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胃脉挟口环唇.大肠脉还出挟口.厥阴脉下颊里环唇内.又皆统之于脾矣.独其邪之所侵.火热则赤.木乘则青.气虚则白.火极似水则焦黑.水极似火则裂坼.一寒一热.判若天渊.胃热脉洪.责于心火.内炽脾虚.脉弱本于阴寒上逼.清胃凉膈.所以彻热.附子理中.所以温里.今人一见唇焦.便指为热.不知中气虚寒.饮食不进.中焦失守.无根之火.逼而上浮.若以寒凉投之.则火愈不归.而食愈不进.惟人参理中.温其中气.火奠厥位.而唇口坼裂.如久旱逢霖.立时润泽矣.至乃舌为心苗.脾之络.连舌本.散舌下.肾之脉.亦系舌本.伤寒家验舌苔.以焦黑为胃热.为水枯.则本此.若别口味之辛甘咸苦酸.以察五脏之热.尤其显白者.则各以其脏治之.斯善耳.要之二阳之病发心脾.火土子母相关.岂浅鲜哉.
一口病实热.脉洪数有力者.用清胃汤.
一口病饮食不进.脉微细软弱者.用人参理中汤.或归脾汤加炮姜.
一谋虑不决.上为口糜.用逍遥散.或升阳散火汤.大肠移热.用秦艽升麻汤.
清胃伤 治胃火血燥唇裂.或为茧唇.或牙龈溃烂作痛.
黄连(炒) 生地黄 升麻(各一钱) 当归(一钱二分) 牡丹皮(八分)
水煎.
目录
- 序一
- 序二
- 凡例
- 卷之一伤寒
- 伤寒论
- 两感论
- 附:嗣真少阴症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不同论
- 太阳论
- 阳明少阳论
- 三阴论
- 三焦论
- 阴证论
- 阴虚论
- 内伤论
- 表症论
- 里症论
- 热症论
- 舌论
- 附金镜录辨舌黑治法
- 结胸论
- 发狂谵语
- 蓄血
- 发
- 发疹(附)
- 发黄
- 吐蛔
- 厥症
- 症
- 汗下不解
- 自利
- 四气论
- 夹食夹气
- 附坏症
- 附遗毒
- 卷之二杂症
- 中风论
- 虚损论
- 血症
- 咳嗽
- 呕吐
- 疟疾
- 痢疾论
- 泄泻论
- 霍乱论
- 膈噎论
- 肿胀论
- 积聚论
- 痿痹
- 消症
- 喘论
- 香港脚
- 闭症
- 疝论
- 关格
- 卷之三杂症
- 头风
- 头眩
- 鼻渊
- 耳病
- 目病
- 口病
- 齿病
- 喉痹
- 瘰
- 肺症
- 乳症
- 胁痛
- 中脘痛
- 腹痛
- 少腹痛
- 痈症
- 肠痈
- 囊痈
- 臀痈
- 四肢痈
- 续肿胀论
- 续膈噎论
- 卷之四女科
- 调经论
- 带症论
- 妊娠论
- 小产论
- 大产论
- 产后论
- 续产后论
- 卷之四五大病
- 心
- 肝
- 脾
- 肺
- 肾
- 卷之四医箴
- 疗医
- 心术
- 品行
- 明理
- 应机
- 决择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