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惊病在腑,慢惊病在脏;急惊多因风热闭塞,(手厥阴足)少阳(心胞络胆)而成。小儿心胆气弱,辄见非常之物,或骤听震响,皆致气机不利,气化为痰。其为病也,身热吐乳,目珠翻上,筋掣身跳,治宜散风清热,安神平肝,清痰开窍,药如薄荷、荆芥、杏仁、茯神、远志、钩藤、黄芩、连翘、丹皮、桑叶、橘红、半夏、南星、天虫、石菖蒲、通草、灯心、竹卷心、甘草、大苏梗等味,随症选用。牛黄清心丸、玉枢丹、琥珀抱龙丸,俱可采施。更推拿尤为要紧,症虽恐人,平复亦易。惟慢惊一症,其初不过寒热,或单热不休,或吐泻并作,治之得当,未必便成慢惊。每见昧者,治此等症,不辨其体气不足,脉象虚弱,概用霸剂,如石膏、黄连、枳实、大黄之类。其初小虚,药后脾胃衰败,遂致角弓反张,危象骈生。
呜呼!病家犹以为如此重药而疾不痊,命数当然;而不知不服霸药,尚可挽回,极至木旺土衰,始无及矣。予治小儿此症,先用理表清热消导三剂,后即用培脾平肝,如异功散加桑叶、丹皮,或补中益气加麦冬、生地、白芍,往往得痊,以告天下为父母者,不可不察也。
目录
- 序
- 自记
- 第一种
- 一览延龄一卷
- 第二种
- 橘旁杂论上卷
- 古今医书大意
-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
- 方技中医术为要
- 脉
- 四时受病原委
- 六淫相兼说
- 用药如用兵
- 医不尽药石
- 治贵人有四难
- 医家五失
- 七情皆听命于心
- 再论七情总由心发
- 人病何者为多
- 正气受逼则为邪火
- 三折肱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辨
- 求疗尽告所悉
- 择医宜谨
- 详问为要
- 医家功德
- 十不治
- 为医首重读书论
- 为医须明十弊论
- 橘旁杂论下卷
- 论金石
- 轻重失宜先后失序
- 治重疾须用重药
- 痢无止法
- 为医须明阴阳之理
- 脏腑难知
- 用药不论多少
- 再论为医之弊
- 童子好睡说
- 长病与高年病
- 治病虽愈善后不可缺
- 病愈肉食辨
- 煮药有法
- 服药有六弊
- 热症饮水得汗而愈
- 难于末治
- 跋叶氏医案
- 古今药味不同论
- 以药得名为善得子
- 医不治老考终命难
- 医资须行好事
- 医家运到道行
- 论用大黄
- 治病何者为难
- 温凉之药俱不可执
- 干神莫救
- 甘草与鲫鱼犯
- 淡竹回生
- 疾病多生于夏
- 劳逸有方
- 治病必得立案
- 天性所近
- 论用补药
- 狗蝇起痘豆治翻疤
- 第三种
- 上池涓滴一卷
- 第四种
- 肘后偶钞上卷
- 感寒
- 暑
- 温病
- 风温
- 疫
- 斑
- 疹
- 温毒发颐
- 腮
- 头痛
- 齿
- 耳
- 咽痛
- 梅核
- 胃痛
- 肩痛
- 胁痛
- 腹痛
- 胸痹
- 肝
- 脾胃
- 痨损
- 童劳
- 呕
- 咳
- 喘
- 热
- 肘后偶钞下卷
- 寒热
- 痢
- 疟痢
- 泄
- 吐泻
- 二便闭
- 大便燥结
- 吐血
- 衄
- 溲血
- 便血
- 淋
- 浊
- 白淫
- 痹
- 痿
- 疸
- 肿
- 消
- 积
- 产后
- 调经
- 血崩
- 第五种
- 证治指要一卷
- 类中风
- 童痨
- 鼓症
- 噎膈
- 痹
- 痿
- 咳嗽
- 消症
- 哮喘
- 伤寒
- 斑
- 疹
- 咽痛喉风
- 吐血
- 鼻衄
- 牙衄
- 疟疾
- 痢疾
- 温疫
- 阴暑阳暑
- 泄泻
- 霍乱
- 黄疸
- 肝风
- 肝火
- 胃痛胁痛
- 小儿急慢惊风
- 阴虚发热
- 阳虚发热
- 伏暑
- 疮疡总论
- 第六种
- 药笼短剧一卷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