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来看人的寤寐情况。人的睡眠和觉醒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这在前面已经多次谈到过。我们曾作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人的清醒与睡眠,就像白天的光明与夜晚的黑暗一样。故《内经》云:天有昼夜,人有起卧。中医理论的一大特色就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而这个“天有昼夜,人有起卧”,我想就是最大的相应,最大的合一。如果我们从天之昼夜及人之寤寐中,仍参不出这个合一,仍以为中医这个理念是虚玄的,那就只好“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睡眠之道。既然天之昼夜即是人之寤寐,那当然人之寤寐就要与昼夜相应。现代几乎大多数人都不明这个道理,以为只要睡够八小时就行了,而这个睡觉的时间并不重要。其实不然,天地白昼了,你醒了,你寤了;天地黑夜了,你睡了,你寐了,这个才叫相应,这个才叫合一。如果反过来,那就不是相应、不是合一了。相应、合一又叫得道,得什么道呢?得天之道。得道多助。不相应、不合一又叫失道,失道寡助。因此要想养生保健,把握好寤寐的时间,其实就是很大的一个方面。
昼何以明呢?以日出地则明也。夜何以暗?以日入地则暗。由此亦知,人之寤寐也是因为这个日出地和日入地的关系。
日出地则明,于易卦则为晋。晋者上离下坤,离在坤上为晋。觉醒的易象表达。离为火为日,坤为地。日火出地,阳光普照,何得不明?故《说文》云:“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也。”《杂卦》云:“晋,昼也”。《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
日入地则暗,于易卦则为明夷。睡眠的易象表达。明夷正好是晋的一个相反卦。把晋卦倒过来,变成坤上离下,就成为明夷。明是光明,夷呢?夷者伤也。明伤故晦。日出地上,其明乃光。此则为晋,为昼,亦为寤矣。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此则为明夷,为夜,亦为寐也。
《易·系辞》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晋与明夷二卦,远则以类天地,以类昼夜;近则以类寤寐。远类昼夜,经中已有明训。近类寤寐呢?我们略观双目即能知晓。
双目外覆眼睑,上睑属脾,下睑属胃,合之共由脾胃所主。故其属土也,属地也,属坤也。双睑打开,则目外露而能视物,此则为明也。《说卦》云:“离为目。”睑开而目露,这与什么相类呢?正与日出于地相类。日出于地为晋,而人之由寐至寤,所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就是睁开双目进入晋的状态。可见晋之与寤确为一类。
日入地为明夷,亦为寐。我们睡眠的时候,首先需要的就是合上双睑,闭上双目。让双目覆于睑下,此非明夷为何?故寐之与明夷亦确为一类。
从人之寤寐,与易卦之晋与明夷,我们看到了医易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实在的。本来寤寐的过程好像很玄,可是透过易象,透过晋与明夷,就变得很直观、很清楚。由此我们会联想到什么呢?第一,睡眠的过程对于人的身心健康都非常重要,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处于不良睡眠状态的人越来越多。西医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镇静安眠,这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作为中医,我们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就要从晋与明夷去考虑。认识到睡眠就是由晋进入明夷,从而帮助实现明夷的状态,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知易与不知易的差别。明夷的状态何以实现?就是要坤土上而离火下。所以,要实现明夷,无非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依照这样一个思路,多年来以太阳篇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失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夏泻心汤在前面已经讨论过,它主要针对痞证而设,多用于现代的肠胃病。这样一个方子为什么可以治疗失眠呢?关键就在于它能够帮助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方中的主药半夏功善开结,能够打开上下交通的道路。上下的道路打开了,交通起来就比方便。黄连、黄芩用于帮助离火的下降,人参、干姜、炙甘草、大枣用于帮助坤土的上升。离火降于下,坤土升于上,明夷的格局便自然地形成,良好的睡眠状态亦自然地形成。是不治寐而寐自治,不安神而神自安也。这便显出知易与不知易的差别。
第二,研究易学确实不能脱离象。故古称易乃象辞之学、象数之学、象占之学。理数象占,四者不可缺一。如果离开象,那易的辞理就很难落到实处。单就这个晋与明夷,我们也很难把它们说清楚。而一旦结合象,易理是很通透的,而医理亦在象中得到很清楚地表露。
- 序
- 第一章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
-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 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 (1)中医目前的状况
- (2)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
- (3)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启示
- 2、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
- 3、传统理论的构建
- (1)何为理?
- (2)归纳与推演的结合
- (3)理性思考与内证实验
- (4)理论的运用
- 二、学问的传承
- 1、现代中医教育的模式
- 2、形而上与形而下
- 3、师徒相授
- (1)访雨路老师
- (2)师者,人生之大宝
- (3)在泸沽湖的意外收获
- 三、寻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经典
- 1、历史的经验
- 2、扫清认识经典的障碍
- 3、三种文化
- 4、学习经典的意义
- (1)不是守旧
- (2)万变不离其经
- (3)读经开智
- 5、认识经典与现代
- (1)保守性问题
- (2)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
- (3)《中基》能不能取代《内经》
- 6、如何学好经典
- (1)直觉与工具的重要
- (2)曾国藩的读经窍诀
- (3)基本条件
- 第二章 伤寒之意义
- 一、伤寒论说什么?
