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荣汤(论见前) 白术 川芎(各一钱半) 南星 半夏 芍药 茯苓 天麻(各一钱)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牛膝 酸枣仁 黄芩 橘红(各八分) 羌活 防风 官桂(各六分) 红花 甘草(炙各四分) 黄柏(三分)
水煎,入竹沥、姜汁,晨服。
急风散 治新久诸疮,破伤中风,项强背直,口噤不语,手足抽搐,眼目上视,喉中拽锯,及拔箭头。 丹砂(一两) 草乌(二两半生半熟烧存性末醋淬晒干) 川乌(生二钱五分与生草乌同研末) 麝香(一钱另研)上为细末和匀,每服五分,以酒下。血止痛定如神,出箭头先进一服,次以药敷箭头上。
独圣散 治破伤风久未愈,手背强直,牙关紧急立效。 蝉蜕(去头足五钱) 上为末,好酒一盏,煎滚,服之立苏。
祛风丸(易老方) 黄 枳壳 防风 芍药 枸杞 甘草 地骨皮 生地黄 熟地黄 各等分,蜜丸。
四神丹(东坡方) 羌活 玄参 当归 生地黄 各等分。 或煎,或丸服。
犀角汤(千金方) 治热毒流于四肢,历节疼痛。 犀角(三两) 羚羊角(一两) 前胡(四两) 黄芩(四两) 栀子仁(四两) 射干(四两) 大黄(四两) 升麻(四两) 新豆豉(一两) 上方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服。 按∶此方壮火内热炽盛者宜之。肠胃弱者,当减去大黄勿用。
牛蒡子散(本事方) 牛蒡子(三两炒) 新豆豉(三两) 羌活(三两) 生地黄(一两半) 黄 (一两半) 上为细末,汤调二钱,空心食前日三服。 按∶此方不但不用乌、附,并不用麻、桂。凡治血虚内热炽盛,而欲外解其势,宜仿此而推之也。
目录
- 卷一
- 一明望色之法
- 望色论(附律一条)
- 一明闻声之法
- 闻声论(附律二条)
- 一明辨息之法
- 辨息论(附律一条)
- 一明胸中大气之法
- 大气论(附律一条)
- 一明问病之法
- 问病论(附律一条)
- 一明切脉之法
- 切脉论(附律一条)
- 一明合色脉之法
- 合色脉论(附律一条)
- 一明营卫之法
- 营卫论(附律二条·附答营卫五问)
- 一明络脉之法
- 络脉论(附律一条)
- 申明《内经》法律
- 申明仲景律书(附杂证时病药禁一条 附伤寒三阳经禁一条)
- 先哲格言
- 卷二中寒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三条 比类法六十九条)
- 阴病论
- 比类仲景《伤寒论》阳虚阴盛治法并死证三十二则
- 比类《金匮》水寒五则
- 比类《金匮》胃寒四则
- 中寒色脉六则
- 比类《金匮》胸腹寒痛十七则
- 比类《金匮》虚寒下利六则
- 中寒门方
- 卷三中风门(论一篇 法四十一条 律六条)
- 中风论
- 风门杂法七条
- 中风门方
- 附痹证诸方
- 附风门杂方
- 卷四热湿暑三气门(法二十五条 论三篇 律十一条)
- 痉病论
- 痉脉论
- 风湿论
- 三气门方
- 卷四伤燥门(论一首 法十一条 律五条)
- 秋燥论
- 秋燥门方
- 卷五疟证门(论一首 法九条 律三条)
- 疟证论
- 疟证门方
- 卷五痢疾门
- 痢疾论
- 痢疾门方
- 卷五痰饮门(论三首 律三条 法一十四条)
- 痰饮论
- 痰饮脉论
- 痰饮留伏论
- 痰饮门方
- 卷五咳嗽门(论二首 法十六条 律六条)
- 咳嗽论
- 咳嗽续论
- 咳嗽门方
- 卷五关格门(论二首 律四条)
- 关格论
- 进退黄连汤方论
- 关格门方
- 卷六消渴门(论二首 法四条 律五条)
- 消渴论
- 消渴续论
- 消渴门方
- 卷六虚劳门(论二首 法三十一条 律十条)
- 虚劳论
- 虚劳脉论
- 虚劳门方
- 卷六水肿门(论三首 合论《金匮》方六条 律七条 附论海藏法一条)
- 水肿论
- 水肿脉论
- 水肿门方
- 卷六胀病论
- 胀病诸方
- 卷六黄瘅门(法十五条 律三条)
- 黄瘅门方
- 卷六肺痈肺痿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四条)
- 肺痈肺痿门方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