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门方

《医门法律》 喻嘉言 3.66千字

《金匮》桂枝龙骨牡蛎汤(论见前,《短剧》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金匮》天雄散(有论)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金匮》小建中汤(有论)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重,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弱,五脏气竭,则难可复常,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急,羸瘠百病,名曰黄 建中汤。又有人参二两)。

《金匮》黄 建中汤(有论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 一两半,余根据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乐令建中汤 治脏腑虚损,身体消瘦,潮热自汗,将成痨瘵。此药大能退虚热,生血气。 前胡 细辛(净)黄(蜜涂炙) 人参 桂心 桔皮(去白) 当归(洗去土) 白芍药 茯苓(去皮)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一两) 半夏(汤洗七次切七钱半)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四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热服。 按∶乐令建中汤,治虚劳发热,以此并建其中之荣血。盖荣行十二经脉之中,为水谷之精气,故建其荣血,亦得以建中名之耳。

十四味建中汤 治荣卫失调,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欲成痨瘵。 当归(酒浸焙) 白芍药 白术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 肉苁蓉(酒浸) 人参 川芎 肉桂 附子(炮) 黄 制半夏熟地黄(酒蒸焙) 茯苓(各等分)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空心温服。 按∶十四味建中汤,治脏气素虚,以之两建其脾肾之阴阳。盖虚劳病多本脾肾,故引伸建中之法以治之,二方乃后人超出之方也。

《金匮》八味肾气丸(有论 方见前)

《金匮》薯蓣丸(有论)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芎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蔹(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金匮》酸枣仁汤(有论)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 (二两) (深师有生姜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金匮》大黄 虫丸(有论)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金匮》附《千金翼》炙甘草汤(有论) 甘草(四两炙)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参 阿胶(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附《肘后》獭肝散(有论) 獭肝一具 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十全大补散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痿黄,脚膝无力,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 肉桂 甘草 芍药 黄 当归 川芎 人参白术 茯苓 熟地黄(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按∶此方合黄 建中汤、四君子汤、四物汤三方,共得十味,合天地之成数,名曰十全大补。以治气血俱衰,阴阳并弱之候,诚足贵也。但肉桂之辛热,未可为君,审其肾虚腰腹痛,少用肉桂,若荣卫之虚,须少用桂枝调之,取为佐使可也。

圣愈汤 治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或疮证脓水出多,五心烦热,作渴等证。 熟地黄 生地黄当归(酒拌各一钱) 人参 黄 (炒) 川芎(各一钱) 上水煎服。按∶失血过多,久疮溃脓水不止,虽曰阴虚,实未有不兼阳虚者,合用人参、黄 ,允为良法。凡阴虚证,大率宜仿此矣。

黑地黄丸 治阳盛阴衰,脾胃不足,房室虚损,形瘦无力,面多青黄而无常色,此补气益胃之剂也。 苍术(一斤酒浸) 熟地黄(一斤) 五味子(半斤) 干姜(秋冬一两夏半两春七钱) 上为细末,枣肉丸,如梧子大。食前米饮,或酒服百丸,治血虚久痔甚妙。《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此药开腠理,生津液,通气,又五味子酸以收之,此虽阳盛而不燥热,乃是五脏虚损于内,故可益血收气,此药类象神品方也。 按∶此方以苍术为君,地黄为臣,五味子为佐,干姜为使,治脾肾两藏之虚,而去脾湿除肾燥,即两擅其长,超超元箸,视后人之脾肾双补,药品混杂者,相去岂不远耶。

还少丹 大补心肾脾胃一切虚损,神志俱耗,筋力顿衰,腰脚沉重,肢体倦怠,血气羸乏,小便混浊。 干山药牛膝(酒浸) 远志(去心) 山茱萸(去核) 白茯苓(去皮) 五味子 巴戟(酒浸去心) 肉苁蓉(酒浸一宿) 石菖蒲 楮实 杜仲(去粗皮姜汁酒拌同炒断丝) 舶茴香(各一两) 枸杞子 熟地黄(各二两)(此据《宝鉴》所定考,杨氏原方山药、牛膝各一两半,茯苓、茱萸、楮实、杜仲、五味、巴戟、苁蓉、远志、茴香各一两,菖蒲、地黄、枸杞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同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盐汤下。日三服食前,五日觉有力,十日精神爽,半月气壮,二十日目明,一月夜思饮食,冬月手足常暖,久服令人身体轻健,筋骨壮盛,悦泽难老,更看体候加减。如热加山栀仁一两。心气不宁加麦门冬一两。少精神加五味子一两。阳弱加续断一两。常服固齿无瘴疟,妇人服之容颜悦泽,暖子宫,去一切病。 按∶杨氏制此方,缓补心肾脾肺,正合《内经》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之义。温养和平,以俟虚羸之自复耳。虚劳才见端者宜之,若病势已成,此方又迂缓不切矣。大约中年无病,男女服之必效,方名还少丹,意可知也。

人参养荣汤 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瘦倦,食少作泻等证。若气血虚而变见诸证,勿论其病,勿论其脉,但用此汤,其病悉退。 白芍药(一钱五分) 人参 陈皮 黄 (蜜炙) 桂心 当归 白术 甘草(炙各一钱) 熟地黄 五味子(炒杵) 茯苓(各七分半) 远志(去心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按∶方中诸品,为心脾二藏之药,于补肺殊不甚切。然养荣之法,正当补养心脾,以荣为水谷之精气,脾得以主之,及行至上焦,则肺卫心荣,各分气血所主,固知养荣原不及于肺,方下所注肺虚误也。昌因养荣之义,关于虚劳最切,故辨之。

