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一经有一经之症.则有一经之治.或伤于阳.或伤于阴.固不同也.经何以言两感哉.伤寒有并病矣.如云太阳未已.复过阳明或少阳.并之已尽.则入里.未尽.犹在表.是阳与阳并也.乌知阴不与阴并耶.有合病矣.如云太阳阳明齐病.阳明少阳齐病.或三阳合病.则自下利是阳与阳合也.乌知阴不与阴合耶.有传经矣.如云一日太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然有始终只在
一经者.有传一二经而止者.有越经而传者.有过经不解者.是由阳传入阴也.若阴出之阳则愈矣.有直中矣.三阴受邪.始终不发热.乃不从阳经传入.是阴自受病也.则与阳不相侔矣.若此者.俱不可谓之两感.而所谓两感者.则一阴一阳同受病也.如云太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虽然.三阳之头疼身热耳聋.感于寒者.则诚有之.三阴之烦满谵语囊缩.则是传经热证.若初感于寒.则固未之或见也.且传经热证.与两感之证.既已相同.何以于传经者.曰热虽甚不死.于两感者.曰必不免于死.余不能无辨焉.盖传经者.由三阳入三阴.始终发热.乃脉与证相合者也.两感者.则一阴一阳.外受寒为表实.内受寒为里虚.必脉证不相合者也.如嗣真云太阳症得少阴脉.少阴症反发热之例.差足以当之.故予尝谓传经之邪.感之者多实.故不即犯三阴而无虑其为甚.两感之邪.受之者必虚.故即兼及三阴而触之即不免.经虽不言虚实.而虽甚必不免之辞.不可充而见之哉.若嗣真注两感篇.则根据文配释.求之病情.终不相符.故予以嗣真太阳少阴之例.推之于阳明太阴.少阳厥阴.当无不然.又何疑之有.
目录
- 序一
- 序二
- 凡例
- 卷之一伤寒
- 伤寒论
- 两感论
- 附:嗣真少阴症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不同论
- 太阳论
- 阳明少阳论
- 三阴论
- 三焦论
- 阴证论
- 阴虚论
- 内伤论
- 表症论
- 里症论
- 热症论
- 舌论
- 附金镜录辨舌黑治法
- 结胸论
- 发狂谵语
- 蓄血
- 发
- 发疹(附)
- 发黄
- 吐蛔
- 厥症
- 症
- 汗下不解
- 自利
- 四气论
- 夹食夹气
- 附坏症
- 附遗毒
- 卷之二杂症
- 中风论
- 虚损论
- 血症
- 咳嗽
- 呕吐
- 疟疾
- 痢疾论
- 泄泻论
- 霍乱论
- 膈噎论
- 肿胀论
- 积聚论
- 痿痹
- 消症
- 喘论
- 香港脚
- 闭症
- 疝论
- 关格
- 卷之三杂症
- 头风
- 头眩
- 鼻渊
- 耳病
- 目病
- 口病
- 齿病
- 喉痹
- 瘰
- 肺症
- 乳症
- 胁痛
- 中脘痛
- 腹痛
- 少腹痛
- 痈症
- 肠痈
- 囊痈
- 臀痈
- 四肢痈
- 续肿胀论
- 续膈噎论
- 卷之四女科
- 调经论
- 带症论
- 妊娠论
- 小产论
- 大产论
- 产后论
- 续产后论
- 卷之四五大病
- 心
- 肝
- 脾
- 肺
- 肾
- 卷之四医箴
- 疗医
- 心术
- 品行
- 明理
- 应机
- 决择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