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消渴,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一个现代的病名,就是糖尿病。从文献记载来看,实际早在隋末的时候就已经把消渴病当作糖尿病了。那么,厥阴提纲条文中提到的这个消渴与隋唐以后的消渴病,亦即与现代的糖尿病有什么联系呢?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在讲到厥阴提纲证时,老师还会专门强调不要将厥阴的消渴当成现代的消渴(糖尿病),教材的释义也这样明文规定。厥阴病很主要的一个证是消渴,而现代糖尿病很主要的一个证也是消渴。虽然厥阴提纲证的消渴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是,糖尿病与厥阴病会不会就没有关系呢?这个问题萦绕心头,久久难去。
我们知道,糖尿病很直观的一个情况就是血糖升高,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时,超过了肾的糖阀值,这时就会连带出现尿糖。所以,古人对糖尿病的诊断就主要通过对尿糖的观察。尿糖怎么观察呢?那个时候又没有尿糖试纸,这就要靠蚂蚁帮忙。蚂蚁嗅觉很灵,尤其对于糖更是灵敏,一般的尿拉到地上是不招蚂蚁的,蚂蚁也怕这个臊味,可是糖尿病人的尿拉到地上,很快就会招来许多蚂蚁。古人就通过这个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糖在身体的作用主要是为身体的组织器官提供能量,那么,现在血糖为什么会升高呢?现代的说法主要是胰岛素的不足,所以,过去治疗糖尿病的惟一方法,便是设法补充胰岛素,或是设法刺激胰岛细胞的分泌。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胰岛素的不足仅仅是一个方面,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机体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发生障碍。所以,看起来好像是血糖很高,好像是糖多了。而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真实的情况却是机体组织细胞内处于缺糖的状态。正是因为机体组织内处于这样一种糖缺乏的状态,所以,你不足我就得补足你。怎么补足呢?当然就需要机体启动各式各样的方法,其中一个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方法就是易饥,就是多食。糖尿病人的易饥多食其实就是由此而来。而在生化上的一个集中表现,便是血糖升高。因此,对于糖尿病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宏观的认识。它不是糖太多,而是糖不足。因而,糖尿病的关键问题是要没法解决糖的利用问题。扫除了糖利用过程中的障碍,糖尿病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以上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对糖尿病作了一个大致剖析,那么,从中医的角度,尤其是从伤寒六经的角度,我们怎样去看待这个问题呢?血糖升高是不是土跑到水里面去了?糖尿病属于糖的代谢利用障碍,糖在中医它属于哪一类的东西呢?糖是甘味的东西,而甘味于五行属土,所以,很显然,糖应归到土这一类。因此,糖的代谢、利用障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应该是土系统的障碍。土系统怎么障碍呢?从上述直观的角度我们知道,糖尿病就是血中的糖太多了,糖太多当然也就是土太多,而血于中医、于自然它可以与什么类比呢?它可以与江河类比。故古人云:人之有血脉,如大地之有江河。所以,把血中的糖分过多的这样一个病理情况放到自然里,实际就是水中的土太多了,江河中的土太多了。
过去,我们沿着长江往西走,江中的水是碧绿碧绿的,再加上两岸青山的依衬,真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可是现在我们再去长江看一看,原来的青山不在了,绿水也变得黄浊。绿水为什么会黄浊呢?水中的土太多了。土本来应该呆在它的本位上,不应该到河流里,可现在为什么会跑到河流里来呢?根子在木。这个原因我们在太阴篇里已经讨论过,就是土的流失。由于树木砍伐,植被减少,所以,土就很难安住在本位上,几度风雨就把它带到河流里了。由此可见,水中的土太多,使河流变得浑浊,其根本的原因还是木少了,植被少了。看上去好像是土的问题,土不安分,跑到水里来滋事,使我们看不到从前的绿水,可是追溯它的根子,却是在木上面。
我们遵循老子的“道法自然”,将上述糖尿病的过程放到自然里,就知道糖尿病虽然是土系统的毛病,可是它的病根却在木系统上,却在厥阴上。厥阴的提纲证为什么首言消渴呢?这里的消渴与后世的消渴病(糖尿病)是不是没有关系呢?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很显然,我们将糖尿病放到厥阴病里来思考,这便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三消学说,使我们得以从真正的源头上来设立对治的方法。这便将糖尿病的论治,糖尿病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自然境界。迄今为止,现代医学还是认为糖尿病是不可治愈性疾病,必须终身服药。而我们从厥阴的角度,能不能找到一个治愈的方法呢?对此我是满怀信心的。用中医的思想武装中医。我们通过思考,利用中医的方法治愈了现代医学认为不能治愈的疾病,这个算不算现代化呢?这个不但是现代化,而且应该是超现代化。作为人类,我想他更希望中医以这样的方式来出奇制胜地为现代提供服务。用现代的仪器设备将中医武装起来,甚至武装到牙齿,不是没有用处,但,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不是惟一的方法。我们应该更多地开动脑筋,用中医的思想来武装中医,只有这样,中医的路才可能走得长远。
- 序
- 第一章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
-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 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 (1)中医目前的状况
- (2)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
- (3)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启示
- 2、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
- 3、传统理论的构建
- (1)何为理?
