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思考中医》 刘力红 2.15千字

笔者于此部书稿的许多章节都谈到《易》,《易》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有关这一点,孔子在《易·系辞》中曾作过一个十分经典和权威的交代,其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三才之道也。”无独有偶,《素问·气交变大论》亦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易兼三才,而广大悉备;医知天地人,而可长久。从这里看去,古人言医易相通,医易同源,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

医易是否相通?我们且看《易》坤卦上六爻之“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个龙是什么?龙战于野,何以其血玄黄?乍看起来,真是像二龙争战于野,打得两败俱伤,流出玄黄之血来。而古来确实有不少易家持此见解。如近代的一位大易家,即于上句下注云:“盖古人认为,龙本凉血动物,其血不赤,黑龙血黑,黄龙血黄,故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此二龙相斗,两败俱伤之象。”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国人即是龙的传人。如果这样来看易中之龙,那不但真见不着这龙的首尾,且也将整个华夏民族贬低了。一个冷血动物,怎么能传承出这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因此,这样的看法,不但于理不通,于事亦不符也。

那么,这个龙究竟指的什么?龙战于野,何以其血玄黄?兹引《周易尚氏学》于坤上六爻辞下的一段注释以资说明:“阴至上六,坤德全矣。故万物由以出生。然孤阴不能生也。荀爽云:消息之位,坤在于亥,下有伏乾,阴阳相和,故曰龙战于野。坤为野,龙者阳。说文壬下云: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乾凿度云:乾坤合气戌亥,合气即接。九家云:玄黄天地之杂,言乾坤合居。夫曰相合,曰合气,曰合居,则战之为和合明矣。皆与许诂同也。而万物出生之本由于血,血者天地所遗氤氲之气。天玄地黄,其血玄黄者,言此血为天地所和合,故能生万物也。易林说此云:符左契右,相与合齿;乾坤利贞,乳生六子。夫曰符契,曰合齿,则乾坤接也,即龙战于野也。消息卦,坤亥下即震子出,故曰乳生六子。彖传云:乃终有庆。庆此也。惟荀与九家,皆以血为阴,仍违易旨。易明言天地杂,则血非纯阴可知。纯阴则离其类矣,胡能生物。至侯果谓阴盛似阳。王弼干宝谓阴盛逼阳,阳不堪故战。以战为战争。后孔颖达朱子,因经言战又言血,疑阴阳两伤者,皆梦呓语也。清儒独惠士奇用许说谓战者接也。阴阳交接,卦无伤象。识过前人远矣。”

《易经》以象寓理,又复以辞言象。是故象不离辞,辞不离象也。离辞则象无以明,象无以明,理亦无从明之。若以象为多余,离象而言辞。则势如空楼言鹤,鲜有不梦呓语者。即以龙为凉血动物,已足见一斑。龙绝不是什么凉血动物,战也非战斗、争斗。“龙战于野”我们当合起来看,它其实就是讲的乾坤和合,阴阳交接的这样一个状态。乾坤本有天地尊卑之别,阴阳本有“男女授受不亲”之异。从这个别,从这个异,现在却走到一起来了,和合了。为什么呢?当然是阴升阳降,天地气交的缘故。天地气交,则生云雨。刚刚还天高云淡,忽然间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天地一团,满地黄水。这不就“其血玄黄”了吗?

所以,“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它完全是讲的雷电云雨这样一个特殊的自然征象。其实这个征象的描述不足奇,奇的是为什么要把它放在坤卦的上六爻来讨论。这就是说你要讨论“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意义,你必须要结合上六爻这个特殊的象。有这个象,易的真实义才能和盘托出。若离象来言易,离象来言义,那就如尚氏所云,多半是梦呓之语了。将龙作冷血动物,将战作争战,就是离象言易、离象言义的一个明证。

前面我们曾探讨过龙的涵义,龙是主管兴云布雨的。看过《西游记》的人,对这一点应该很清楚。悟空想要降雨的时候,怎么办呢?就把龙王招来。龙王一现身,就兴起云作起雨来。要是小说家,我们可以就此打住了。将这云雨之事一概交与龙王老子。可是作为医家,作为易家,却还不能就此了事。还必须知道这个云雨是由“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由天地气交而生云雨。这样我们也就知道,龙实际上就是讲的天地的气交。龙为什么配属东方?惊蛰雷动为什么在春?四海龙王为什么以东海敖广为长?雨水节气为什么亦在春?春为什么主万物之生?这一切不都与天地气交相关吗?

《易·系辞》云:“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絪缊了,万物才化醇。那什么是天地絪缊呢?孔子怕我们这些后生小子悟性差,搞不清楚,所以,特别补出一句“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男女构精大家总该明白吧。尤其是现在的人,别说是大学生,许多中学生已然是过来人了,思来不免忧心忡忡。所以,絪缊讲的就是天地的交通,说得再俗一点,就是天地在做爱。这一做爱的结果,便是“万物化醇”。用做爱这个词还是觉得不恰当,有些亵渎天地,亵渎天地,则恐遭天谴,所以,还是用絪缊为好。

絪缊这个词很有意思,有时是只可意会难以言说,更不可书之于纸。诸位只好将就会去。天地在絪缊的过程中,它是不欲人见的,因为这是隐秘事。怎么办呢?那就打雷下雨吧。雷雨来了,大家总要躲起来,乘这个时刻,天地也就絪缊了。所以,用絪缊这个词,用絪缊这个义,是很文明的。

我们从“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知道它都是讲的一回事,言龙言战,便知道天地絪缊了。而天地絪缊,万物化醇。人虽称人,亦是万物之一。所以,人作为龙的传人,有什么不可以承当?

我们看“三言”“二拍”这一类旧小说,古人将男女之事,阴阳交接之行作什么言?作交战言,作云雨事言。这一方面说明天人合一诚非虚语,另一方面亦证明尚氏及笔者之说非虚言。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为什么要放到坤之上六爻来讨论呢?以坤至上六,其德乃全。坤德一全,则与太阴无异。这“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天地絪缊,万物化醇”,与此“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还有什么区别么?要是没有区别,那医易相通,医易同源,便没什么疑问了。

太阴湿土的意义非常广大,单就这个“化”、这个“云雨”,已然举足轻重了。我的硕士导师陈治恒教授认为,中医最重要的问题是“两本三枢”。哪两本?就是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先天之本为肾,后天之本即此太阴脾胃。哪三枢呢?一个是少阳枢,一个是少阴枢,还有一个就是太阴脾所主的升降之枢。两本三枢中,太阴就占去一本一枢。所以,太阴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大家不可看太阴的篇幅最少,就以为可以一笔带过。像前面我们说的,研究倮虫,研究人,就要全仗这个太阴。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