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之为言虐也.有如凌虐者然.故云疟也.当其寒.则战栗鼓颔.汤火不能温.及其热.则烦冤少气.冰水不能寒.此无他.阴阳相并.邪正交争也.并之阴则寒.并之阳则热.正虚则怯.邪盛则肆.一身之内.有不听令而任其摧残者乎.然则何经主之.何药制之.曰仲景伤寒少阳一经.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可假之治也.方中柴芩除表里之热.姜半除表里之寒.参甘大枣和阴阳而扶正气.非疟之的方乎.余扩而充之.寒多热少.则入藿香.寒少热多.则入知母.独寒不热.则去黄芩.独热不寒.则去半夏.气虚则加苓术.血虚则加归芍.即此方而出入之.鲜不应手取效.以是知疟之主少阳也明矣.其作有早晏.何也.经曰.卫气一日夜.大会于风府.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客于脊膂.凡二十五日.下至 骨.二十六日.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故作日益早.邪在阳分轻.阴分重.引出于阳分则散.其有日作间日作何也.经曰.邪入之浅则日作.入之深则间作.有三日作者.邪愈甚而正益衰也.有一日三四作.十数作.又何也.此不可作疟论.而亦未始不可以疟推之也.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阴阳虚则寒热交作.非大补气血.则寒热不止也.然经又言太阳之疟.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少阳之疟.寒不甚.热不甚.心惕惕然.汗出.阳明之疟.先寒洒淅.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火光.太阴之疟.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善呕.少阴之疟.呕吐.热多.欲闭牖而处.其病难已.厥阴之疟.少腹满.如癃.数便.意恐惧.则是六经又各有治法也.虽然.疟之发也.如火之热.如风雨不可当.此时而欲止之.良工不能.必从未发时.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乃安.邪气乃出.此露姜饮所由设.可推而通之也.至于邪未尽.早截之.变必作.岂若调其阴阳之为愈乎.立斋治疟发不止.用人参一两.生姜五钱.未发前服之.疟可立止则养正除邪胜着也.岂能为疟困哉.
按疟有云是脾疾.长夏暑热所伤.至秋新凉束之.疟乃作.故其发也有候.而一以理脾为主.平胃散六君子补中益气.审虚实而施之可也.不知脾畏木者也.柴胡非疏肝乎.脾喜甘者也.人参甘草非补中州乎.脾恶湿者也.半夏非燥湿乎.脾畏热者也.黄芩非清热乎.使果因风与食.则疏之消之.寒与热.则温之清之.虚则补之.下陷则提之.学人神而明焉.又安得胶柱鼓瑟为也.
【治验】
一儒者季秋发疟.凡解表疏利之药.遍尝勿效.至四旬后.肢体俱冷.其汗如雨.犹是覆密不敢见风.此余诊之.六脉皆弱.连进归脾汤.大倍参 .加熟附子五分.数剂而痊.继以六君调理月余.
一女子疟疾.烦热呕吐.口干饮水.独热不寒.有与和解不效.余诊之.脉数且疾.此瘅疟也.得之肺素有热.用门冬知母黄芩山栀花粉浓朴陈皮甘草.一剂而减.二剂而愈.
一人年五旬余.患痢半月.痢止疟作.发则昏愦不支.余诊之.脉空大无力.以补中益气汤.倍人参加半夏.二剂而愈.
小柴胡汤
柴胡(二钱) 黄芩 人参 半夏(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枣水煎.如口渴.加葛粉一钱.如右关有力.胸膈不宽.加浓朴莱菔子各一钱.烦渴.去半夏.脉不数.去黄芩.如气虚.同四君子或补中益气用.如阴虚.则以六味汤继之.
- 序一
- 序二
- 凡例
- 卷之一伤寒
- 伤寒论
- 两感论
- 附:嗣真少阴症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不同论
- 太阳论
- 阳明少阳论
- 三阴论
- 三焦论
- 阴证论
- 阴虚论
- 内伤论
- 表症论
- 里症论
- 热症论
- 舌论
- 附金镜录辨舌黑治法
- 结胸论
- 发狂谵语
- 蓄血
- 发
- 发疹(附)
- 发黄
- 吐蛔
- 厥症
- 症
- 汗下不解
- 自利
- 四气论
- 夹食夹气
- 附坏症
- 附遗毒
- 卷之二杂症
- 中风论
- 虚损论
- 血症
- 咳嗽
- 呕吐
- 疟疾
- 痢疾论
- 泄泻论
- 霍乱论
- 膈噎论
- 肿胀论
- 积聚论
- 痿痹
- 消症
- 喘论
- 香港脚
- 闭症
- 疝论
- 关格
- 卷之三杂症
- 头风
- 头眩
- 鼻渊
- 耳病
- 目病
- 口病
- 齿病
- 喉痹
- 瘰
- 肺症
- 乳症
- 胁痛
- 中脘痛
- 腹痛
- 少腹痛
- 痈症
- 肠痈
- 囊痈
- 臀痈
- 四肢痈
- 续肿胀论
- 续膈噎论
- 卷之四女科
- 调经论
- 带症论
- 妊娠论
- 小产论
- 大产论
- 产后论
- 续产后论
- 卷之四五大病
- 心
- 肝
- 脾
- 肺
- 肾
- 卷之四医箴
- 疗医
- 心术
- 品行
- 明理
- 应机
- 决择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