- (2)归纳与推演的结合
- (3)理性思考与内证实验
- (4)理论的运用
- 二、学问的传承
- 1、现代中医教育的模式
- 2、形而上与形而下
- 3、师徒相授
- (1)访雨路老师
- (2)师者,人生之大宝
- (3)在泸沽湖的意外收获
- 三、寻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经典
- 1、历史的经验
- 2、扫清认识经典的障碍
- 3、三种文化
- 4、学习经典的意义
- (1)不是守旧
- (2)万变不离其经
- (3)读经开智
- 5、认识经典与现代
- (1)保守性问题
- (2)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
- (3)《中基》能不能取代《内经》
- 6、如何学好经典
- (1)直觉与工具的重要
- (2)曾国藩的读经窍诀
- (3)基本条件
- 第二章 伤寒之意义
- 一、伤寒论说什么?
- 1、伤寒的涵义
- 2、杂病的涵义
- 3、论的涵义
- 二、认识阴阳探求至理
- 1、认识阴阳
- (1)阴阳的关系
- (2)主导问题
- (3)体用关系
- 2、伤寒总说
- (1)寒为冬气
- (2)何以养藏
- (3)伤寒即伤藏
- 第三章 阴阳的工作机制
-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2、三阴三阳
- 二、阴阳的离合机制
- 1、门户概念的引入
- 2、阴阳的开合枢
- (1)三阳之开合枢
- (2)三阴之开合枢
- (3)协同作用
- 3、开合枢病变
- (1)太阳开机的病变
- (2)阳明合机病变
- (3)少阳枢病
- (4)太阴开机病变
- (5)少阴枢病
- (6)厥阴合机病变
- 4、伤寒传足不传手
- 第四章 治病法要
- 一、医者的两个层次
- 1、下工层次
- 2、上工层次
- 二、临证察机
- 1、何以察机
- 2、十九病机
- 3、抓主证,识病机
- 第五章 太阳病纲要
- 一、篇题讲解
- 1、辨释
- 2、太阳释
- (1)太阳本义
- (2)太阳经义
- (3)太阳府义
- (4)太阳运气义
- 3、病释
- (1)病之造字
- (2)疾病的相关性
- (3)何以用“丙”
- 4、脉释
- (1)脉之造字
- (2)脉义
- (3)四时脉论
- 5、证释
- (1)造字
- (2)证的别义
- 6、治释
- 二、太阳病提纲
- 1、太阳病机条文
- 2、释义
- (1)脉浮
- (2)头项强痛
- (3)恶寒
- 三、太阳病时相
- 1、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 (1)与病机并重的条文
- (2)时释
- 2、欲解时
- (1)巳至未上
- (2)太阳病要
- (3)巳午未时相要义
- (4)太阳治方要义
- 3、欲作时
- 4、总观六经病欲解时
- 第六章 阳明病纲要
- 一、阳明释
- 1、阳明本义
- 2、阳明经义
- 3、阳明府义
- 4、阳明的运气义
- (1)燥义
- (2)燥何以配金
- (3)燥湿所配气
- (4)燥热与寒湿
- (5)阳明病之燥
- 二、阳明病提纲
- 1、总义
- (1)阳明病的不同路径
- (2)对下法的现代思考
- 2、脾约
- 3、正阳阳明
- (1)历代医家之释
- (2)正阳本义
- (3)胃家实
- 4、少阳阳明
- (1)三阳治法
- 三、阳明病时相
- 1、申至戌上
- 2、阳明病要
- 3、欲解时相要义
