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噎之症.内经止有三阳结谓之膈一句.子和从而释之.谓三阳者.大小肠膀胱也.结则二阴不利.津液不行.故逆反而上.其言病机则得矣.而三阳所以致结之故.则未始推及.至张鸡峰云是神思间病.惟内观静养.可以却之.斯乃切中病情.盖此恙多由忧愁思虑.伤于心脾.血液不生.日渐煎熬.肝火弥炽.肾水益枯.五脏之阴既竭.六腑之阳安得独足.于是槁在上而为噎.槁在下而为膈.譬之江河阻塞.而饷道不通.有仰食不获而待命矣.此时而浚其流.不若疏其源.然后水从天际而下.飞FS 立送.复循故道也.故患膈噎者.欲嘘既槁之血液而复生之.莫若屏七情.绝嗜好.远帏幕.心似已灰木.身如不系舟.奴枯禅老寂.而后静能胜动.水升火降.津液渐行.庶出约有常.长享天命.谁谓治膈之大丹.不取诸身而足哉.舍此而欲他求.惟有养血生津.开郁理气.佐以降火.或一法也.李绛兵部手集.用人参三两取汁.入粟米鸡子白薤白.煮粥与啖.取其润滑而通阳明.最称神效.至王太仆以食刹即出.食入反出.分有火无火之别.尤当参而调之.毕竟此疾多得于忧患之人.而安逸者未尝有.则知药石之不胜病也.夏审矣.
地髓煎 治血枯便燥结.
生地黄(一斤) 鹿角胶(二两四钱) 生姜(八钱绞汁) 白蜜(二合) 酒(四合) 紫苏子(四钱酒研)
文武火煮地黄成膏.去滓.即以酒研苏子入煎.一二十沸下胶.胶化.下姜汁蜜再煎.候稠.瓦器盛之.酒化下.
大半夏汤 治胃反呕吐痰盛者.半夏(五钱) 人参(三钱) 白蜜(二钱)
水二钟.和蜜扬之百遍.煎服.
和胃汤
人参(一钱半) 黄连(六分土炒) 当归(一钱) 黄芩(七分土炒) 白芍药(一钱酒炒)茯神(一钱) 石菖蒲(五分) 神曲(七分) 半夏(七分) 枳实(麸炒四分) 红花(三分) 苏子(一钱五分)
用陈壁土研细.搅入长流水.澄清煎药.入姜汁白蜜少许.童便一二匙和服.
- 序一
- 序二
- 凡例
- 卷之一伤寒
- 伤寒论
- 两感论
- 附:嗣真少阴症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不同论
- 太阳论
- 阳明少阳论
- 三阴论
- 三焦论
- 阴证论
- 阴虚论
- 内伤论
- 表症论
- 里症论
- 热症论
- 舌论
- 附金镜录辨舌黑治法
- 结胸论
- 发狂谵语
- 蓄血
- 发
- 发疹(附)
- 发黄
- 吐蛔
- 厥症
- 症
- 汗下不解
- 自利
- 四气论
- 夹食夹气
- 附坏症
- 附遗毒
- 卷之二杂症
- 中风论
- 虚损论
- 血症
- 咳嗽
- 呕吐
- 疟疾
- 痢疾论
- 泄泻论
- 霍乱论
- 膈噎论
- 肿胀论
- 积聚论
- 痿痹
- 消症
- 喘论
- 香港脚
- 闭症
- 疝论
- 关格
- 卷之三杂症
- 头风
- 头眩
- 鼻渊
- 耳病
- 目病
- 口病
- 齿病
- 喉痹
- 瘰
- 肺症
- 乳症
- 胁痛
- 中脘痛
- 腹痛
- 少腹痛
- 痈症
- 肠痈
- 囊痈
- 臀痈
- 四肢痈
- 续肿胀论
- 续膈噎论
- 卷之四女科
- 调经论
- 带症论
- 妊娠论
- 小产论
- 大产论
- 产后论
- 续产后论
- 卷之四五大病
- 心
- 肝
- 脾
- 肺
- 肾
- 卷之四医箴
- 疗医
- 心术
- 品行
- 明理
- 应机
- 决择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