- 1、伤寒的涵义
- 2、杂病的涵义
- 3、论的涵义
- 二、认识阴阳探求至理
- 1、认识阴阳
- (1)阴阳的关系
- (2)主导问题
- (3)体用关系
- 2、伤寒总说
- (1)寒为冬气
- (2)何以养藏
- (3)伤寒即伤藏
- 第三章 阴阳的工作机制
-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2、三阴三阳
- 二、阴阳的离合机制
- 1、门户概念的引入
- 2、阴阳的开合枢
- (1)三阳之开合枢
- (2)三阴之开合枢
- (3)协同作用
- 3、开合枢病变
- (1)太阳开机的病变
- (2)阳明合机病变
- (3)少阳枢病
- (4)太阴开机病变
- (5)少阴枢病
- (6)厥阴合机病变
- 4、伤寒传足不传手
- 第四章 治病法要
- 一、医者的两个层次
- 1、下工层次
- 2、上工层次
- 二、临证察机
- 1、何以察机
- 2、十九病机
- 3、抓主证,识病机
- 第五章 太阳病纲要
- 一、篇题讲解
- 1、辨释
- 2、太阳释
- (1)太阳本义
- (2)太阳经义
- (3)太阳府义
- (4)太阳运气义
- 3、病释
- (1)病之造字
- (2)疾病的相关性
- (3)何以用“丙”
- 4、脉释
- (1)脉之造字
- (2)脉义
- (3)四时脉论
- 5、证释
- (1)造字
- (2)证的别义
- 6、治释
- 二、太阳病提纲
- 1、太阳病机条文
- 2、释义
- (1)脉浮
- (2)头项强痛
- (3)恶寒
- 三、太阳病时相
- 1、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 (1)与病机并重的条文
- (2)时释
- 2、欲解时
- (1)巳至未上
- (2)太阳病要
- (3)巳午未时相要义
- (4)太阳治方要义
- 3、欲作时
- 4、总观六经病欲解时
- 第六章 阳明病纲要
- 一、阳明释
- 1、阳明本义
- 2、阳明经义
- 3、阳明府义
- 4、阳明的运气义
- (1)燥义
- (2)燥何以配金
- (3)燥湿所配气
- (4)燥热与寒湿
- (5)阳明病之燥
- 二、阳明病提纲
- 1、总义
- (1)阳明病的不同路径
- (2)对下法的现代思考
- 2、脾约
- 3、正阳阳明
- (1)历代医家之释
- (2)正阳本义
- (3)胃家实
- 4、少阳阳明
- (1)三阳治法
- 三、阳明病时相
- 1、申至戌上
- 2、阳明病要
- 3、欲解时相要义
- 4、阳明治方要义
- 5、阳明欲剧时相
- (1)寅至辰上
- (2)日晡所发潮热
- 6、对高血压病的思考
- 第七章 阳病纲要
- 一、少阳解义
- 1、少阳本义
- 2、少阳经义
- 3、少阳府义
- 4、少阳运气义
- 二、少阳病提纲
- 1、总义
- (1)少阳病机
- (2)三窍的特殊性
- (3)苦、干、眩义
- 2、别义
- (1)五窍之特点
- (2)九窍之布局
- (3)否极泰来
- 三、少阳病时相
- 1、寅至辰上
- 2、少阳病要
- 3、少阳时相要义
- 4、少阳持方要义
- (1)象数层面
- (2)“物”的层次
- (3)选择服药的时间事半功倍的法门。
- 5、《本经》中两味特殊的药
- (1)临界相变
- (2)东西法门
- 6、少阳之脉
- 第八章 太阴病纲要
- 一、太阴解义
- 1、太阴本义
- (1)太阴者,言脾土也
- (2)太阴者,言肾水也
- (3)水土合德“水土合德,世界大成矣。”
- (4)水土流失站在中医的立场看环境。
- 2、太阴经义
- 3、太阴藏义
- (1)脾之造字
- (2)脾不主时
- (3)脾主肉
- (4)人为倮虫之长
- (5)脾主中焦
- 4、太阴运气义
- (1)湿义解
- (2)湿何以配土
- (3)辰戌丑未
- (4)天地交通的标志
- (5)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二、太阴病提纲
- 1、太阴病机
- 2、太阴的位性特征
- 3、太阴的病候特征
- (1)其用有二,其病亦二
- (2)太阴利的特点
- (3)藏寒
- (4)谏议之官将脾定为谏议之官真是太重要了。
- 三、太阴病时相
- 1、亥至丑上
- 2、欲解时要义
- 3、欲剧时相
- 4、太阴治方要义
- (1)四逆义
- (2)四逆汤解
- 第九章 少阴病纲要
- 一、少阴解义
- 1、少阴本义
- (1)坎水义
- (2)离火义
- (3)同名少阴
- (4)乾坤生六子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 2、少阴经义
- 3、少阴藏义
- 甲、心
- 乙、肾
- 4、少阴运气义
- 二、少阴病提纲
- 1、微妙在脉
- 2、但欲寐
- (1)人之寤寐
- (2)日入地者,太阴也;日出地者,厥阴也
- 3、少阴病形
- (1)但欲寐而心烦
- (2)渴而小便色白
- 三、少阴病时相
- 1、子者复也
- (1)七日来复
- (2)冬至一阳生
- (3)欲解时要义
- 2、欲解何以占三时
- 四、对AD病的思考
- 第十章 厥阴病纲要
- 一、厥阴解义
- 1、厥阴本义
- 2、厥阴经义
- 3、厥阴藏义
- 甲、肝
- 乙、心包
- 4、厥阴运气义
- (1)风义抓住了风实际就抓住了六气。
- (2)木义
- 二、厥阴病提纲
- 1、消渴
- (1)消渴泛义
- (2)厥阴何以渴
- (3)六经辨渴
- (4)厥阴治渴方
- (5)对糖尿病的思考糖代谢与木土的关系。
- 2、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 3、饥而不欲食
- 4、食则吐蛔
- 5、厥阴禁下
- 三、厥阴病时相
- 1、丑时义
- (1)两阴交尽
- (2)丑辟临
- (3)丑与厥
- (4)厥热胜复
- 2、厥阴方义
- (1)厥阴的立方原则
- (2)乌梅丸解
- 结语
- 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