- 4、阳明治方要义
- 5、阳明欲剧时相
- (1)寅至辰上
- (2)日晡所发潮热
- 6、对高血压病的思考
- 第七章 阳病纲要
- 一、少阳解义
- 1、少阳本义
- 2、少阳经义
- 3、少阳府义
- 4、少阳运气义
- 二、少阳病提纲
- 1、总义
- (1)少阳病机
- (2)三窍的特殊性
- (3)苦、干、眩义
- 2、别义
- (1)五窍之特点
- (2)九窍之布局
- (3)否极泰来
- 三、少阳病时相
- 1、寅至辰上
- 2、少阳病要
- 3、少阳时相要义
- 4、少阳持方要义
- (1)象数层面
- (2)“物”的层次
- (3)选择服药的时间事半功倍的法门。
- 5、《本经》中两味特殊的药
- (1)临界相变
- (2)东西法门
- 6、少阳之脉
- 第八章 太阴病纲要
- 一、太阴解义
- 1、太阴本义
- (1)太阴者,言脾土也
- (2)太阴者,言肾水也
- (3)水土合德“水土合德,世界大成矣。”
- (4)水土流失站在中医的立场看环境。
- 2、太阴经义
- 3、太阴藏义
- (1)脾之造字
- (2)脾不主时
- (3)脾主肉
- (4)人为倮虫之长
- (5)脾主中焦
- 4、太阴运气义
- (1)湿义解
- (2)湿何以配土
- (3)辰戌丑未
- (4)天地交通的标志
- (5)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二、太阴病提纲
- 1、太阴病机
- 2、太阴的位性特征
- 3、太阴的病候特征
- (1)其用有二,其病亦二
- (2)太阴利的特点
- (3)藏寒
- (4)谏议之官将脾定为谏议之官真是太重要了。
- 三、太阴病时相
- 1、亥至丑上
- 2、欲解时要义
- 3、欲剧时相
- 4、太阴治方要义
- (1)四逆义
- (2)四逆汤解
- 第九章 少阴病纲要
- 一、少阴解义
- 1、少阴本义
- (1)坎水义
- (2)离火义
- (3)同名少阴
- (4)乾坤生六子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 2、少阴经义
- 3、少阴藏义
- 甲、心
- 乙、肾
- 4、少阴运气义
- 二、少阴病提纲
- 1、微妙在脉
- 2、但欲寐
- (1)人之寤寐
- (2)日入地者,太阴也;日出地者,厥阴也
- 3、少阴病形
- (1)但欲寐而心烦
- (2)渴而小便色白
- 三、少阴病时相
- 1、子者复也
- (1)七日来复
- (2)冬至一阳生
- (3)欲解时要义
- 2、欲解何以占三时
- 四、对AD病的思考
- 第十章 厥阴病纲要
- 一、厥阴解义
- 1、厥阴本义
- 2、厥阴经义
- 3、厥阴藏义
- 甲、肝
- 乙、心包
- 4、厥阴运气义
- (1)风义抓住了风实际就抓住了六气。
- (2)木义
- 二、厥阴病提纲
- 1、消渴
- (1)消渴泛义
- (2)厥阴何以渴
- (3)六经辨渴
- (4)厥阴治渴方
- (5)对糖尿病的思考糖代谢与木土的关系。
- 2、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 3、饥而不欲食
- 4、食则吐蛔
- 5、厥阴禁下
- 三、厥阴病时相
- 1、丑时义
- (1)两阴交尽
- (2)丑辟临
- (3)丑与厥
- (4)厥热胜复
- 2、厥阴方义
- (1)厥阴的立方原则
- (2)乌梅丸解
- 结语
- 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