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之一毫窍中.皆有生气.所云生气者.则津液也.皮毛得之以润.肌肉得之以滑.筋骨得之以柔.血脉得之以和.其所以充周一身者.固无乎不至也.然以含而不露者为生气.出而不反者为死气.故东坡谓涕泪汗溺皆咸.而惟舌下廉泉则甘.故藏而不竭.以灌溉于五脏六腑.则何上中下三消之有.然从何而生.从何而发源乎.或曰肾主五液.则生之者肾也.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则发之者三焦也.而不知越人所谓肾间动气者是.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是气之动.则上而蒸津液.肺得之而不渴.胃得之而不饥.膀胱得之而气化.惟真火衰而真水竭.则不能上输于肺.而肺反欲借救于水矣.不能中养于胃.而胃反欲借助于食矣.不能下调膀胱.而膀胱反欲扰动于精府矣.于是引饮无度.多食肌虚.小便如膏.皆水火之不能相济.乃至此将至自焚而死矣.故治之者.急宜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兼进生脉散.滋其化源.此大法也.而尤恐寒水不能上达.立斋以大料六味.内肉桂一两.益水中之火.使之蒸动而上布.所谓地气上为云.天气降为雨.而后甘霖沛遍.生气盈宇矣.又何必分肺消膈消肾消.纷纷求治为哉.总之津液者.人之所赖以生.一日而不可竭者.人亦何苦自焦自烦.百计以竭之.迨竭矣.而假资放药饵.又不窥其原本.譬之树之滋膏既竭.欲灌其枯萎而复生之.不亦难之难哉.
上消麦门冬汤
人参(一钱) 麦门冬(一钱) 葛粉(一钱) 炙甘草(三分) 五味子(九粒) 知母(一钱) 天花粉(一钱) 原蚕茧(三个)
水煎服.
中消黄 汤
黄 (二钱) 人参(二钱) 石膏(二钱煨热) 炙甘草(三分) 知母(一钱) 粳米(一撮)
竹叶五片.水煎.
下消六味汤
怀熟地(三钱) 牡丹皮(一钱) 泽泻(一钱) 山茱肉(一钱半) 山药(一钱半) 茯苓(一钱) 牛膝(一钱半) 车前子(一钱半)
水煎.火衰加肉桂五味.
- 序一
- 序二
- 凡例
- 卷之一伤寒
- 伤寒论
- 两感论
- 附:嗣真少阴症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不同论
- 太阳论
- 阳明少阳论
- 三阴论
- 三焦论
- 阴证论
- 阴虚论
- 内伤论
- 表症论
- 里症论
- 热症论
- 舌论
- 附金镜录辨舌黑治法
- 结胸论
- 发狂谵语
- 蓄血
- 发
- 发疹(附)
- 发黄
- 吐蛔
- 厥症
- 症
- 汗下不解
- 自利
- 四气论
- 夹食夹气
- 附坏症
- 附遗毒
- 卷之二杂症
- 中风论
- 虚损论
- 血症
- 咳嗽
- 呕吐
- 疟疾
- 痢疾论
- 泄泻论
- 霍乱论
- 膈噎论
- 肿胀论
- 积聚论
- 痿痹
- 消症
- 喘论
- 香港脚
- 闭症
- 疝论
- 关格
- 卷之三杂症
- 头风
- 头眩
- 鼻渊
- 耳病
- 目病
- 口病
- 齿病
- 喉痹
- 瘰
- 肺症
- 乳症
- 胁痛
- 中脘痛
- 腹痛
- 少腹痛
- 痈症
- 肠痈
- 囊痈
- 臀痈
- 四肢痈
- 续肿胀论
- 续膈噎论
- 卷之四女科
- 调经论
- 带症论
- 妊娠论
- 小产论
- 大产论
- 产后论
- 续产后论
- 卷之四五大病
- 心
- 肝
- 脾
- 肺
- 肾
- 卷之四医箴
- 疗医
- 心术
- 品行
- 明理
- 应机
- 决择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