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挛者,经所谓肝气热则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全文见痿门)

又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之类是也。(全文见阴阳。丹溪云∶大筋 短者,热伤血不能养,故为拘挛。小筋弛长者,湿伤筋不能束骨,故为痿弱)

〔丹〕王秀,湿热大作,脚痛后,手筋拘挛,足乏力。

生地 当归 川芎 白术(各二钱) 苍术(一钱半) 甘草(炙三分) 木通煎汤,下大补丸三十丸。大补丸须炒暖。

〔《心》〕薏苡仁散 治筋脉拘挛,久风湿痹。

薏苡仁(一升捣散,以水二升,取末数匙作粥,空腹食之。《衍义》云∶筋急拘挛有两等,《素问》大筋受热,热则缩而短,故挛急不伸,则可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筋急,不可用也)

寒挛者,经所谓寒多则筋挛骨痛者是也。

〔《本》〕同官歙丞张德操,常言其内子昔患筋挛,脚不得屈伸,逾年,动则令人拘持,求医于泗水杨吉老。云∶此筋病,宜服下三方。一年而愈。

治筋极,养血地黄丸,春夏服之。

熟地(一分) 蔓荆(一分) 山茱萸(五分) 黑狗脊(炙) 地肤子 白术 干漆 蛴螬(炒) 天雄 车前子(各三分) 萆 山芋(即山药) 泽泻 牛膝(各一两)

上细末,炼蜜和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卧服。

治筋痹肢节束痛,羚羊汤,秋服之。

羚羊角 肉桂 附子 独活(各一两三钱半) 白芍 防风 芎 (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取清汁服,日可二三服。

治寒冷湿痹留于筋脉,缩不能转侧,乌头汤,冬服之。

大乌头 细辛 川椒 甘草 秦艽 附子 官桂 白芍(各七分) 干姜 白伏 防风(炙)当归(各一两) 独活(一两三钱半)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枣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渣,空心食前服。

〔《千》〕薏苡仁汤 治筋挛不可屈伸。

白蔹 薏苡仁 芍药 桂心 酸枣仁 干姜 牛膝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三枚)

上九味 咀。以醇酒三斗,渍一宿,微火煎三沸,每服一升,日三。扶杖起行,不耐酒,服五合。

〔垣〕活血通经汤 灵寿县董监军,癸卯年十二月间,大雪初霁,时因事到真定,忽觉有风气暴仆,诊候,得六脉俱弦甚,按之洪实有力。其症手挛急,大便闭涩,面赤热,此风寒始至加于身也。四肢者脾也,以风寒之邪伤人,则搐急而挛痹,乃风淫末疾,而寒在外也。

《内经》云∶寒则筋挛,正此谓也,本人素多饮酒,内有实热,乘于肠胃之间,故大便闭涩而面赤热。内则手足阳明受邪,外则足太阴脾经受风寒之邪,用桂枝、甘草以却其寒邪,而缓其急搐。用黄柏之苦寒,滑以泻实而润澡,急救肾水。用升麻、葛根以升阳气,行手足阳明之经,不令遏绝。更以桂枝辛热,入手阳明之经,为引用润燥。复以芍药、甘草专补脾气,使不受风寒之邪,而退木邪专益肺金也。加人参以补元气为之辅佐,加当归身去里急而和血润燥,名之曰活血通经汤。

升麻(一钱) 葛根(一钱) 桂枝(二钱) 当归(一钱) 人参(一钱) 芍药(五分) 甘草(炙,一钱) 酒柏(二钱)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令暖房中近火,摩搓其手乃愈。

虚挛者,经所谓虚邪搏于筋,则为筋挛。又云∶脉弗荣则筋急(全文见诊生死门)。

又仲景云∶血虚则筋急。此皆血脉弗荣于筋,而筋成挛,故丹溪治挛用四物加减,《本事》治筋急极,用养血地黄丸,盖本乎此也。

〔《灵》〕黄帝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岐伯曰∶以候五脏。黄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心肺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 。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遇,血脉之所游。气血固。邪不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

〔丹〕一村夫,背伛偻而足挛,已成废人。予诊其脉,两手皆沉弦而涩。遂以戴人煨肾散与之,上吐下泻。过月余久,吐泻交作,如此凡三帖,然后平复。(煨肾散用甘遂末三钱,猪腰子细批破,少盐椒淹透,渗药末在内,荷叶包裹烧热,温酒嚼服之)

挛皆属肝。经云∶肝主身之筋故也。又云∶阳明之复,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又云∶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

〔《心》〕除一切风湿痹,四肢拘挛。苍耳子三两捣末,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渣呷。

〔《食》〕酒煮木瓜粥,裹筋急痛处。佳。(方见鹤膝风门)

《内经》针灸法 取挛,有筋挛、脉挛之异。取筋挛者,经云∶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筋炅病已止者是也(全文见痛痹门)。取筋脉者,经云∶手厥阴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腕挛急,腋肿,辨虚实寒热,陷下取之,是取筋脉之挛也(全文见针灸门十二经条)。又曰∶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则肘挛取之所别也(全文见针灸门十五络条)。又曰∶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 (全文见针灸门缪刺络条)。是取络脉之挛也。

〔《千》〕灸筋急不能行,内踝筋急,灸内踝四十壮,外踝筋急,灸外踝三十壮,立愈。

〔《玉》〕两肘俱挛∶曲池(九分,先泻后补,补四呼,泻九吸) 尺泽(手如弓,方可针五分,先补后泻)

〔标〕筋挛骨痛∶魂门(补)

〔张仲文〕禅山灸法,治脚筋挛急。(见腰痛门。两脚内外曲交尖)

〔《撮》〕膝曲筋急不能舒∶曲泉(一寸半)

〔《怪》〕膝筋拘挛不开∶两膝(外曲交尖,灸二十七壮,即委阳穴)

〔《甲》〕两手挛不收伸及掖偏枯不仁,手 偏小筋急,大陵主之。掖拘挛,暴脉急引胁而痛,内引心肺, 主之。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