参术膏 治中风虚弱,诸药不应,或因用药失宜,耗伤元气,虚证蜂起,但用此药补其中气,诸证自愈。 人参白术(各等分) 上水煎稠汤,化服之。 按∶方下所治,非为虚劳设也。而治虚劳尤在所必用,药品精贵,功效敏速,莫逾于此。后人增苡仁、莲肉、黄 、茯苓、神曲、泽泻、甘草七味,吾不知于补元气之义何居?而鄙吝之人见之,未有不欣然从事者矣。

人参散 治邪热客经络,痰嗽烦热,头目昏痛,盗汗倦怠,一切血热虑劳。 黄芩(半两) 人参 白术 茯苓赤芍药 半夏曲 柴胡 甘草 当归 干葛(各一两) 每服三钱,水一盏,姜四片,枣二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按∶此方治邪热浅在经络,未深入脏腑,虽用柴胡、干葛之轻,全借参术之力,以达其邪。又恐邪入痰隧,用茯苓、半夏,兼动其痰,合之当归、赤芍、黄芩,并治其血中之热,且止用三钱为剂。盖方成知约,庶几敢用柴胡、干葛耳。此许叔微之方,一种深心,昌故发之。

保真汤 治劳证体虚骨蒸,服之清补。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 (蜜水炙) 人参 白术 甘草 白茯苓(各五分)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白芍药 黄柏(盐水炒) 知母 五味子 软柴胡 地骨皮 陈皮(各一钱) 莲心(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按,此方一十八味,十全大补方中已用其九,独不用肉桂耳。然增益地黄,代川芎之上窜,尤为合宜。余用黄柏、知母、五味子,滋益肾水;二冬、地骨皮,清补其肺;柴胡入肝清热;陈皮助脾行滞;全重天冬、麦冬、黄柏、知母、五味、地骨皮、柴胡,不获已借十全大补以行之耳。其意中实不欲大补也,然亦一法,故录之。

三才封髓丹 降心火,益肾水,滋阴养血,润补不燥。 天门冬(去心) 熟地黄 人参(各半两) 黄柏(三两) 砂仁(一两半) 甘草(七钱半炙) 上六味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苁蓉半两,切作片,酒一盏,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去滓,空心食前送下。 按∶此于三才丸方内,加黄柏、砂仁、甘草,以黄柏入肾滋阴,以砂仁入脾行滞,而以甘草少变天冬、黄柏之苦,俾合人参创建中气,以伸参两之权,殊非好为增益成方之比,故录用之。

天真丸 治一切亡血过多,形槁肢羸,食饮不进,肠胃滑泄,津液枯竭。久服生血养气,暖胃驻颜。 精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批开,入下药末。) 肉苁蓉(十两) 当归(十二两洗去芦) 山药(湿者去皮十两) 天门冬(去心焙干一斤) 上四味为末,安羊肉内裹缚,用无灰酒四瓶,煮令酒尽,再入水二升煮,候肉糜烂,再入黄 末(五两)、人参末(三两)、白术末(二两),熟糯米饭,焙干作饼,将前后药末和丸桐子大。一日二次,服三百丸,温酒下。

如难丸,用蒸饼五七枚,焙干,入臼中杵千下,丸之。 按∶此方可谓长于用补矣,人参、羊肉同功,而苁蓉、山药,为男子佳珍,合之当归养荣,黄 益卫,天冬保肺,白术健脾,而其法制甚精,允为补方之首。

麦煎散 治少男室女,骨蒸黄瘦,口臭肌热,盗汗,妇人风血。攻疰四肢。 赤茯苓 当归 干漆 鳖甲(醋炙) 常山 大黄(煨) 柴胡 白术 生地黄 石膏(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小麦五十粒,水煎食后临卧服。若有虚汗,加麻黄根一两。 按∶此方治肝肺脾胃火盛,灼干荣血,乃致口臭肌热可验。故用润血行瘀之法,以小麦煎之,引入胃中。盖胃之血干,热炽大肠必然枯燥,服此固可无疑,然更加人参助胃真气,庶可多服取效也。

人参地骨皮散 治藏中积冷,荣中热,按之不足,举之有余,阴不足而阳有余也。 茯苓(半两) 知母 石膏(各一两) 地骨皮 人参 柴胡 生地黄(各一两五钱) 上 咀,每服一两,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细细温服,间服生精补虚地黄丸。 按∶藏中积冷,荣中热,冷热各偏,为害不一。此方但可治荣热耳,于藏冷无预也。方后云∶间服生精补血地黄丸,岂一方中而当两涉耶?又岂以治荣热为最急,无暇分功于藏冷耶?如法用之,俟荣热稍清,兼治藏冷,要亦用药之小权衡耳。

东垣补中益气汤 黄 (一钱五分) 人参 甘草(炙各一钱) 白术 当归身 柴胡 升麻 陈皮(各五分)上咀,水煎。

东垣益胃升阳汤 前方加 炒曲(一钱五分) 生黄芩(泻盛暑之伏,庚金肺逆,每服少许,秋凉去之。) 上咀,水煎。

丹溪大补丸 黄柏(炒褐色) 知母(酒浸炒各四两) 熟地黄(酒蒸) 败龟板(酥炙黄为末各六两) 上为末,猪脊髓和,炼蜜丸如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补阴丸 黄柏(半斤盐酒炒) 知母(酒浸炒) 熟地黄(各三两) 败龟板(四两酒浸炒) 白芍(炒) 陈皮牛膝(各二两) 琐阳 当归(各一两半) 虎骨(一两酒浸酥炙) 上为末,酒煮羊肉,丸如桐子大。每五六十丸,盐汤下,冬加干姜半两。

严氏 附汤 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黄 (蜜炙) 附子(炮等分) 咀,每四钱,加生姜煎。

参附汤 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 人参(半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咀,分作三服,加生姜煎。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