)证的别义
- 6、治释
- 二、太阳病提纲
- 1、太阳病机条文
- 2、释义
- (1)脉浮
- (2)头项强痛
- (3)恶寒
- 三、太阳病时相
- 1、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 (1)与病机并重的条文
- (2)时释
- 2、欲解时
- (1)巳至未上
- (2)太阳病要
- (3)巳午未时相要义
- (4)太阳治方要义
- 3、欲作时
- 4、总观六经病欲解时
- 第六章 阳明病纲要
- 一、阳明释
- 1、阳明本义
- 2、阳明经义
- 3、阳明府义
- 4、阳明的运气义
- (1)燥义
- (2)燥何以配金
- (3)燥湿所配气
- (4)燥热与寒湿
- (5)阳明病之燥
- 二、阳明病提纲
- 1、总义
- (1)阳明病的不同路径
- (2)对下法的现代思考
- 2、脾约
- 3、正阳阳明
- (1)历代医家之释
- (2)正阳本义
- (3)胃家实
- 4、少阳阳明
- (1)三阳治法
- 三、阳明病时相
- 1、申至戌上
- 2、阳明病要
- 3、欲解时相要义
- 4、阳明治方要义
- 5、阳明欲剧时相
- (1)寅至辰上
- (2)日晡所发潮热
- 6、对高血压病的思考
- 第七章 阳病纲要
- 一、少阳解义
- 1、少阳本义
- 2、少阳经义
- 3、少阳府义
- 4、少阳运气义
- 二、少阳病提纲
- 1、总义
- (1)少阳病机
- (2)三窍的特殊性
- (3)苦、干、眩义
- 2、别义
- (1)五窍之特点
- (2)九窍之布局
- (3)否极泰来
- 三、少阳病时相
- 1、寅至辰上
- 2、少阳病要
- 3、少阳时相要义
- 4、少阳持方要义
- (1)象数层面
- (2)“物”的层次
- (3)选择服药的时间事半功倍的法门。
- 5、《本经》中两味特殊的药
- (1)临界相变
- (2)东西法门
- 6、少阳之脉
- 第八章 太阴病纲要
- 一、太阴解义
- 1、太阴本义
- (1)太阴者,言脾土也
- (2)太阴者,言肾水也
- (3)水土合德“水土合德,世界大成矣。”
- (4)水土流失站在中医的立场看环境。
- 2、太阴经义
- 3、太阴藏义
- (1)脾之造字
- (2)脾不主时
- (3)脾主肉
- (4)人为倮虫之长
- (5)脾主中焦
- 4、太阴运气义
- (1)湿义解
- (2)湿何以配土
- (3)辰戌丑未
- (4)天地交通的标志
- (5)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二、太阴病提纲
- 1、太阴病机
- 2、太阴的位性特征
- 3、太阴的病候特征
- (1)其用有二,其病亦二
- (2)太阴利的特点
- (3)藏寒
- (4)谏议之官将脾定为谏议之官真是太重要了。
- 三、太阴病时相
- 1、亥至丑上
- 2、欲解时要义
- 3、欲剧时相
- 4、太阴治方要义
- (1)四逆义
- (2)四逆汤解
- 第九章 少阴病纲要
- 一、少阴解义
- 1、少阴本义
- (1)坎水义
- (2)离火义
- (3)同名少阴
- (4)乾坤生六子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 2、少阴经义
- 3、少阴藏义
- 甲、心
- 乙、肾
- 4、少阴运气义
- 二、少阴病提纲
- 1、微妙在脉
- 2、但欲寐
- (1)人之寤寐
- (2)日入地者,太阴也;日出地者,厥阴也
- 3、少阴病形
- (1)但欲寐而心烦
- (2)渴而小便色白
- 三、少阴病时相
- 1、子者复也
- (1)七日来复
- (2)冬至一阳生
- (3)欲解时要义
- 2、欲解何以占三时
- 四、对AD病的思考
- 第十章 厥阴病纲要
- 一、厥阴解义
- 1、厥阴本义
- 2、厥阴经义
- 3、厥阴藏义
- 甲、肝
- 乙、心包
- 4、厥阴运气义
- (1)风义抓住了风实际就抓住了六气。
- (2)木义
- 二、厥阴病提纲
- 1、消渴
- (1)消渴泛义
- (2)厥阴何以渴
- (3)六经辨渴
- (4)厥阴治渴方
- (5)对糖尿病的思考糖代谢与木土的关系。
- 2、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 3、饥而不欲食
- 4、食则吐蛔
- 5、厥阴禁下
- 三、厥阴病时相
- 1、丑时义
- (1)两阴交尽
- (2)丑辟临
- (3)丑与厥
- (4)厥热胜复
- 2、厥阴方义
- (1)厥阴的立方原则
- (2)乌梅丸解
- 结语
- 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